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前浪后浪

在这个明确态度的指导下,决定坚守族群原始栖息聚集地的,占多数的陆人族群的管理阶层成员,对想要离开族群的族人,是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正是在这样的理解之下,陆人族群对于主张从族群中独立出去的族人,施行的是不支持他们的想法,但也不会反对他们如此去想的处置举措。

因而,遵循着自己心中的想法,凭着自己的心仪喜欢,支持离群独立发展的族人们,对于自己所要归属的组别,进行了不受任何约束的选择。

例如,表明是要前往大陆盆地区域进行开拓发展的组,旗下聚集的就是与这个目标完全相符合的族人。

以此类推,这些向往着出去闯荡发展的族人,很快的就分做了三个大的组别。

这三个组别是,决意前往大陆高原地区的“高原山地组”,愿意到大陆盆地发展的“盆地平原组”和喜欢大陆山地区域的“山地林区组”。

既然有了清晰的目标,并依据各自的目标而自行构成了不同组别,那么只要推举出自己的代表,就可以召开专门商议讨论实施族群分化具体操作细节的,最高级别的族群议事大会了。

这是一场事关陆人族群未来发展与生存的会议,其对于整个陆人族群来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于是,很自然的引发了三个刚刚形成的组别要在自己统率的族人面前,有所表现的好胜之心。

他们可谓是卯足了劲儿,誓要在这次族群召开的议事大会上有所作为的。

果不其然,在经过相应的准备,于不久之后专门召开的族群议事大会上,为了主张各自的权利,争取应得的利益,在有关资源分配的问题上,三个组别的代表都是据理力争的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与意见,会议的气氛是有些“火药味”的。

而当相关的事项条款被拿到会议上进行商讨的时候,三个组别代表之间的“火药味”,就瞬间变得更加的浓厚了。

而由于代表之间为了事项条款的具体细节,一直是进行着寸步不让的辩论,导致这场会议在不知不觉间,已是变成了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当会议在进行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已是充分显露出令人紧张的气氛了。

他曾经比较有兴致的设想过,如果自己身处当年的那种情况中,会以怎样的一个状态来处理族群的分化问题。

如此设想之后的结果是,面对着当时那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他是无法达到如自己的先人们那样的镇定自若的。

而没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做为处理事务的心理基础,即使对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充满着自信,周德功也是无法保证自己就能妥善的解决事关族群分化的,一系列敏感且复杂的问题的。

周德功自觉的认为,在历史不断被推进的浪潮中,自己相对于先人们,做为后辈子孙,永远是要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去看待先人们所做的任何决定与行为的。

虽然,自己不能代表当年的先人们,对于从久远之时起,一路发展至今的事情,做出一个本质意义上的重新认定。

但对先人们所做的事情,进行相应的借鉴与学习,乃至是研究与评论,却是非常必要的。

在自己的先人面前,自认为是一个“后浪”的周德功,知道自己是绝对无法超越先人这个“前浪”的。

那么,如何去做好追随“前浪”的足迹,就是值得他这个“后浪”为之重视的,予以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了。

至于那说出“后浪一定会比前浪高”之言的人,周德功认为说这种话的人和相信这种话的人,肯定是没有深度思考过,形成于江河湖海之中的波浪,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他们只是看到了“后浪推前浪”的表面情况,就据此引申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观点,实在是有些片面与肤浅的。

诚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新的一代在生活水平和所处的环境上,相对于老一辈人,肯定是有着巨大提高的。

因为这样的提高,拥有着比前辈更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后辈的身上被体现出来,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不能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就去轻视前辈的处事经验,忽视过往的经历,无视那些熠熠生辉的,发人深省的智慧之光。

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观点,必须要坚决摒弃。

而如果已经实际的做了,或是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那是必须要刻不容缓的立即予以改正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