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国医典藏系列(套装共8册)
- (汉)张仲景 (唐)孙思邈 (明)李时珍等原著 《图解经典》编辑部等编著
- 1332字
- 2024-12-02 20:12:12
卷六:摄生
本卷首先论述了人的寿命与先天禀赋有关,指出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指出人要想长寿就要调理好营卫之气,因为人的寿夭、气血的盛衰、脏器的强弱等都与营卫的运行有关。
篇五十一:背腧
背部的腧穴
本篇说明了五脏背腧的位置以及取穴验证的方法和治疗,在补泻方法上是宜灸而不宜针。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想知道五脏出于腧穴的详细情况。岐伯说:胸中的大杼穴在项后脊椎第一椎骨下,肺俞在第三椎下,心俞在第五椎下,膈俞在第七椎下,肝俞在第九椎下,脾俞在第十一椎下,肾俞在第十四椎下。这些腧穴都在椎骨的两边,左右穴位相距三寸。确定这些腧穴的方法是:可用手按压腧穴,如病人出现麻、酸、胀、痛感,经过疼痛后得到缓解,就说明正是腧穴的部位。治疗这些腧穴时,最好用灸法,不能随便用针刺。在运用灸法时,用泻法治疗邪气盛,用补法治疗正气虚。在用灸法进行补益时,艾火燃着后,不要急着吹灭它,而要等它慢慢熄灭。在用灸法进行泻导时,艾火燃着后,应快速吹旺它,加上艾柱再灸,让它因快速燃烧而熄灭。
背部的灸法
1 在用灸法进行泻导时,艾火燃着后,应快速吹旺它,加上艾柱再灸,让它因快速燃烧而熄灭。
2 在用灸法进行补益时,艾火燃着后,不要急着吹灭它,而要等它慢慢熄灭。
篇五十二:卫气
营卫的运行
营气和卫气是人体两大营运和防卫系统,营气在内运行全身的气血,卫气在外捍卫全身精气神的边疆。营气和卫气的正常运行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另外,十二经的“本”和“标”的穴位对于诊断治疗也有相当的实用性。
卫气的产生
黄帝说:五脏是贮藏精神、魂魄的;六腑是接收和消化水谷的。由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向内传到五脏,外散布于骨肉、经络和肢节。其中,不在经脉内运行的浮气,就是卫气;在经脉之中运行的精气,就是营气。因为卫气运行于脉之外,所以属阳;营气运行于脉之内,所以属阴,阴阳相随,内外贯通,如圆环一样在体内运行,永无停止。这么高远的道理,有谁能穷尽它呢?然而它们的运行都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因而可以分别其阴阳属性。能分清属阴属阳的十二经的,就能弄清疾病产生于哪一经。能通过诊断,找到经脉虚实的所在,就能弄清疾病所在的高低部位。知道六腑之气往来的通路,就会像解开绳索而开门一样。知道虚者软而气空,实者硬而气聚,就能掌握补泻方法的关键。知道六经标本的人,就能无困惑地治病了。
经脉的本部和标部
岐伯说:你的这些理论是多么高深啊!我会把我知道的都尽量说出来。足太阳膀胱经的根本部,在足跟以上五寸处的跗阳穴;末标部,在左右两络的睛明穴,就是命门。足少阳胆经的根本部,在足第四趾外侧端的窍阴穴处;末标部,在窗笼之前,所谓窗笼就是耳朵,其前即耳前的听宫穴。足少阴肾经的根本部,在内踝上二寸处的复溜、交信穴;末标部,在背部的肾俞及舌下的阴维脉廉泉穴。足厥阴肝经的根本部,在行间穴上五寸处的中封穴;末标部,在背部的肝俞。足阳明胃经的根本部,在足次趾端的厉兑穴;末标部,在颊下喉结两旁的人迎穴。足太阴脾经的根本部,在中封穴前向上四寸处的三阴交穴;末标部,在背部的脾俞及舌根部。手太阳小肠经的根本部,在手外踝之后的养老穴;末标部,在睛明穴上一寸的地方。手少阳三焦经的根本部,在手小拇指和食指之间上二寸处的液门穴;末标部,在耳后上角的角孙穴及下外眦的丝竹空穴。手阳明大肠经的根本部,在肘骨中的曲池穴,在手臂上部还有臂穴;末标部,在额角与耳前交会点的头维穴。手太阴肺经的根本部,在寸口脉之中的太渊穴;末标部,在腋内动脉,即腋下三寸处的天府穴。手少阴心经的根本部,在掌后锁骨端的神门穴;末标部,在背部的心俞处。手厥阴心包经的根本部,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处的内关穴;末标部,在腋下三寸处的天池穴。十二经标本上下所主的疾病,下虚则元阳衰于下,从而导致厥逆;下盛则阳亢于下,从而导致热厥。上虚的出现眩晕现象,上盛的产生热痛。所以,实证当泻,以断绝病根而使疾病停止;虚证当补,以引导正气奋起抗邪。
气通行的路径
岐伯说:允许我再谈谈各部气机通行的路径。胸气、腹气、头气、胫气各有其运行的路径。气在头部的,聚之于脑;气在胸之前部的,气就聚集在胸两旁的膺部;气在胸之后的气街,聚之于十一椎膈膜之上,足太阳经诸脏的腧穴;气在腹部的,聚之于背俞,即十一椎膈膜之下,足太阳经诸脏的腧穴;气在腿部的,聚之于足阳明经的气街穴、足太阳经的承山穴及足踝上下等处。对这些部位进行针刺时,一定要用毫针,必须先用手按压较长时间,待气至,再迅速针刺。各部气街的穴位,可以治疗头痛、眩仆、腹满、腹痛、腹部突然变胀及积聚。用手按之,痛处移动的,容易治疗;积聚固定的,不易治疗。
名词解释
营气
由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向内传到五脏,向外散布于骨肉、经络和肢节。其不在经脉内运行的浮气,就是卫气;在经脉之中运行的精气,就是营气。
营卫与针刺
篇五十三:论痛
对疼痛的忍受力
本篇论述了人体的体质、筋骨和肌肉的强弱差异,皮肤腠理有厚薄疏密之分,所以在针灸的忍受能力上也有分别。而疾病痊愈的难易与体质的寒热有密切的关系。
体质的区别
黄帝问少俞:人的筋骨有强有弱,肌肉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腠理有疏有密,怎样忍受针刺和灸灼的疼痛呢?人的肠胃厚薄、坚脆不同,对药物的忍受力有什么差别?我想听您全面地讲解。少俞说:只要是骨骼强健、筋肉柔缓、皮肤厚实的人,就能更好地忍受疼痛,所以能较好地忍受针刺和艾火灸灼的疼痛。黄帝说: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人能忍受火灼的疼痛呢?少俞回答说:除了筋弱骨强、肌肉舒缓、皮肤厚实的人之外,还有肤色黑、骨骼健美的人。
对疼痛的忍受力
黄帝说: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人不能忍受针刺所致的疼痛呢?少俞说:肌肉坚实而皮肤薄脆的人,不能忍受针刺和灸灼引起的疼痛。黄帝说:同时患病,并且患同样疾病的人,有的容易痊愈,有的则难以痊愈,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身体多热、阳气盛的人,容易痊愈;身体多寒、阳气虚的人,难以痊愈。黄帝说:怎样判断人对药性强的药物的忍受力呢?少俞说:胃厚、皮肤黑、骨骼粗壮、肥壮的人,对药性强的药物的忍受力就强;形体消瘦而胃薄的人,对药物的忍受力就弱。
对针灸的忍受力
不同的人在忍受针刺的疼痛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缘于体质不同。
骨骼强健、筋肉柔缓、皮肤厚实的人,就能更好地忍受疼痛。
肌肉坚实而皮肤薄脆的人,不能忍受针刺和灸灼引起的疼痛。
篇五十四:天年
影响寿夭的因素
本篇说明了人的寿夭、气血的盛衰、脏器的强弱等都与营卫运行的因素有关,主旨是在教人防止衰老,摄生防病,得终天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经脉气血的运行情况都有所差别,从而导致外表肌肉、皮肤以及器官的老化。
寿命的基础
黄帝问岐伯:我想知道生命刚开始时,起基础作用的气是什么?起保障作用的气又是什么?损失了什么便会死亡?得到了什么就能生存?
岐伯说:以母亲的血为基础,以父亲的精为保障,两者结合生成神气,有了神气,才有生命。失去神气就会死亡,保持神气就能生存。
黄帝说:什么是神呢?
岐伯说:当气血调和,营卫通畅,五脏形成之后,神气藏于心,三魂七魄形成,才能成为人。
黄帝说:人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有的短命,有的长寿,有的突然死亡,有的患病很久死亡,我希望听闻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五脏功能健全,血脉调畅,肌肉滋润,皮肤细密,营卫运行正常,呼吸均匀,气血运行有规律,六腑功能健全,从而使精气、津液散布到周身各处,因此这样的人就能够长寿。
年龄的变化
黄帝说:有的人活到百岁才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长寿的人,鼻孔深且长,面部的骨头高大方正,营卫运行通畅,面部上中下三部均匀,骨骼高耸,肌肉丰满,因而能活到百岁,终尽天年。
人的寿命
按照《内经》的观点,女子21 岁、男子24岁时,生长发育到了“极”点。用5〜7倍计算,女子的天年应该是105〜147岁,男子的天年应该是120〜168岁。
皮肤有缓急,骨骼有大小,肌肉有坚脆,气有盛衰,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出人的寿命。
黄帝说:您能谈谈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气血盛衰情况吗?
岐伯说:人从出生长到十岁,五脏才安定,气血运行已通畅,生气在下,所以喜好跑动。人到二十岁,气血开始充盛,肌肉也在成长,所以喜好疾行。人到三十岁,五脏已经很安定,肌肉坚实,血脉充盛盈满,所以喜欢从容不迫地行走。人到四十岁,五脏六腑的十二经脉,都发育得十分旺盛,到了恒定时期。此后腠理开始疏松,面部开始颓落,鬓发变得花白,精气平和,所以喜欢静坐。到了五十岁,肝气开始衰退,肝叶变得薄弱,胆汁分泌减少,眼睛变得视物昏花。到了六十岁,心气开始衰退,时常悲苦愁闷,气血已经衰微,形体懈惰,所以好卧。到了七十岁,脾气虚衰,皮肤干枯。到了八十岁,肺气衰弱,不能藏魄,所以言语经常颠倒错乱。到了九十岁,肾气干涸,其他四脏的经脉都已空虚。到了一百岁,五脏经脉都已空虚,神气不复存在,只留有躯壳等待终了。
不长寿的原因
黄帝说:有的人没到一百岁就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其五脏都不坚固,鼻道不深,鼻孔向外张开,呼吸急促,面部骨骼低凹,血脉薄弱,脉中血少而不充盈,肌肉不坚实,加上屡遭风寒侵袭,气血虚弱,血脉不畅,外邪侵犯肌体,使正气紊乱而耗竭,所以中年时便死亡了。
寿夭之分
什么样的人容易长寿?
五脏功能健全,血脉调畅,肌肉滋润,皮肤细密,营卫运行正常,呼吸均匀,气血运行有规律,六腑功能健全,从而使精气、津液散布到周身各处,因此这样的人就能够长寿。
什么样的人不容易长寿?
五脏都不坚固,鼻道不深,鼻孔向外张开,呼吸急促,面部骨骼低凹,血脉薄弱,脉中血少而不充盈,肌肉不坚实。如果屡遭风寒侵袭,气血虚弱,血脉不畅,外邪侵犯肌体,使正气紊乱而耗竭,就不容易长寿。
篇五十五:逆顺
经气运行的逆顺
本篇说明了刺法与经气运行的逆顺有密切的关系,进行针刺时要明白病机有可刺、尚未可刺和已不可刺三种情况,同时举“大热”和“大汗”等作为不可轻易针刺的实例来说明。
气的逆顺
黄帝问伯高:我听说气的运行有逆顺的不同,血脉运行有盛衰的差别,针刺有大法,可以讲给我听吗?伯高说:气行的或逆或顺,合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脉的虚实,是察候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的重要依据;针刺的关键在于,必须明白疾病何时可用刺法、何时不可用刺法、何时到了针刺已不能救治的三种程度。黄帝说:如何判断可刺与不可刺呢?伯高说:《兵法》说,作战时,敌方气焰正盛时,不可迎击其锐势,也不能冒昧地冲击敌方严整的阵势。《刺法》讲,热势炽盛时不可刺,大汗淋漓时不可刺,脉象模糊混乱时不可刺,脉象与病情不相符时不可刺。
针刺的时机
黄帝说:如何把握针刺的时机呢?伯高说:医术高明的医生,在疾病未发之前进行针刺;其次,在病虽发而邪气未盛时针刺;再次,在邪气已衰、正气欲复时针刺。医术低劣的医生,在邪气正旺时针刺,或针刺貌似强盛,实则虚弱的人,或对病情与脉象不相符的人进行针刺。所以,病势正盛时不能针刺,而在邪气开始衰退时进行针刺,必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医术高明的医生,在病发之前就进行针刺,而不是等到病发之后才针刺。
篇五十六:五味
食物的五味
本篇对食物治疗法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使人了解五谷、五果、五畜和五菜对于五脏的重要作用。食物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在选取食材的时候要尽量全面而均衡。
营卫的运行
黄帝说:五谷的气味进入人体后,如何区分呢?
伯高说:胃是五脏六腑的大海,所有的食物都要进入胃,五脏六腑都要接收胃所生成的精华物质。饮食各有归宿,酸味的物质,先进入肝;甜味的物质,先进入脾;苦味的物质,先进入心;辛味的物质,先进入肺;咸味的物质,先进入肾。水谷的精气、津液已在体内运行,营卫之气大为通畅,其余的物质就变成糟粕,依次向下传到大肠、膀胱,分别化为粪尿,排出体外。
黄帝说:营卫之气是怎样运行的呢?
伯高说:水谷入胃,其化生的精微部分,从胃中流出,到中、上两焦,灌溉五脏。分成两路而行,正是营气与卫气。水谷精纯的部分是营气,在脉中运行;水谷滑利的部分是卫气,在脉外运行。同时产生的大气,积聚于胸中,被称为“气海”。大气从肺中流出,沿着咽喉行走,呼则出,吸则入。天地的精气,从营卫、宗气和糟粕三个方面输出,所以人如果半天不进饮食,就会感到气衰,一天不进饮食,就会感到气少。
食物的五味
黄帝说:您能给我讲讲食物的五味是怎样的吗?
伯高说:请让我详细地讲述一下。五谷之中,粳米味甘,麻味酸,大豆味咸,小麦味苦,黄米味辛;五果之中,枣子味甘,李子味酸,栗子味咸,杏子味苦,桃子味辛;五畜之中,牛肉味甘,狗肉味酸,猪肉味咸,羊肉味苦,鸡肉味辛;五菜之中,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豆叶味咸,薤蒜味苦,大葱味辛。人对五味的适应情况,是由五色来决定的,脾土黄色,适应甘味;肝木青色,适应酸味;肾水黑色,适应咸味;心火赤色,适应苦味;肺金白色,适应辛味。以上五种情形,分别是五脏病变时所适宜的食物。脾脏病变,宜食粳米饭、牛肉、枣子、葵菜;心脏病变,宜食麦、羊肉、杏子、薤蒜;肾脏病变,宜食大豆、猪肉、栗子、豆叶;肝脏病变,宜食麻、狗肉、李子、韭菜;肺脏病变,宜食黄米、鸡肉、桃子、葱。
食物的多样化
多样而均衡的食物才是最有利于人体的,五谷、五果、五畜和五菜都需要全面食用。
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转摩36周。这种方法能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
食物的禁忌
五脏之病,各有禁忌,肝脏病变忌辛,心脏病变忌咸,脾脏病变忌酸,肾脏病变忌甘,肺脏病变忌苦。肝脏发生病变后,脸色发青,肝病苦急,宜选食甘味食物以缓急,如粳米饭、牛肉、枣子、葵菜等;肺脏发生病变后,脸色发白,苦气向上逆行,应适当食用苦味食物,用以排泄病苦之气,如麦、羊肉、杏子、薤蒜等;脾脏发生病变后,脸色发黄,应选食咸味食物,如大豆、猪肉、栗子、豆叶等;心脏发生病变后,脸色发红,心病苦缓,宜选食酸味食物以收敛,如狗肉、麻、李子、韭菜等;肾脏发生病变后,脸色发黑,宜选食辛味食物,如黄米、鸡肉、桃子、葱等。
食物与养生
五味是指甘、酸、咸、苦、辛,不同的食物其味道各不相同,滋补的身体器官也大不一样。掌握下面列出的这些食物养生知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是大有助益的。
篇五十七:水胀
胀病的治疗
本篇说明了水胀、肤胀、鼓胀、肠覃和石瘕等证的病因和证候,以及诊断治疗。即使到了现代,这些观点对于相关疾病的防治还是有重要的意义。
胀病的区分
黄帝向岐伯问道:水胀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如何区别呢?
岐伯回答:患水胀病时,病人的下眼睑微肿,如刚睡醒状,颈部动脉跳动明显,时时咳嗽,大腿内侧寒冷,足胫部显得浮肿,腹部胀大。用手按压病人的腹部,随手而起,就像按在装水的皮袋子上一样,就是水胀病的证候。
黄帝说:如何诊断肤胀病呢?
岐伯说:肤胀病,是由寒邪侵入皮肤内而形成的。患肤胀病的人,腹部胀大,皮肤较厚,叩击时就像鼓一样中空不实,并有响声发出。按压病人腹部,放手后不能随手而起,但腹部的皮色无变化,这就是肤胀病的证候。
黄帝问:鼓胀病又如何呢?
岐伯说:鼓胀病人的腹部与全身都肿胀,大致情况与肤胀病一样,但患鼓胀病的人皮肤苍黄,腹部青筋暴起,这就是鼓胀病的证候。
肠覃病和石瘕病
黄帝问:肠覃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寒邪侵犯人体后,滞留在肠外,与卫气相搏,卫气被阻而不能正常运行,因此淤塞聚集,积久不去而附于肠外,并日渐滋长,产生了息肉,逐渐变大,用手按压患部很坚硬,推动时可移动,但妇女月经仍然按时到潮,这就是肠覃的证候。
黄帝说:石瘕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石瘕病生在胞宫内,寒邪侵犯子宫,使宫颈闭塞,气血凝滞不通。经血不能正常排出,便凝结成块而滞留于宫内日益增大,使腹部胀大,就像怀孕一样,会导致月经不能按时来潮。此病都发生在妇女身上,治疗时采用通导攻下法,引瘀血下行。
黄帝说:肤胀与鼓胀,可用针刺治疗吗?
岐伯说:先用针刺泻瘀血,再根据病情虚实来调理经脉,主要是刺去瘀血。
各种胀病的治疗
篇五十八:贼风
虚邪贼风的侵袭
本篇说明了突然发病的一些原因,除了贼风邪气外还有一些潜伏较久的因素。对于现代人而言,不要以为足不出户就不会得病,因为一些宿邪已经潜伏在体内,只要饮食不当或者情绪失调就会引发疾病。
潜伏的病因
黄帝说:先生常说虚邪贼风伤害人体,致人生病,但那些足不出户、安居于室内或遮挡严密的人,也会突然生病,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这是因为,他们平时就已经受到了虚邪贼风的侵袭,长久地积存于血脉和分肉之间,长期滞留而没有排出;或者因为从高处坠落,而使瘀血留滞于体内而发病,有时喜怒突发过度,或饮食不节,冷热失常,而导致腠理闭塞而不通,如果正当腠理开泄时,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使气血凝结,运行不畅,新感受的风寒与体内宿结的湿邪相搏,就形成了寒湿痹。又有因热而汗出,汗出于肌肤表层而腠理疏松,则易受风邪。所以没有遭受到虚邪贼风侵袭的人,也会因以上病因的积聚而发病。
黄帝说:你所说的这些,病人都是知道的,但有的人,既未遭到邪风侵袭,又无忧愁恐惧,却突然生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有所鬼神作祟吗?岐伯说:这是因为有宿邪潜伏于体内尚未发作,情志有所厌恶,或倾慕而不遂心,导致体内气血紊乱,与体内潜藏的宿邪相搏,所以突然发病。这种内在变化是极为细微的,没有明显的迹象,看不见,听不到,好像鬼神在作祟一样。
黄帝说:用巫医祝祷的方法也能治好病,这又是为什么呢?岐伯说:从前的巫师,能根据所掌握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充分了解了病因之后,通过祝祷法治愈疾病。
篇五十九:卫气失常
卫气失常的治疗
本篇叙述了卫气失常产生的病变和针刺的治疗方法,说明了诊断皮、肉、气血、筋、骨等病变时,必须注意身体各种类型、体型的变化。
卫气失常的治疗
黄帝说:卫气在胸腹之中留滞,运行受阻,积聚不通,使人的胸胁与胃脘胀满,发生喘息气逆等症状,应当怎样治疗呢?伯高说:对于气淤积在胸中的疾病,可取上部的腧穴进行治疗;对于淤积在腹中的疾病,可取下部的腧穴进行治疗;对于淤积在胸腹部,使胸腹胀满的,则取上下部及附近的穴位一起治疗。黄帝说:治疗时,应取哪些穴位呢?伯高说:治疗卫气聚集在胸中的病变,取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任脉的天突穴和廉泉穴以泻;治疗卫气集结在腹中的病变,当取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街穴以泻;治疗卫气聚集胸腹,而使上下都觉胀满的病变,当上取人迎穴、天突穴、廉泉穴等穴,下取三里穴、气街穴,以及季肋下一寸的章门穴以泻。对于病情严重的,采取鸡足刺法,正入一针,左右斜入二针。若病人的脉大而弦急,或脉绝不至,以及腹部皮肤肿急而紧张,就不能用针刺治疗。黄帝说:很好!
如何诊察皮肉、气血和筋骨疾病
黄帝问伯高:应该怎样诊察皮肉、气血、筋骨的疾病呢?伯高说:病色出现在两眉之间,缺少光泽的,则病在皮;口唇呈青、黄、赤、白、黑色的,病在肌肉;皮肤多汗而湿润的,则病在气血;目色呈现青、黄、赤、白、黑色的,则病在筋;两耳轮焦枯,阴暗不泽,像有尘垢的,则病在骨。黄帝说:病情的表现如何?应当如何治疗?伯高说:疾病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但皮有皮部分区,肉有结块突起之处,气血有所输往,骨有所连属。黄帝说: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伯高说:皮部分区,散布在四肢末端;肉的结块突起处,在上臂、下胫的手足六阳经的分肉之间,以及足少阴经循行通路上的分肉之间。气血的输送,在诸经的络穴,当气血留滞时,则络脉壅塞而高起。病在筋部的,无分其阴阳左右,只需候察疾病所在部位而加以针治;病在骨的,当取治骨的连属处,因为骨穴是接收髓液,而补益脑髓的。黄帝说:应当如何进行治疗呢?伯高说:由于疾病千变万化,针刺或深或浅,或浮或沉,不可胜数。其主要的原则是,根据病情和发病的部位进行针刺,病轻的浅刺,病重的深刺,病轻的用针少,病重的用针多。能随病情的变化而调理针刺时机,且治疗得当,就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古人论肥瘦
现代人在健身的时候对自己的身材非常重视,不妨考虑一下自己的体质是不是属于脂、膏和肉中的一种,这对于健身计划的安排有一定的帮助。
“脂”指的是肌肉肥厚丰满,肌肉坚实而身形较小。
“肉”指的是肌肉上下匀称地相连,身体宽大。
“膏”指的是肌肉不坚实,皮肤松缓,阳气充盛,腹部肌肉松软下垂。
正常情况下,卫气能够顺畅地循行在人体内,不受阻碍。失常情况下,卫气在胸腹之中留滞,运行受阻,使人的胸胁胀满,导致喘息气逆等症状。
三种体型
黄帝问伯高:人体的肥瘦,身形的大小,体表的寒温,以及年龄的老、壮、少、小,是怎样区别的呢?伯高回答: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为老,二十岁以上的为壮,十八岁以下的为少,六岁以下的为小。
黄帝说:以什么标准来评定人体的肥与瘦呢?伯高说:人体有脂、膏、肉三种不同的类型。
黄帝说:应当如何区别人的脂、膏、肉三种类型呢?伯高说:肌肉丰厚坚实、皮肤丰满润泽是多脂的人,肉不丰厚坚实、皮肤松弛是多膏的人,皮肉紧紧粘连在一起是多肉的人。
黄帝说:人的身体有寒温的不同,如何加以区别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肌肉濡润,若皮肤腠理粗糙,卫气就易外泄,故身体多寒;若皮肤腠理细腻,卫气就易收藏,故身体多热。脂类型的人肌肉坚实,皮肤腠理致密的,身体多热;皮肤腠理粗疏的,身体多寒。
体质的强弱
黄帝说:怎样区分人体质的强弱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肌肉柔滑,纹理粗疏,卫气容易外泄的多有寒证,而纹理细密的多有热证。脂类型的人,肌肉厚,纹理细密的多有热证,纹理疏的多有寒证。
根据体型来治疗
黄帝说:怎样区分人体的肥瘦大小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阳气充盛,皮肤弛缓,腹部肌肉松软下垂;肉类型的人,身体宽大;脂类型的人,肌肉坚实而身形较小。黄帝说:他们的气血情况是怎样的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阳气充盛,身体多热,就能耐寒;肉类型的人,多血,形体充盛;脂类型的人,血清,气滑利而少,身形不大。这就是脂、膏、肉三种人气血多少的概况,与一般人有所区别。
黄帝说:一般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伯高说:一般人的皮、肉、脂、膏都比较均匀,血与气也保持平衡,没有偏多偏盛的情况,所以他们的身形不大不小很匀称,这就是一般人的情况。
黄帝说:好。应当如何对这三类人进行治疗?伯高说:首先必须分清三种不同的形体,以及其气血的多少和气的清浊,然后再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所以说,膏类型的人腹肉下垂宽纵;肉类型的四肢都很宽大;脂类型的人脂肪虽然很多,但体型不大。
肥瘦的三种类型
一般人的皮、肉、脂、膏都比较均匀,血与气也保持平衡,没有偏多偏盛的情况,所以他们的身形不大不小很匀称。
膏类型的人,阳气充盛,身体多热,就能耐寒;肉类型的人,多血,形体充盛;脂类型的人,血清,气滑利而少,身形不大。
在面对脂、膏和肉三种类型的病人时,首先必须分清三种不同的形体,以及其气血的多少和气的清浊,然后再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篇六十:玉版
痈疽等疾病的治疗
本篇叙述了痈疽的成因及其刺法的原则,指出了痈毒内陷和诸病脉证相反等十种逆证,这些逆证不宜用针刺治疗。针刺虽然可以治病救人,但是如果妄用针刺,使用不当,就会像兵器一样置人于死地,所以必须慎重。
痈疽是怎样形成的
黄帝说:我认为小针是细小的物体,夫子却说它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我认为这有些夸大,想听听其中的缘由。岐伯说:天能包罗万物,有什么比天更大呢?就对人体的作用而言,大于针的,唯有五种兵器。但五种兵器都是在战争中杀人的,而不是治病救人的。况且,人是天地的主人,怎么能不参合天地呢?治理人民之事,只有用针。针和五种兵器,谁的作用更大呢?
黄帝说:疾病发生的时候,有因喜怒无常、饮食不节引起的,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血运行不畅,于是导致痈疽。营卫气血瘀滞不通,体内的阳热之气与病邪之气相搏,令肌肉腐败,化而未脓,这样的病,能用小针治疗吗?岐伯说:医术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不使这种病形成,因为一旦形成,想祛除就难了。故而两军交战,旗帜相望,刀光剑影遍布旷野,这必然是长久的策略,绝不是一天的计谋。能使臣民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将士们勇于冲锋陷阵、不畏牺牲,也不是一天的教育成果。如果等到身体已患有痈疽,才想到用针治疗,这不是离养生防病之道更远了吗?况且痈疽的发生、脓血的形成,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由地而生,而是病邪侵犯人体后,未及时祛除,逐渐累积而成的。所以医术高明的医生,在痈疽没有形成之前,就能够防微杜渐,尽早治疗,不使疾病继续发展下去;而医术低劣的医生,不懂得早期防治,因而使病人遭受痈疽的痛苦。
痈疽的治疗
痈疽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应该及早治疗,一旦形成了,应该用针挑破。
痈疽的成因
这种疾病是因喜怒无常、饮食不节引起的,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形成了痈疽。
治疗方法
对于已经形成的痈疽,只能用砭石或铍针挑破痈疽,排出脓液来治疗。小针和大针都不太适合,用小针治疗,其效果不显著;用大针治疗,又会产生不良后果。
痈疽的五种逆证
1.白眼球呈现青黑色,眼睛缩小;
2.刚服下药就呕吐;
3.腹痛且口渴难忍;
4.肩颈不能灵活转动;
5.声音嘶哑,面无血色。
十五天内丧命的五种逆证
1.腹腔胀满,身体发热,脉象细小;
2.腹胀而肠鸣,腹泻,四肢逆冷,脉大;
3.鼻子流血不止,脉大;
4.咳嗽气喘,肌肉消瘦,小便尿血,脉小而强劲;
5.咳嗽,形体消瘦,身体发热,脉小而急疾。
痈疽的预防
痈疽并非从天而降,而是病邪侵犯人体后,未及时祛除,逐渐累积而成的。所以应在痈疽没有形成之前,防微杜渐,尽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黄帝说:如果痈疽已经形成,而事先没有预见到,已经化脓而无法看到,应该怎么办呢?岐伯说:痈疽脓已形成的,十死一生。所以医术高明的医生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不等疾病形成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将有效的治疗方法记载在竹帛上,使有才能的人继承,并世代相传下去,是为了使人民不再遭受痈疽的痛苦。
怎么治疗痈疽
黄帝说:痈疽已经化脓之后,就一定会危及生命吗?难道不能用小针放脓吗?岐伯说:用小针治疗,其效果不显著;用大针治疗,又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对于已经形成的痈疽脓血,只能用砭石或铍针挑破痈疽,排出脓液来治疗。
黄帝说:如果痈疽已经化脓,还能治好吗?岐伯说:这主要取决于痈疽的顺逆情况。
黄帝说:我想听听是怎样的顺逆情况。岐伯说:患痈疽的人,白眼球呈现青黑色,眼睛缩小,这是逆证之一;刚服下药就呕吐,这是逆证之二;腹痛且口渴难忍,是逆证之三;肩颈不能灵活转动,是逆证之四;声音嘶哑,面无血色,是逆证之五。除了以上五种情况之外,其他的就是顺证了。
疾病的逆证
黄帝说:所有疾病都有逆顺,您能讲讲吗?岐伯说:腹腔胀满,身体发热,脉象细小,是逆证之一;腹胀满而有肠鸣,腹泻,四肢逆冷,脉大,是逆证之二;鼻子流血不止,脉大,是逆证之三;咳嗽气喘,肌肉消瘦,小便尿血,脉小而强劲,是逆证之四;咳嗽,形体消瘦,身体发热,脉小而急疾,是逆证之五。如果出现以上五种情况,不超过十五天人就会死亡。五逆的急证有,腹部胀大,形体消瘦,四肢逆冷,腹泻不止,是一逆;腹部胀大,大便带血,脉大而时有间歇,是二逆;咳嗽,小便尿血,形体消瘦,脉坚搏不止,是三逆;呕血,胸部胀满连及背部,脉小而劲,是四逆;咳嗽,呕吐,腹胀,脉绝不至,是五逆。凡出现以上五种逆证的,不到一天人就会死亡。如果医生对这些危象,不仔细审察而妄用针刺治疗,就叫作“逆治”。
黄帝说:您曾说过针的作用很大,能与天地相参,上应天文,下合地理,内与五脏相关联,外与六腑相贯通,人的二十八脉的经气有会合之处,因而可以疏通经脉,宣导气血。而误用针刺,就会伤害人的性命,却不能将其救活。夫子,您能扭转这种局面吗?
不宜针刺的情形
岐伯说:针刺不当,会伤害人的性命;针刺恰当,也不能将死人救活。黄帝说:我认为这太不仁慈了,我想听听其具体的规律,以免用错误的方法施治于人。岐伯说:这个道理很清楚,结果也很明显,就像刀剑能杀人、饮酒过多能使人醉一样,不用分析,也可以知道。
黄帝说:我愿听听全部的道理。岐伯说:人所吸纳的精气,源于食物,食物先注入胃,所以胃是容纳食物、化生精微的所在。大海所蒸腾的云气,在天空浮游。胃所化生的气血,则在十二经脉的经隧中流动,所谓经隧就是连络五脏六腑的大络,如果在这些要害部位,逆着经气运行的方向针刺,就会泻掉真气而致人死亡。
黄帝说:经脉的要害部位,有多少不能针刺呢?岐伯说: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五里穴,会使脏气运行至中途而停止。每脏的真气,大概误刺五次便会泻尽。所以若连续五次迎而夺之,就会使某一脏器的真气泻尽;连续泻二十五次,则五脏的真气都会耗竭,这就是所谓的劫夺了人的天真之气,所以病人并不是因本身的疾病而绝命。
黄帝说:您再详细地讲讲其中的道理吧。岐伯说:在气血出入门户的要害部位妄行针刺,若刺得浅,病人回到家中就会死亡;若刺得深,病人当场就会死亡。
黄帝说:您讲解得很全面,道理也很清楚,请允许我将其著录在玉版上,作为珍宝收藏,留传给后世,作为针刺治疗的禁忌,叫人们不要触犯。
针刺要慎重
针的作用很大,可以治病救人,但使用不当也会使病人死亡。
正确地运用针刺
可以疏通经脉,引导气血,保障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还可以排泄邪气和脓血。
错误地运用针刺
如果在人体经络的要害部位,逆着经气运行的方向针刺,就会泻掉真气而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