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重新回到现在。
这个时候,海庆城的攻防战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大量士卒的损失已经令钟浩没有停下的理由,更没有停下的想法。
若不能击溃方恪夺下海庆,钟浩绝不会退走!
“真是一场……恶战。”
几乎是不眠不休,一直战斗了这么长时日,饶是以方恪体魄也感觉阵阵眩晕,难以为继。
到了这个时候方恪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虽然对于这最坏的情况有所估计,但真正面临恶战的时候,自己的准备还有所不足。
自己麾下即便最‘老’的士兵,跟随自己也不到三个月,即便自己大加宠络,又有连战连捷的威名,但依旧不可能让对方甘愿为自己而赴死。
这等惨烈的攻城战中,在开始阶段还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点隐患在慢慢浮现,若不是方恪始终矗立在战斗的第一线,若不是始终没有让对方攻上城楼一步,恐怕这个时候,麾下士卒都未必会继续被军纪所约束。
剩余下来的时间、机会已经不多了。
“这就是在逼我出战啊!终究我的底蕴不足,即便知道这点也没有办法可弥补,若按着正常情况,恐怕此时我已经只剩下尝试突围一途,而且还必须尽早突围。”
此时敌我双方其实都是在坚持,钟浩认为先击破方恪根基,而后在调转兵马重新靖平玉州(钟浩已经收到各郡城投降的消息,但也从郡守官员全都未曾更换中察觉猫腻,确定只要击破方恪就可以重新收回失地);至于方恪,正是在等天下格局的变化。
……
天下风云乍然骤变,这可以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首先是已经脱离皇宫来到鲁州的天子,正当其亲自现身号召各地勤王讨逆的时候,于众目睽睽之下蓦然惨叫数声,气绝而亡,经过调查,死因乃是中毒,这让当时的鲁州州牧郑礼有口难言,甚至直接导致其治下数郡都为之叛乱。
其后,各地本来遥遥响应的藩王们也突然遭到属下反叛,虽然真正实权藩王死伤不多,但总体而言依旧有不少闲散王爷身死。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那些王爷领地周边不是突然有义军发起,就是有诸侯打着护卫君王的名义直接攻杀而至。
这些蓦然而起的军队之中不是原来藩王麾下为头目,就是有着原来藩王麾下为臣子,本就措不及防又被对方熟知军务内情,一下就被敌人夺去大量领地,凄惨一些的直接就被攻取郡城,将原来的藩王软禁‘保护’起来。
显然,在方恪、武珞努力提升自己势力的时候,其他人也同样没有闲着,没有谁傻傻的去听别人的安排,即便到了‘走投无路’要拼命一搏的时候,也会最大程度的攫取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受方恪和武珞的操控,却在他们的预想之中,但最重要的是,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他们其实是有利无弊!
……
“果然可以,随着天下大周皇族的削弱,本来实力不强的后进皇族自然就有机会后来居上,成为其中中坚力量。简单来说就是总量减少,占比提升。玉玺可只看持有者对大周皇族是否重要。”
其他人成为皇族的中间力量没有什么用处,但方恪可不同,他如今可有传国玉玺在手,借由自己成为皇族中坚,这件传承重宝的第二效果也顺利开启。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更多的要求,当方恪在大周皇族的地位变化之时,其自然就解开了约束。
说到底,气运传承重宝是主位面演化诞生出来的宝物,本身就偏向于主位面的人(只有主位面的人才有‘系统’,才能将之激活)。
这正是方恪同武珞筹谋的重点。
谁也不会想到这等重宝会落在方恪手中,自然也就不会提防其乍然提升的实力,凭借于此,足以令钟浩吃个大亏,一举将之战败。
“根据之前我同武珞的谋划,这场战斗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唯有如此才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若等他们注意过来,仅仅凭借我同武珞,恐怕依旧抵挡不住。”
方恪并没有忘记,除了眼前的钟浩,青天教派还有其他的学长前辈,虽然具体人数应该不多,但随便来一个人都能给己方巨大的压力。
这就让方恪不得不早做筹谋,尤其是现在已经拥有破局的实力。
“如今钟浩每日都在强攻海庆城,不断消耗城内的有生力量,其目标应该是我。不过他也知道我的实力,只要不陷入包围,寻常士卒根本无法奈何得了我分毫。这也是他未曾领兵杀到城楼的缘故,因为我会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围杀。”
方恪其实是做好了准备的,如果钟浩真敢领头冲杀上城,隐藏起来的两架弩车会在第一时间对准他。
在这般近距离的情况下,即便钟浩的武力值不低,其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再加上到时方恪领兵围攻,将对方永久的留在城头也不稀奇。
可惜,虽然对自己的武力有信心,但钟浩却没有自大到亲自参与攻城,令方恪的布置没能生效。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对方应该是巴不得我出城,无论是偷袭还是突围,他都有机会截住我,而后凭借武力对我进行压制。这样来看应该正合我意,未必不可将计就计,借机反杀。可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么简单的谋划未免有些太过粗糙。”
方恪此时感觉不对劲自然不是因为自身有什么多疑的性格,而是钟浩行为的反常。
早钟浩不顾一切大举进攻的时候,他就感觉有些疑惑,对方这般‘卖力’有什么能针对自己。
当时方恪还以为会有什么诱饵来诱惑自己出城,可最终等候了那么久,也没有等来什么能让自己迫不及待离城的事情,对方好似只知道强攻,好似只凭借如此就能拿下自己。
这不符合常理,非文臣武将所为也。
“钟浩不可能不心急的。虽然他应该未曾收到外州情报,但单单只是玉州动乱的消息就足够令其进退两难。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采用最基础的攻城方法,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古怪之处。”
这不要怪方恪多想,正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那种从来不多想,遇事即莽的武将不是没有,但那只能成为一员冲锋的勇将,甚至如果没有精明的将帅指挥,这类勇将根本活不过几场战斗。
当然,若只是空想,很容易就陷入‘自己吓自己’最终做出最差选择的状况。
这就是名臣名将同庸人的区别,他们既能察觉到事机不对,又能在关键时候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如今的方恪显然还没有这等本事,最少从现在的局面上他只能感觉到不对劲,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更不用说抉择解决。
好在,方恪虽然没有名臣名将的能力,但也有一般名臣名将所没有的外力,昆仑镜。
凭借昆仑镜之能,只要没有防备就可通过时间回溯直接侦察到对方的筹谋,然后就可针对行事。
当然,如今使用昆仑镜时也有限制,有些回溯时间的能力,但若一点点仔细遍察,也需要花费同等的时间,因此以往方恪都是在知道时间节点之后才动用昆仑镜。
方恪自然不知道什么关键的时间节点,甚至为了保证无有错漏更需要从钟浩率兵到来之时就直接查看。
正常情况下,即便是有昆仑镜在手,这也几乎不可能办到。
但方恪持有此物那么许久,难道都不知道发掘其功用,只会最基础的运用不成?
回溯一段时间,就可从昆仑镜中观看这一段时间,其所耗费的时间完全相等。
既然如此,将这‘一段’时间不断缩小,令其为每‘时’、每‘刻’,乃至每‘分’、每‘秒’呢?
通过昆仑镜所观看到的就是一副相对静止的画面。
这等画面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必然有限,但却可以让方恪找准时间节点,只要找到时间节点,那么就可以此进行回溯,从而知晓对方的谋划。
这就是方恪所摸索出来运用昆仑镜的方法。
……
“原来如此,想不到我已经成为了学长前辈的阻碍,是不是应该为此感觉到荣幸呢?”
经过数个时辰的努力,总算让方恪找到关键的时间节点,不仅弄清了钟浩的大致手段,也清楚为何这次钟浩毫不顾惜兵力,一定要拿下自己的原因。
事实上,不仅是这次,早在此之前钟浩就已经想要将自己给‘清’出去了。
不是因为自己同钟浩有什么恩怨,而是所有主位面来人他都要尽可能的‘清离’出玉州(虽然异位面击杀他人不犯法,但做为本有优势的学长还专门击杀后辈,不说期间可能被反击翻船,等回到主位面之后也会受到类似‘社会性死亡’的待遇,得不偿失)。
早在前两次,钟浩就已经见识到方恪的能力,可当时方恪不是挑动其内乱,就是有游击战的架势,若不能一击必杀,就难以将他驱逐出去。
因此,为了减少损伤,也为了一击功成,当时的钟浩为之暂时妥协。
不过,那也只是暂时的妥协,其在返回玉城之后,就已经悄然做了准备,在不少地方都布置了重兵。
可以说,这一次出兵本来就在钟浩的打算之内,武珞和方恪之前‘调虎离山,驱虎吞狼’的计策只不过调动本来应该用于守备各地的兵力而已(如果没调动这部分兵力,武珞不可能顺利夺取诸多郡城,甚至会被朱雀真君或者徐志带兵拦截)。
这也就是方恪这一次预备进行的是守城战,没有在野外伏击的打算,这才让钟浩的布置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用,只更快的集结军队而已。
至于钟浩为何如此?
自然是因为他准备将整个玉州彻底掌控,而后以此为根基迅速崛起,拥有真正是实力。
或许这么说还不太明白。
其实,各个学生在入校考核的时候就被分派到各个位面,这既是为了考验其各自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在位面中立足的机会。
如今的世界,是要将炎黄体系文明传播到诸多位面,是要彻底奠定炎黄体系文明为主体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中,所有的文臣武将无不以‘开疆拓土’,传播炎黄文明为己任。
可以说,真正的文臣武将本身根本不会局限于某一位面,那若到了其他位面之后,还要单人独行,白手起家?
自然不是如此,传送一个人是传送,传送一个军队也是传送,既然都是传送,为何只送一人前往?
没这个道理!
可是军权不容外人染指,更别说是为外人立功绩,无论哪一支军队都不可能随意交给他人,能带领前往其他位面征战的部队只能是自己的部队。
这样的部队从何而来?
主位面当然也有士兵,而且这才是最为精锐强大的士兵,但这等岂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所能率领?
虚拟世界世界的成绩再好也是虚拟世界,没有过于常人的实现功绩谁会相信?
初出茅庐的人唯一可供招募训练的士卒唯有可能从各个已经深深受到炎黄体系文明影响的位面中获取。
这就是为何入学考核人在真实位面,也是为何钟浩要驱逐其他人,更是为何武珞要同方恪签订‘公证契约’的缘故。
故土难离,更何况是征战其他位面,说不定就此一去不归。
这可不是随意招纳批人手,训练几天就能做到的。
这需要根基。
是的,根基。
若能以一地为根基,就可长久治理,令治下安康,同时长期的训练又可培养出一支强大的队伍,如此,才算一支最基础的军队。
钟浩显然是准备以玉州为根基,而既然是以玉州为根基,自然不想见到玉州被他人所破坏,更不想见到自己治下还有另外一股势力存在。
两人在根本上就有矛盾,还是水火不容的矛盾,这就是为何钟浩这次没有对士卒有任何顾惜,哪怕花费再大的代价也要将方恪拿下的缘故。
不惜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