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释义
OPEC
OPEC是英文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的词头缩写,即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PEC),成立于1960年,是由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组成的国际性石油组织,也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原料生产国组织。总部设在维也纳,目前共有12个成员国,旨在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他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该组织目前12个成员国分别是:非洲的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中东地区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加蓬和印度尼西亚曾为该组织成员国,分别于1995年和2008年退出。该组织现任秘书长是尼日利亚前石油部长里尔瓦努·卢克曼。
OECD
OECD是英文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的词头缩写,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是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鼓励和协调成员国为援助发展中国家作出努力,促进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该组织目前共有34个成员国,主要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希腊、加拿大、芬兰、韩国、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2/3。由于成员国经济普遍比较发达,OECD也被称为富国俱乐部。
IEA
IEA是英文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词头缩写,即国际能源署,是石油消费国政府间的经济联合组织。成立于1974年,总部设在巴黎,是 OECD为应对石油危机而设立的组织,是目前世界上由石油消费国政府间形成的最有影响力的专业性国际组织。旨在协调成员国的能源政策,发展石油供应方面的自给能力,共同采取节约石油需求的措施,加强长期合作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供石油市场情报,拟订石油消费计划,石油发生短缺时按计划分享石油,以及促进它与石油生产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关系等。
国际能源署规定,只有 OECD成员国才能够成为 IEA 的成员。目前,IEA 有28个成员国,为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和美国。IEA还邀请OECD其他成员国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参加该组织举办的重要会议。
标准当量能源
能源的品种多种多样,各种能源的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和计量单位(吨、米3)也不一样,不同的计量单位无法相加。因此为了能够对不同热值的燃料能源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特别在计算能耗指标时,需要规定一个标准值(如标准油、标准煤),作为各种能源的度量标准。文献中有时直接用英文缩写表示能源单位,如 Mtce 表示百万吨煤当量,Mtoe 表示百万吨油当量,tce表示吨煤当量,toe表示吨油当量。各种燃料能源均可按平均发热量折算成标准当量能源。
1吨原油所含的热量,用来计算各种能源的能源计量单位。这种计算均以原油为基准。国际能源机构(IEA)规定:1 kgoe(千克油当量)=10 000 kcal(千卡)=41 868 kJ(千焦), 1 kgce(千克煤当量)=7 000 kcal(千卡)=29 307 kJ(千焦)。此规定适用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统计,世界通用。
煤炭、原油和天然气换算成油当量或煤当量的系数,各国不尽相同,而且按品种和用途细分,并随时间变化。例如,据以计算换算系数的发电用煤的热值,2005年加拿大为7 127千卡/千克,澳大利亚6 600千卡/千克。我国仍采用煤当量(即标准煤)作为计算各种能源的计量单位。国标中1吨原煤相当于0.714吨标准煤;1吨原油相当于1.43吨标准煤;1 000米3天然气相当于1.33吨标准煤。
电力弹性系数
电力弹性系数是电力消费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比率。电力弹性系数是反映电力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国民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宏观指标。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表明与上一阶段相比,本阶段单位产出的用电水平降低,用电效率不断提高,反之亦反。
国际上通常用电力弹性系数从宏观角度考察国家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一方面,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用电范围和数量迅速增长,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电力弹性系数一般大于1;另一方面,当该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电力弹性系数则一般会小于1。
DSM
DSM是英文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的词头缩写,即电力需求侧管理,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技术措施,由供需双方共同参与的供用电管理。电力的供需双方共同对用电市场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能源耗费及供需双方费用支出的目的。其内容包括负荷监控与管理、远方抄表与计费自动化两方面。
电力需求侧管理发源于美国。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燃料价格飞涨,美国能源界意识到单纯依靠能源供应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还应该考虑需求侧的节约。电力需求侧管理正是适应这一变化而兴起的新的能源管理方法。期间美国建立了同时将供应方和需求方两种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资源规划的新理念,对供电方案和节电方案进行技术筛选和成本效益分析,形成综合规划方案。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更多国家开始重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已逐渐扩散到加拿大、欧盟、日本、巴西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DSM已成为国际上先进的能源管理活动和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DSM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节能、环保等社会效益更为突出。DSM的目标主要集中在电力和电量的改变上,一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电网峰荷时段的电力需求,或增加电网低谷时段的电力需求,以较少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系统的电力供需平衡;另一方面,采取措施节省或增加电力系统的发电量,在满足同样的能源服务的同时,节约了社会总资源的耗费。
对电力客户而言,实施DSM可以降低电力消耗,减少电费支出,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对电网公司而言,实施DSM可以减少高峰时段电力负荷对电网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在电力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大大缓解限电的压力,可以提高电网设备的利用率,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和延缓电网建设的投资;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实施DSM,合理配置电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可以促进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对高能效设备的需求,促进GDP增长,降低单位GDP能耗。
RFID
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词头缩写,即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电磁场)实现非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被识别物体自动识别的通信技术。
RFID系统主要由标签、读写器和数据库管理单元3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通过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出储存在芯片上的信息,或者主动发送出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速方便。
RFID技术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快速包裹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身份标识、运动计时、门禁控制、电子门票、道路自动收费等诸多方面。
RFID技术作为构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RFID 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输电线路监测、电力资产管理、用电信息采集、智能营业厅、智能互动服务等方面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
物联网,一般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用来感知数据,包括数据接入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具有数据传输、信息存储、网络管理等功能;应用层用来分析处理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特定服务。
物联网应用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遍及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食品溯源等多个领域。人们把传感设备嵌入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系统中,能够实现对人员、资产、设备和业务流程的有效管理和实时监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力水平和服务质量。
智能公交产品:通过公交车载设备中的GPS功能模块实现定位信息采集,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定位数据上传至中心管理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系统对定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公交车辆的位置监控、线路规划调度、报表统计分析等调度功能,以及实现公交车辆、公交人员、场站、电子站牌与中心监控平台之间的文字短消息发送和接收功能、语音通话功能;通过车载监控设备,记录车辆运营过程中车内及路面状况,在需要时通过3G 通信模块,将车载设备采集的音视频信息实时上传至中心管理平台,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安全监控,为案件和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取证提供科学有效的手段,对营造安全的搭乘环境和维护正常的搭乘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智能家庭产品:时下人们都喜欢在家中养花种草,但经常会疏于照料,导致花草凋零,其实通过物联网技术也能够改善这种情况。比如“小树杈”造型的Flower Power,只要将它插在土壤中,就可以检测植物的湿度、光照、施肥量甚至是空气状况,如果植物需要什么,就能够通过手机通知提醒用户,保证植物茁壮成长。还可以考虑“Droplet”智能洒水器,它能够分析土壤含水量、温度等多种数据,计算出最佳的浇水量,智能地灌溉花园中的每一株花草。
插座可以说是一切家用电器获得电力的基础接口,如果它具备了连接互联网的能力,自然其他电器也同样可以实现。目前市场中的智能插座品牌日益丰富,它们不仅可以实现手机遥控开关电灯、电扇、空调等家电,还能够监测设备用电量,生成图表帮助你更好地节约能源及开支。智能灯泡也是一种非常直观、入门的物联网家居体验,任何用户都可以轻松尝试。目前,智能灯泡品牌逐渐增多,其中包括飞利浦、LG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品牌,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现开关灯、调节颜色和亮度等操作,甚至还可以实现灯光随音乐闪动的效果,把房间变成炫酷的舞池。
B2 C
B2C是英文Business to Customer的简称。B2C中的B是Business,意思是企业,2则是to的谐音,C 是 Customer,意思是消费者,所以 B2C 是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Internet开展在线销售活动。
由于这种模式节省了客户和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但是在网上出售的商品特征也非常明显,仅仅局限于一些特殊商品,例如图书、音像制品、数码类产品、鲜花、玩具等。这些商品对购买者视、听、触、嗅等感觉体验要求较低,像服装、音响设备、香水需要消费者特定感官体验的商品不适宜在网上销售,当然,也不排除少数消费者就认定某种品牌某种型号而不需要现场体验就决定购买。目前B2 C电子商务的付款方式是货到付款与网上支付相结合,而大多数企业的配送选择物流外包方式以节约运营成本。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优秀企业示范效应的促进,网上购物用户迅速增长,这种商业模式在我国已经基本成熟,如天猫、京东、当当等商家。
C2 C
C2C是英文Consumer to Customer的简称。C2C 实际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用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比如一个消费者有一台电脑,通过网络(如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等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把它出售给另外一个消费者,此种交易类型就称为C2 C电子商务。
C2 C电子商务是继B2 C后兴起的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目前所有模式中最繁荣的模式,C2 C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中最受人们关注的电子商务模式。C2 C 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据中国网上研究报告的统计,在其产生发展之初的2004年,交易量就达到了33亿元,最近几年C2C发展更为迅速,仅阿里巴巴一家平台双十一一天就销售额过500亿元。
在传统的能源体系下,能源公司自然形成一种“发—输—配—用”单向的B2 C电力供给体系,交易都是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使得原有能源消费者也可以成为能源生产者,交易双方的规模不再受限制,同时互联网为其交易提供了便利,因此未来能源公司将更多面对“用—配—用”“用—用”等C2 C双向能源供给体系,能量交换途径更加多元化,C2 C的发展步伐将大大加快。
光伏矩阵
光伏矩阵又称光伏阵列,是由若干个光伏组件或光伏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具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光伏发电站
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一般包含变压器、逆变器和光伏阵列,以及相关辅助设施等。
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又称能效电厂,是通过在用电需求方改造原有的设备或安装一些提高用电效能的设备,以减少用电消耗,使电网对其他用户的供应增加,相当于新建了电厂。建设能效电厂,不仅有助于缓解电力紧缺,还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发挥作用,因而可以和常规电厂一样成为一种资源。
虚拟电厂的核心在于节电,节约的电能相当于建造一座发电厂。建设虚拟电厂有诸多益处:一是不需要耗煤,在煤炭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虚拟电厂使现有的电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二是不需要占地,电厂是虚拟的,但效益确实存在;三是无环境污染问题。
与建造一座常规电厂相比,虚拟电厂具有建设周期短、零排放、供电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等显著优势,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节能减排、解决电力短缺和能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云计算
云计算,通常简称为“云”。云是互联网络的一种比喻,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按需交付计算资源和按使用付费的基础架构。
在云计算模式下,计算工作由位于互联网中的计算资源来完成,用户只需要连入互联网,借助轻量级客户端,例如,手机、浏览器,就可以完成各种计算任务,包括程序开发、科学计算、软件使用乃至应用的托管。提供这些计算能力的资源对用户是可见的,用户无须关心如何部署或维护这些资源,因此,这些资源被比喻为“云”。“云”就像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譬如云存储、云安全和电子邮件系统等方面有较好的运用。
云存储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云计算的出现,使本地存储变得不再必需。用户可以将所需要的文件、数据存储在互联网上的某个地方,以便随时随地访问。来自云服务商的各种在线存储服务,将会为用户提供广泛的产品选择和独有的安全保障,使其能够在免费和专属方案之间自由选择。
云安全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传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未来杀毒软件将无法有效地处理日益增多的恶意程序。来自互联网的主要威胁正在由电脑病毒转向恶意程序及木马,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的特征库判别法显然已经过时。云安全技术应用后,识别和查杀病毒不再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库,而是依靠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处理。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参与者越多,每个参与者就越安全,整个互联网就会更安全。
电子邮件作为最为流行的通信服务,电子邮箱的不断演变,为人们提供了更快和更可靠的交流方式。传统的电子邮箱使用物理内存来存储通信数据,而云计算使得电子邮箱可以使用云端的资源来检查和发送邮件,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设备和任何时间访问自己的邮件,企业可以使用云技术让它们的邮箱服务系统变得更加稳固。
ICT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即信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侧重于信息的编码或解码,是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通信技术侧重于信息传播的传送技术,主要包括传输接入、网络交换、移动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支撑管理、专网通信等技术。
作为一种技术,ICT不仅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网的多种业务,也不仅是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而且还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譬如三网融合(即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应用技术。目前,则更多地把ICT作为一种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是 IT(信息业)与 CT (通信业)两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等都将融合在 ICT的范围内。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电网智能、互动和控制的重要基础。
工业1.0、2.0、3.0、4.0
工业1.0是指大约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机械设备制造时代,就是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工厂机械化。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为以工业、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工业2.0是指大约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的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也就是在劳动分工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因为有了电力,所以才进入了由继电器、电气自动化控制机械设备生产的年代。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高效新模式。
工业3.0是指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电子信息化时代。在升级工业2.0的基础上,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再进一步大幅度提升。在此阶段,工厂大量采用由PC、PLC/单片机等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一部分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工业4.0就是“互联网+制造”。“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那就是智能制造。工业4. 0技术支柱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 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
V2 G
V2G是Vehicle-to-Grid的简称,即智能汽车电网。它的核心思想在于电动汽车和电网的互动,利用大量电动汽车的储能源作为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缓冲。
当电网负荷过高时,由电动汽车储能源向电网馈电;而当电网负荷低时,用来储存电网过剩的发电量,避免造成浪费。通过这种方式,电动汽车用户可以在电价低位时从电网买电,电网电价高位时向电网售电,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
当电动汽车作为负荷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合理安排充电时间,实现有序充电管理,达到移峰填谷的效果,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少对电网安全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动力电池作为储能装置时,可以将其作为系统的备用容量,或者峰荷时向电网提供能量,优化电网运行。在这种背景下,V2 G的概念应运而生。
V2 G技术实现了电网与车辆的双向互动,是智能电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与智能车辆和智能电网同步进展,插电式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在20年内成为配电系统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研究显示,90%以上的乘用车每天平均行驶时间1小时左右, 95%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将处于停泊状态的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并且数量足够多时,电动汽车就可以作为可移动的分布式储能装置,在满足电动汽车用户行驶需求的前提下,将剩余电能可控回馈到电网。
随着电气化程度的加深,未来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将逐步由相互独立演变为高度耦合。两者的耦合主要体现在规划与运行两个层面上。在规划层面上,充电设施将是未来连接交通与电力系统的纽带。首先,建设充电设施的目的是向车主提供充电服务,因此充电设施规划必须考虑交通网络的结构、道路车流量、车主的便利程度等因素。其次,充电设施的选址会影响车主的日常驾驶行为,从而最终影响交通网络的流量分配。最后,充电设施的选址和定容会影响电力系统负荷的时空分布。因此,充电设施规划有必要与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规划协调进行。目前,就充电设施规划问题国内外已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工作,但一般仅针对给定的交通网络结构、道路流量、充电需求和配电系统容量来设计规划方案,而没有系统地考虑充电设施、交通系统和电力系统之间的复杂交互影响。
P2G
P2G(或PtG),即为英文Power to gas缩写,是电力转换为气体燃料的技术。目前在使用中通常的方法是利用电力通过电解的方式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氢气可以作为储存能量的一种方式,所以这种用途也被称为氢储能。氢气可以传输给加氢站,提供给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气还可以进一步与二氧化碳混合产生甲烷,直接注入天然气管道网络中进行运输和储存。电转气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革命性地建立了电力与天然气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能源网络间能量双向流动的渠道。
近年来出现的电转气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天然气网络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电转气的转化效率可达60%~70%,德国目前已经在进行商业示范。天然气可以大规模存储,如果能将电转气设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联合运行,就可以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天然气存储起来。电转气技术为解决电能存储问题提供了一条极有前景的新思路。
固态变压器
固态变压器又称电力电子变压器(Electronic Power Transformer,简称 EPT),是一种将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和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高频电能变换技术相结合,实现将一种电力特征的电能转变为另一种电力特征电能的静止电气设备。
与常规变压器相比,EPT有很多优点,其突出特点在于可以实现原方电流、副方电压以及功率的灵活控制。EPT应用于电力系统后将会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系统稳定性,实现灵活的输电方式以及电力市场下对功率潮流的实时控制。
即插即用
在计算机中,通过串口、并口和通用串行总线(USB)等接口的标准化来实现大部分设备的热插拔和即插即用。在智能电网中,为了使可再生能源更方便地接入电网,也需要定义类似的标准化接口,使分布式电源能够“即插即用”。
为了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又避免其负面影响,电网需要一定的接入控制策略,使分布式电源具有“即插即用”的能力,这时候,微电网出现了。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之间的“即插即用”接口(功率接口和信息接口)应独立于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其中,功率接口与微电网电气线路直接相连,信息接口则与微电网的管理单元相连。功率接口可以是三相三线制或三相四线制,包括手动开关、断路器、控制接触器、电压/电流测量等部分。此外,功率接口还要将传感器测量的电压、电流信号及断路器状态上传至信息接口,同时还要接受信息接口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并网接触器。信息接口处理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的信息交互。
利用“即插即用”技术,人们可以随时将家庭太阳能发电装置发出的多余电量并入电网系统,而不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可以随时随地对电动汽车进行充放电,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充电方式,而不必考虑当前电网处于用电高峰或低谷。总而言之,“即插即用”将大大提高电网的稳定运行程度,使用户侧更便捷地使用分布式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