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计算topN相似度

该阶段要计算出任意两个标的物之间的相似度,有了任意两个标的物之间的相似度,我们就可以为每个标的物计算出与它最相似的N个标的物了。

假设有两个标的物vi,vj,它们对应的向量(即用户行为矩阵中的列向量,分别是第i列和第j列)如下:

其中,n是用户数。

那么vi,vj的相似度计算,可以细化成如下公式:

上述公式中,分子的计算方法是先将图4-1所示矩阵里i列和j列中同一行的两个元素(矩形框中的一对元素)相乘,然后将所有行上第i列和第j列的元素相乘得到的乘积相加(这里其实只需要考虑同一行对应的第i列和第j列的元素都非零的情况,因为只要第i列和第j列中有一个为零,乘积也为零)。公式中分母的计算方法是将第i列与第i列元素按照上面类似的方法相乘再相加后求平方根,再乘以第j列与第j列按照上面类似的方法相乘再相加后求平方根的值。

图4-1 计算两个列向量的余弦可以拆解为简单的加减乘除及求平方根运算

有了上面的简单分析,就容易采用分布式计算相似度了。下面就来讲解在Spark上简单地计算每个标的物的topN相似度的方法。在Spark上计算相似度,最主要的目标是将巨大的计算量(前面已经提到在互联网公司,往往用户数和标的物数都是非常巨大的)通过分布式技术实现,这样就可以利用多台服务器的计算能力,解决超大规模计算问题。

首先将所有用户操作过的标的物“收集”起来,形成一个用户行为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RDD),具体的数据格式如下:

RDD[(uid,Seq[(sid,R)])]

其中,uid是用户唯一识别编码,sid是标的物唯一识别编码,R是用户对标的物的评分(即矩阵中的元素)。

对RDD[(uid,Seq[(sid,R)])]中的某个用户来说,对于他操作过的标的物vi和vj,一定在该用户所在的行对应的第i列和第j列的元素非零,根据上面计算vi,vj相似度的公式,需要将该用户对应的vi,vj的评分乘起来。这个过程可以用图4-2来说明。

图4-2 用户U所有操作过的标的物的笛卡儿积

当所有用户都按照图4-2的方式转化为标的物对和得分(图4-2中右边的Ri×Rj)时,我们就可以对标的物对聚合(Group),即将相同的对合并,对应的得分相加,最终得到的RDD为

S1=RDD[((sid1,sid2),Score)]

图4-3 计算分母

注:这里及后面都是Scala代码,特此说明。

这样,式(4-1)中分子就计算出来了(上式中的Score即公式4-1中的分子)。现在我们需要计算分母,这非常简单,只要从上面的RDD中将标的物sid1等于标的物sid2的列过滤出来就可以了,通过图4-3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到一个map(S2)。

从S1中过滤出sid1=sid2的元素,用于计算式(4-1)中的分母。

S2含有的元素个数不会多于标的物的数量(即m个),相对来说不大,我们可以将S2广播(broadcast)出去,令S'2=sparkContextbroadcast(S2),以方便我们按照式(4-1)除以分母,最终得到vi,vj的相似度。

通过上面这些步骤,式(4-1)中的分子和分母基本都计算出来了,可以看到很容易,通过图4-4的代码(下面的broadcast即S'2),就可以计算出每组(vi,vj)对的相似度,最终得到的RDD为

S=RDD[((sid1,sid2),Sim)]

其中,Sim为sid1和sid2的相似度。

图4-4 计算每组vi,vj的相似度

有了上面的准备,下面来说明一下怎么计算每个标的物的topN标的物。

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用如下的Spark Transformation来实现。其中第三步的topN需要我们自己实现一个函数,求Seq[(sid,Score)]这样的列表中评分最大的topN个元素,实现也是非常容易的,这里不赘述。

图4-5 标的物相似度矩阵

如果我们把每个标的物最相似的N个标的物及相似度看成一个列向量,那么我们计算出的标的物相似度其实可以看作如图4-5所示的矩阵,该矩阵的每列最多有N个非零元素(即这N个最相似的标的物,该列其他元素都为0)。

到此为止,我们通过Spark提供的一些Transformation操作及一些工程实现上的技巧,计算出了每个标的物topN最相似的标的物。该计算方法可以横向拓展,所以再大的用户数和标的物数都可以轻松应对,最多可能需要多加一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