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有房,是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经济活力的两项重要指标。固然,车有档次之分,房有大小之别,但你先得有,才有资格跨入等级的门坎。
许多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到的,但你得先想、先规划,并脚踏实地地去做,才有望达成你的意愿。当然,也有因想歪而踏空的。就正常而言,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迟早总会有收获的。
就李宏而言,早在他离开机关,踏入商业社会之际,就已制定了个人生涯的千天计划。这计划包含了购车、置房和出书三大要素。结果呢,除了座驾,其余两项都遥遥无期。但他没有灰心,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因为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更信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哲理。
这不,近两年,他连出了两本书。现在,他即将实现第三个,也是更重要、更接地气的目标: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当然,这对有一定身份地位或事业有成的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仅凭一份微薄薪资生存的人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了。对于这种生活水平接近地板的人来说,要购买一套即便是小得可怜的住宅,都近乎奢望,得有实质性的底气和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行。那李宏的底气和基础又在哪呢?
首先,大家可别忘了,他有一笔征地赔款,虽然数额不大,也仅十万出头而已,但已经可以铺设一层浅浅的房底了。
其次,他找到一家开发地段不是很中心的房产开发商,以十万元为首期“首付”,然后再分段交付,直至交房。这样,至少在名义上,他已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尽管要真正实现房产“私有化”的路途还有点远,也很艰辛,但毕竟是“胜利在望”了。
“这地点偏是偏了点,但它是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天然氧巴,而且距离高速路也只有百来米远,出行很方便。”淑英对此颇为满意。
李宏也跟亲友谈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曾经想到农村去购买一块地皮,花二三十万元建一座三层的钢构别墅,既经济实用,又能享受美好的田园风光。但远离城镇的地方,医疗条件又令人担忧。而这里,既有田园风味,又离城不远,岂不两全其美?!”
当然,亲友中也有不看好这里的,其理由是:在外出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横贯其上的高速路桥,难免存在安全隐患。这不能不说是个不利的因素,但李宏却全不把它放在心上,因为那风险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又有人说:这里属于商业用地,不但使用年限短,而且将来的物业费也要比一般的商品房高。
这些因素李宏都考虑过,但他还是初心不改,究其原因:一是土地使用权到期可以续租;物业费虽然可能较普通的要高,但在这里买一套可以享受两套的面积(复式建筑),而物业费通常按实际购买面积计算,到时候,谁贵谁便宜还不一定?这些“底层”情况,李宏早已摸了个透,否则,他也不敢拿自己的血汗钱去充“阔气”。
李宏所购住宅的亮点,是面积可以倍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楼中楼”。虽然购买面积不大,但其“复式”的价值却颇为可观,能给人予无限的想像空间。李宏一家大小就常在这想像的空间里忙得不亦乐乎。
一楼简单,除了可以按排一间居室外,剩余空间无非是客厅、厨房、餐室,以及卫生间等基本配置。最令人欢欣的是,它有一个呈L型设置的露天阳台,且只要是晴天,阳光就会围着屋子转。这是他们夫妇请有经验的亲友参谋挑选的。不过,现在他又有些后悔了:要那么多阳光干吗?夏天不被烤焦才怪?倘若选择对门那一套,不仅有阳光,还能看风景,岂不更是宜居又怡情?但正如人们常说的“人无完人”一般,房子也总是有坐向、冷暖的区别,哪都能如你所愿?能有个可以挡风避雨的住所就该是万幸了!当李宏退步作如是想时,对那不尽人意之处也就释然了。
房子美观与否,是否适用?设计是关键。就李宏这套房来说,二楼又是关键之关键。此前,一家人挤在父辈留下的旧房里,使用由李宏亲手制作的多层床,方才安置得下这些个躁动的身躯。其拥挤和不便可想而知。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住房,自然要好好地规划设计一番。
经集体研究,二楼的布局方案大致如下。
方案一:一个主卧,两个次卧,一间活动室,一个书房。这样设计,房间较小,自然会拥挤些,但各得其所,每人既有相应的独立空间,又有公共的活动区域。
方案二:取消书房和活动室,以扩大个人空间。另设储存间和小茶室,以满足储物和家庭成员小聚的需要。
李宏戏称第一方案为“社会主义”,第二方案为“资本主义”。亦斌声称,前者挤压人的生存空间,后者才是舒放人性自由的理想方案。无疑,这两人就是以上方案的主导者。至于淑英和亦婷的态度就随和得多了。她们觉得两套方案各有千秋,都能接受,所不同的:淑英建议二楼也修个一楼式的阳台,既拓展空间,也便于使用;亦婷的愿望则更简单,只要房里能安放的下一架钢琴就OK了。
房子虽然初步算是有了,但那只是毛坯。现在人们的住房不比从前,无须装修也能住人;要面子上过得去,装修费用十分可观,档次视投入之多少而定。即使不顾门面地草草装修,费用大概也不会低于房价的三分之一。钱从哪来?当然,有“装修贷”,也可以用房产等作抵押贷款,但借钱总是要还的,而且是按月归还本息。装修贷款与房产“月供”的组合,又岂是一般工薪家庭所能够承受的?于是,淑英想到了民间盛行的“做会”,即以一人为“会首”,找几十个亲友或同事“融资”,每人每月各出若干money,集中给一个人使用。使用者给付一定利息。下月再换一人。如此循环,直至全部轮完为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期内融到一定数量的急用资金,且利息较低;坏处是,风险较大,一旦“倒会”,则可能血本无归。颖春就曾发生过几次“倒会”风波,弄得人心惶惶、鸡飞狗跳的。故,李宏不赞同这种方式,或者即使参与了也要第一时间“标”回,以避风险。
如果上述方法都行不通,那是不是还有别的途径?李宏拍拍脑袋,觉得还是有些应对办法:一是拖,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做。二是欠,找个愿意先装修后结算的公司,完工后付款。三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简易装修,待有钱后再改善。
鉴于眼下的情况——母亲年事已高,不能拖,能享一年是一年。这也是弟妹们的心愿。
于是,李宏倾向采用上述的第二种办法,即:联系一家同意先装修后结算的公司,先干起来再说。虽然采取这种方式不免要多付相应的利息,但起码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入驻新居。至于后面怎么付款,拿什么支付?李宏并不担心,因为他现在的住房旧是旧了点,但却是当地紧俏的学区房,周围分布着好几所在颖春颇有影响的中小学,房子或租或卖都十分抢手,即使不出手,用其抵押贷款也不是难事。
此时的李宏,还真是心境宽松、意气风发。他不禁发自内心地感叹:
“哈,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过不去的坎?只有不肯迈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