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少堂传
  • 梁青
  • 5664字
  • 2021-06-18 11:07:34

四、永恒之理想,引领我们上升

众所周知,程少堂是影响深广的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创立者。

语文味教学流派在2006 年前后基本成形。

说到教学流派,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呢?按程少堂自己文章中的说法,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四点:一是要有独树一帜的教学理念;二是要有一位在教学艺术方面有广泛影响的名师;三是具有一批风格独特的代表课;四是这种教学风格在教师中广为流传,启人心智,供人学习借鉴。考察程少堂创立教学流派的过程,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从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到具有全国性视野与气魄的语文味流派的发展过程。

2001 年8 月,程少堂发表的《语文课要教学出语文味》,是我国学术界正式提出“语文味”概念和理念,即把“语文味”初步概念化、研究化的第一篇文章。自这篇文章发表后,随着深圳语文界语文味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语文味研究的影响在全国迅速扩大,“语文味”一词在互联网上和语文教学理论界、实践界广泛流行开来。2001 年12 月,程少堂在(香港)第四届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这篇论文对“语文味”做了一些初步的描述性的界定,对语文课如何教学出“语文味”做出了具体阐述,并提出了“语文味”的意义。该论文后来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2003 年第7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 年第3 期全文转载。2003 年7 月,程少堂发表在北京《中华读书报》、河北《语文教师之友》的论文《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对语文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了界定,并指出中国语文教学美学体系应该以反映汉语言文学特点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味”或“滋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逻辑起点也应该是“语文味”。我们说“语文味”教学理念是独树一帜的,一方面是因为语文味定义中内涵着生命体验、文化气息、诗意美感、自由境界等个性鲜明的重要元素,另一方面是因为语文味这一教学理念深深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从中汲取养分,并进行创造性转化。

2006 年8 月,《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由海天出版社出版。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读后写下书评《冰山上的魂灵——读〈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感言》。刘占泉教授认为,“语文味”是概念,又是体验的结晶,更是一种语文教育境界的追求。“听少堂雄辩,看少堂授课,无不氤氲着温暖诗意,这种理性推理与感性呈现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展示了新世纪语文教育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者卓然的精神风貌,以及群体风貌中颇具其人风度风味的个体风采,我姑且称之为‘少堂风格’吧。”

语文味教学流派不仅有独特的教学理念,而且有许多有广泛影响的代表课诞生。程少堂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之人。2002 年,程少堂的语文味发轫之作《荷花淀》大型公开课获得巨大成功,引发全国上下各种媒体热烈而持续的讨论。2004 年左右,北京中国基础教育网更是对程少堂的这堂《荷花淀》课展开了大讨论。这个讨论是在程少堂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展起来的,在中国语文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仅仅是全国基础教育网k12 网和程少堂个人主办的语文味网上,这堂课的实录就有超过5 万人次浏览量。加上全国各地教育网站转载(凡是有语文名师专栏的网站一般都会转载),这个课堂实录的浏览量远远超过10 万人次。

在k12 网的大讨论中,就有专家用“文化语文”来概括语文味的核心内涵以及程少堂课例的基本特征,用“语文味派”“文化语文流派”来指称这堂课的亦不乏其人。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获美国“加州最卓越教师奖”的方帆博士就是其中一位。方帆博士曾说:“没有人可以否定,目前国内唯一衡量‘语文水平’的标尺就是学生中考和高考的语文成绩。假如我们丢掉这把标尺,那么,所谓的‘语文水平’就百花齐放了。‘人文论’派、‘工具论’派、‘语文味’派、‘形式训练’派等等,可能每一派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和答案吧?”今天看来,程少堂《荷花淀》一课的“巨大”遗产是,由此而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流派——语文味教学流派。

2002 年由程少堂发起、策划、组织、操作的那场影响很大的深圳教学流派大讨论,如平地一声春雷,惊醒了无数沉睡中的教育人。大家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对所谓教学流派这一主题的认识不断加深。然而,光说不练不算真把式。既然大家都觉得“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很有必要,意义深远,那最好有人来创立一个教学流派给大家看看以证明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谁来做这个先锋呢?程少堂。2006 年,深圳《晶报》记者黎勇采访程少堂,当问及策划大讨论的原始动机是什么时,程少堂坦言动机有二:一是他发现,深圳给全国提供了许多经济改革经验,但是深圳给全国教育界提供了多少好的经验呢?深圳有自己的教育流派、教学流派吗?深圳有一个真正够格称为教育家式的人物吗?二是程少堂个人有点野心,他想要通过这场大讨论,为创立深圳“语文味”教学流派营造适宜的氛围。程少堂这一连串的思考,并不是偶然在脑海中闪过的一片灵光,他一颗滚烫的野心,也不是无意间在心田里的昙花一现。这一切都是他“蓄谋已久”的。

也就是从2002 年开始,程少堂自己继《荷花淀》一课之后,又主讲了《咏雪》(2003 年)、《你是我的同类》(2005 年)、《子衿》《听陈蕾士的琴筝》(2005年香港)、《荒原中的舞者》(2006 年)等一系列语文味大型公开课。(程少堂主讲的其他影响很大的公开课,本书后面将专题介绍。)这些公开课渗透着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激荡着讲者和听者的灵魂,集中展现出程少堂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共同构成了程少堂鲜明而独特的语文味教学风格,堪称“文化语文”风格的代表课。这些课例的教学实录差不多都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在中国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程少堂的带领指导下,早在2005 年前后,深圳一批骨干教师上的语文味课例共同显现出了别样的文化风貌。“语文味”课题组骨干成员、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梅林中学马恩来老师的公开课《项链》《巩乃斯的马》《古诗鉴赏》;语文味课题组骨干成员、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翠园中学初中部朱碧波老师应著名特级教师、山东省教研员吴心田老师之邀,先后在山东泰安主讲的《山中访友》、在菏泽主讲的《蒹葭》;深圳市高中教学比赛第一名获得者、深圳市援港教师翠园中学高中部钱冰山老师主讲的全市公开课《挖荠菜》、在香港主讲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龙城中学校长叶德卫主讲的公开课《短歌行》;深圳市骨干教师、龙岗实验中学陈理老师的全市公开课《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等课例,在深圳市内外产生较好的影响。其间,还有不少语文教师用语文味教学设计参加省内外的教学比赛,获得很好成绩。所有这些,都在中国语文界形成了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线。

2006 年8 月26 日,著名文艺理论家、语文教育家孙绍振先生到深圳讲学,他看了刚刚出版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程少堂以《荷花淀》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开课教学实录之后,接下来在给程少堂的公开课《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作大会点评时就明确指出: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语文味”或“文化语文”这一教学流派在深圳已初露端倪。想来孙绍振先生的这个论断,也和程少堂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

随着语文味理念在实践上的深广影响和理论上的不断突破,语文味在深圳、广东乃至全国,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语文味”和“语文味派”给予了关注和褒奖。著名语文教育理论专家、首都师大中文系教授饶杰腾先生认为,“语文味”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值得研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先生认为“语文味”这个提法切入根本。全国中语会原理事长张定远教授不仅对“语文味”课题赞赏有加,而且还主动建议深圳市可以组织一次全国性的“语文味”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著名特级教师、山东省语文教研员吴心田先生每次外出讲学都会宣传“语文味”。著名文艺理论家、语文教育家孙绍振先生认为,“语文味”的理论价值,“除了历史经验的深度,还有一点学术的深度,这就是对于中国古典文论中‘滋味’说的承传,但是也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标签上,而是结合了当代的学术资源如‘积淀民族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等等”。

2006 年10 月24 日,《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C28—C29 版在“本土教育家程少堂”的标题下,用两个版的篇幅,对语文味教学理念的倡导者程少堂及其所创立的语文味教学流派,进行了深度报道(这天的《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C26—C27 版报道的是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南方都市报》是我国影响很大的报纸之一,这家大报对程少堂及其语文味流派的深度报道,当年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以程少堂为核心的语文味课题组,也极大地鼓舞了深圳语文界,在深圳语文教学流派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7 年3 月21 日,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用头版封面人物的形式,以头版整版篇幅发表《程少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一文,深度报道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2007 年5 月,《程少堂讲语文》入选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该丛书遴选有全国影响的语文名师、语文研究专家20 人,程少堂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者,这标志着语文味教学流派从深圳走向全国。

2009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联手《中国教师报》,共同发起“从课堂里走出的100 位教育家——新中国60 周年特别纪念”评选活动,程少堂入选。2009 年,河北大城举行中学语文教师考试,理论知识(教法)部分复习题中有一道试题(选择题)是:“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是(C):A赵谦翔 B程红兵 C程少堂 D程翔。”2009 年,四川师范大学开设选修课程《中国当代十大名师研究》,程少堂入选。这标志着程少堂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事实上已成为“大学教科书级别”的研究对象。2011 年,深圳市举行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评选,程少堂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夺魁。2011 年,程少堂应邀在北京大学作题为《从“冷美学”到“热美学”——以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的讲座,语文味登上北大讲坛。2013 年5 月7 日,《南方都市报》用整版的篇幅,发表题目为《朱清时、章必功、李庆明、程少堂、严凌君、王铮、唐海海,这些名字让深圳的教育具备改革锐气,生动如诗》的长篇报道,该报道首段指出:“他们都以卓越的方式在深圳教育史簿上留名。”2014 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选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程少堂入选。2015年5 月8 日,《南方教育时报》发表长篇报道《程少堂:他的“语文味”正在改变全国》。2015 年,由程少堂主编、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全体成员集体创作的、近80 万字的《语文味教学法》一书,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表现性教学法。2015 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丛书,中学部分全国遴选20 人,程少堂因为“发现语文新大陆”——创立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而入选。

2011 年,江苏常州两位小学语文特级名师王爱华、曹春华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 年第11 期发表长篇专论《呼吸语文的味道——国内“语文味”

十年研究综述》,文章指出:“‘语文味’的影响已经遍及全国,深入人心”“‘语文味’……经过多年的建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成为指导语文教学方向的重要指针。”有河南名师认为“语文味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

近10 余年来,语文味和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已然成为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热门选题。从2006 年辽宁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尚莹的学位论文《语文教育的理想王国——语文味理论初探》算起,我国高校迄今已诞生数十篇研究语文味和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的硕士学位论文。这些论文中最重要的,当数东北师范大学2009 级研究生张岩近30 万字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该论文2013 年在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使程少堂的人生从“读书—教书—写书”,转变为“被别人写成书”。

2013 年4 月11 日下午,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学术报告会在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隆重举行。全市近300 位语文教师冒着大雨参加了会议。这次报告会是由程少堂策划和主持的。报告会旨在加强语文学科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确定了“对当前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会主题。报告会邀请了中学语文界的四位著名专家做主讲嘉宾,分别为: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的苏立康,北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张蕾,《语文报》副总编辑任彦钧,《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执行主编王建锋。在程少堂介绍了与会的深圳市一批语文名师之后,报告会由《语文报》社副总编辑任彦钧开场。任彦钧副总编辑从语文媒体人的角度高度评价了深圳语文教师群体,他指出:“在座的各位深圳语文名师是一支高素质的优秀队伍,特别是程少堂老师,更是全国语文界为数不多的开宗立派的人物。”任彦钧就是这样热情夸奖深圳名师队伍的。与有些人讲奉承话,一听就让人觉得不舒服不同,任彦钧的夸奖,实在,热情,诚恳,语气坚定,让你听了,觉得他的话有根有据,靠得住,从而内心充满自信与继续奋进的动力。

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

2014 年第2 期、《初中语文教与学》2016 年第2 期、《小学语文教与学》2016 年第7 期,连续三次各均用杂志三分之一篇幅,重点推出“程少堂之教改探索”或“语文味教学法”专题,让语文味教学思想在高位平台向全国密集强力辐射。

英国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有句名言:“一个新词就像一粒播下的种子。”语文味就像一粒种子,播撒在中国语文界。是种子,就有长成参天大树、开枝散叶的一天。十年树木,历经十多年的磨砺,今天,语文味这粒种子终成大树,由木成林,硕果飘香。不知怎的,面对此情此景,程少堂耳边忽然想起自己刚上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上背得滚瓜烂熟的一首儿歌:

滴答,滴答,下雨了。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孩子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