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明》
大明风光,千里兵封,万里血飘。
望朝堂内外,惟余茫茫;
江湖上下,不失滔滔。
太祖元璋,生于毫末,开疆立业功绩高。
明慧宗,遭靖难之役,踪迹茫茫。
江山如此多娇,引成祖朱棣竞折腰。
叹仁宣之治,英宗接续;
景泰成化,弘治中兴。
正嘉隆庆,万历回光,
泰昌天启崇祯亡。
俱往矣,论太平盛世,还看今朝。
借用伟人之诗改编了一下,虽并无冒犯之意,但仍感惶恐,这也算是一种致敬吧,当我历经了总时长近五十个小时、前后时间差不多的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时,我就在想能否以一首类似于打油诗的形式来总结明朝这历经276载,前后共16位皇帝的风风雨雨,当我萌生这个念头的时候,伟人的这首诗便浮现在我的脑海,奈何本人实在是水平有限,原创一首诗的难度对于当前的我来说还是太大了,于是便有了这么一篇胡乱堆砌的文字,仅图一乐,切勿过度解读!
说回到书本身吧,关于历史类的书籍,关于明朝这段历史,之前也读过一点点相关的书籍,分别是《中国通史》和《万历十五年》,也有一些大概的印象和了解,但都是偏正经和严肃的文字,《万历十五年》可能更为翔实和通俗一些,但是时间跨度又相对局限,因此再次拜读这本《明朝那些事儿》给我了一次全新的体验,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严谨幽默的表达技巧,让人读起来目不转睛,不忍释手,颇有一种读爽文小说的快感,白手起家的朱元璋,虽抢夺皇位但功绩斐然的朱棣,四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饱受争议的万历皇帝,在煤山上吊的崇祯皇帝,一个个帝王都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打破了我们小时候对于皇帝唯我独尊的刻板印象,作为一国之君,在制度和礼教的约束之下,也是身不由己,责任重大。除了皇帝外,还有在武侠小说里面客串过的陈友谅,抗倭名将戚继光,清官代表海瑞,奸臣代表严嵩,知名宦官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也让人难以忘怀。在庙堂之外,同样也有很多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心学代表王阳明,走遍千山万水的徐霞客,写出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等。同时,还有那一个时期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还有囊括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朝,除了国力鼎盛外,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也难怪作者会对这个朝代情有独钟,它也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书中,作者除了以通俗易懂的手法叙述史实外,同时也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和看法,我作为读者之一,没有相应的历史积淀,而作者的分析和结论都让人感觉相当中肯,因此作者的这些分析和结论对于作为读者的我而言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比如说抗倭名将戚继光,作为典型的正面历史人物,我曾以为他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但直到我读了《万历十五年》后才发现,他也是一个需要去讨好上级的人,他也是需要个人生活的人,或许,在他的刀下,也会有冤魂的存在,这些都是我不得而知的。
我只知道,历史是单纯的,同时也是复杂的,说它单纯,它发生了就是发生了,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会有什么未知因素的存在;说它复杂,它的发生与人的存在密不可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历史的复杂性,同时,我们今天所发生的历史也是由人所传颂和记录的,有一句话叫做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因此便在客观的历史事实上引入了主观的的因素,因此在历史上,也有可能黑不是黑,白也不是白。
所以,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尽可能从多维度去解读这个人或者事件,当然,我们所判断的依据大多是非一手的,所以我们也难以保证自己判断的准确性,即便如此,以史为鉴,以古鉴今,从难保真实的历史中找寻真实的自己,这也是我读历史的意义之一。
正如当年明月所说: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句话所说的事,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做到一件事,那便是先爱上自己的人生,然后再去找寻自己喜欢的方式。这句话还有一个比较简洁的表述——活在当下,勇敢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