第二章 转型创新

一、驾校转型源于驾培市场的颠覆性变化

供求关系在颠覆

《全国驾培行业蓝皮书——2019驾培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16—2018年,我国驾培行业的新增学员数在增长了多年后持续三年下降,其中,2018年下降幅度达到10%。而与此同时,教学车辆和驾驶培训机构数量则在持续上升,2017年相比于2013年分别增长了43%和42%,由此可见,驾培市场供需呈现不平衡的状态,供大于求已经成为市场常态。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驾校17804所,自2009年以来,我国驾校的数量以每年1000所的速度递增,2016年驾校审批制变为备案制后,驾校的数量更是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驾练车和驾培机构数量逐年递增

目前,全国教练车的数量已经接近80万辆,以每辆教练车每月培训6人计算,每年培训能力已达5760万人,而实际生源却仅有2000多万人,由此可见,驾驶培训能力已经严重过剩。

山东省莱芜市(现为济南市莱芜区)人口为134万人,2013年以前有7所驾校,年报名量和培训能力大致在3万人左右,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截至2018年,莱芜的驾校增长到了11所,培训能力超过6万人,报名量却萎缩到2万人左右,培训能力严重过剩。从人口驾校比上看,莱芜的情况在全国还算是好的,仅为平均10万人以上一所驾校,在很多的县区,早就达到4万人一所驾校的密度了。

河南新蔡县:130万人口,17所驾校,人口驾校比:7.6万。

河南淮阳县:130万人口,24所驾校,人口驾校比:5.4万

菏泽牡丹区:130万人口,30所驾校,人口驾校比:4.3万。

眉山东坡区:80万人口,22所驾校,人口驾校比:3.6万。

……

驾校的生源由积压到持平,再到不足,这种恐慌已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今天残酷的现实,随着驾校数量的继续增加和报名人数的减少,这一现实将更加残酷!

招生模式在颠覆

自2004年驾培市场放开的十多年来,驾培市场的主要招生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开放之初的几年,驾校的招生模式是“坐商时代”,那时驾校不太多,数量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学车的人中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的比较多,驾培市场求大于供,学员充足,驾校不用专门招生,坐等学员上门就可;中间的几年,驾校经历了“渠道时代”,随着驾校数量的增多,驾校供求关系达到平衡,于是驾校纷纷主动出击,四处设立招生点;最近几年,驾校经历了“全员时代”,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供大于求之后,驾校招生更加困难,驾校开始提出“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口号,将招生任务分解到每个教职员工身上。

我国驾培市场招生模式的三个阶段也和中国经济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短缺经济、质量经济和品牌经济基本相吻合,必须采取与经济阶段和供求关系相适应营销模式。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经济的时代,人们生活消费观念和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面对变化,商业模式由传统的“摆地摊”到超市,再到无论卖什么都要尝试网上销售。这就是未来商业的主流。

面对“互联网+”的时代,坐等学员上门就是坐以待毙;继续坚持以“渠道为王”四处设招生网点都将是高投入低产出,必会困死于渠道之路;全员招生虽然有利于提升教练员的服务意识,增加教练员的收入,但效果毕竟也有限,不能一条路走到黑。未来驾校的招生必将是“网络时代”。一个不会经营“网络驾校”的校长,他的驾校将会在竞争中颓败。

收费模式在颠覆

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所驾校成立以来,一直到2012年底,我国驾校的收费方式都是沿用先交费、后培训的方式,这和中国教育自古至今收费方式相同。

2015年11月30日国办发〔2015〕88号文公布的《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实行计时培训计时收费。改变驾驶培训机构一次性预收全部培训费用的模式,推行计时培训计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的服务措施。实行学员自主预约培训时段、自主选择教练员、自主选择缴费方式。试点学员分科目、跨驾驶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纵观国外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他们的收费模式也不是统一的,欧美的驾校大都是备案制,可以个体执教,没有训练场,训练都是在公共道路上进行,训练不受学时限制,这些国家都是先培训后收费。亚洲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方式大致相似,日本也有驾校,也都有场地培训科目,驾校也要审批,也都是先交学费后培训。

是先收费还是后收费,或者分期付费,这是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

究竟是欧美还是亚洲的驾培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究竟是应该先收费后培训,还是先培训后收费,现在争论已经意义不大,政府的导向性已经很明确了,驾校只能顺应。那种驾校账户上总是有预付款可以进行资金运作的时代或许即将过去,在资金问题上,过去驾校校长在考虑如何使闲置的资金转起来,以后可能要考虑如何垫付资金维持驾校的运转了。

培训模式在改变

《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对训练内容、目的要求、训练课时都做了规定,但对是一个教练员单独完成对学员的训练还是由几个人合作完成对学员的训练没有做明确规定,因此各地也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训练模式,有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延伸而来的“一条龙”训练法,也有按照现代分工合作的生产流程派生出来的“流水线”培训法,还有“预约培训”的培训法,这其中既有城乡差别,也有南北差别。

从“一条龙”到“流水线”,再到“预约培训”,驾驶培训模式向多元化在改变。

考试模式在颠覆

我国的机动车驾驶考试经历了四个阶段——人考、机考、预约考、异地考。

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21世纪之初,我国的驾考均是采用人工评判,在各地的车管所里都有一批专职考官,那个时代我国学车的人少,考官把关严。后来,随着汽车市场的繁荣,学车的人越来越多,车管所里的考官成了炙手可热的“好差事”,有人千方百计地想钻进去当考官,也有人当了考官后,即便官升一级被提拔到别的岗位,也会千方百计地留任不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车管所里腐败的窝案屡见不鲜。

为了考试的公平,也为了防止腐败,于是“机考”就逐步替代了人考,从个别项目到全套项目,从辅助到“唱主角”。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机动车驾驶培训中应试培训大行其道,学员积压、考试难也成了社会关注的事情,于是为了平息不满、缓解矛盾,“预约考试”就浮出了水面。

2013年6月1日,武汉推出网上驾考预约系统,所有科目的考试必须通过网上报考,实现“驾考分离”。这一举措旨在避免驾校收取考试的“优先费”,让学员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地点。

2015年3月1日,《贵阳晚报》记者报道:从贵州省交管部门获悉,交管部门目前已引入驾考智能评判系统,今年上半年,贵州省交管部门将全面放开考试受理名额的限制。此后只要学员学时达标,可以随时报名参加考试。

预约考试已成为趋势,过去的人考、机考都是由驾校申报,权力掌握在驾校里,预约考试权力掌握在学员手中,预约考试是对驾考模式的突破,而考试模式的颠覆则是异地考试。

公安部2019年4月1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部推出10项“放管服”改革新举措。公安部新闻发言人郭林透露:“小车驾驶证‘全国通考’。”申请人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在全国任一地直接申领小型汽车驾驶证,不再需要提交居住登记凭证,实现全国‘一证通考’”。

分科目考试异地可办。申请人报考小型汽车驾驶证已通过部分科目考试后,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居住地变更到外地的,可以申请变更考试地,继续参加剩余科目考试;大型汽车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对省(区)内异地申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申请人可凭居民身份证直接申请,无需再提交居住登记凭证。”根据这一精神,学车考试可以不拘泥于一个地市、一个省区,学考的自由度空前提高。

已经实行预约考试的城市都遇到了合格率下降、网上预考难的问题,实行异地考试后驾校又面临学员流失的问题,这一切都是驾校在改革转型中要面临和解决的难题。

运营模式在颠覆

我国驾培市场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已有十几年了,运营模式经历了从小资产到重资产两个时期。放开之初,众多民营驾校的投资都很小,1995年底北京东方时尚驾校诞生时也仅有注册资金20万元,占地7.5亩,大小货车不过20辆,员工几十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坐落于北京市大兴区金星西路的总公司,占地面积3000余亩,现有各种训练用车3000余辆,员工5000余人,总资产达40.1亿元,2014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驾驶员培训机构”。2016年新年伊始,东方时尚驾驶学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主板成功上市,昆明、石家庄、荆州、呼和浩特、淄博东方时尚驾驶培训有限公司均已投入运营,重庆、湖北、江西、深圳、苏州、长沙等项目正在筹建中,全国连锁化的布局不断增加覆盖。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火爆和服务业的兴起,驾校的挣钱效益引起了相对大资本的重视,于是前几年重资产的驾校不断出现,动辄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投资的驾校屡见不鲜。2012年,云南昆明更是出现了投资近9亿元的一乘驾校,这所驾校仅土石方工程就投入1亿元,基建投入3亿元,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就投入7000万。一乘驾校创了国内驾校重资产运营的纪录。

如今的驾培市场小资产运营由于硬件建设差,缺乏竞争力,因此很难立足;重资产运营由于回收资金期长、政策多变,因此风险很大。那么未来驾校的投资可能会出现轻资产运营的趋势,58同城收购驾校一点通可能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信号。驾校轻资产运营的基础是要有核心竞争力,依托是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利器是品牌影响力,关键是利益关系的整合,要素是招生的优势和训练服务质量的控制。轻资产运营的驾校正在萌芽之中,但也许明天会成为趋势。

不管你是否愿意,不管你是否接受,不管你是否有所准备,这种变化已然来临。每位校长都是驾校的舵手,船老大们都知道:当我们不能改变风的方向时,我们就要尽快改变帆的方向,否则不是翻船,就是倒退。伴随着变化,中国驾培市场的转型期来到了,洗牌期也来到了。变化是危机,也是机遇,任何一次机遇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认为:董事长要做的三件事——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账,做别人不做的事。看见未来的人才有未来!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今天,如果你还在抱怨,不去努力,就一定成就了别人!你不做,别人会来做,你愿不愿意又何妨!你不成长,没人会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