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导论

经济学是干什么的?

经济学就是选择题

经济学的目标,最简单概括,就是让稀缺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一方面,世界上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稀缺的;另一方面,人们的欲望却是无穷的。在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之间,必然产生矛盾。而经济学的使命,就是减少这种矛盾,让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比方说,你现在有30万元,你可以用它来买车,也可以用它来做买房的首付。但不可能同时实现两个愿望,因为钱不够。那么,怎样才能让这30万元钱发挥最大的价值呢?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经济学问题。不管是买房还是买车,两种方案只能选一种。再比如,你一天只有24小时,除了吃饭和睡觉,你还可以刷抖音和看书。刷抖音的时间多了,看书的时间就少了,你怎么选?高考填报志愿时,不管你填哪些大学,最终你只能去读一所大学。比如,兰州大学和暨南大学,一所是985大学,一所是211大学,前者在西部,后者在广州。你会选哪个?等你大学毕业了,有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大城市的小单位,一个是小城市的大单位。你又会选哪个?

听了上面的几个例子,你可能有点焦虑了,也有点困惑了。这跟经济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经济学其实并不是教你怎么赚钱投资的,而是教你如何做选择的。也就是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既然我们一生都在做各种选择,经济学当然就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了。

《三体》中的博弈

那么,经济学怎么帮助我做出最优选择呢?我们以一个故事开始说明,这个故事来自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三体》的作者,是曾在山西省娘子关火电站工作的工程师刘慈欣。这本书先后获得了中国和世界科幻作品的最高奖。

《三体》讲述了地球文明、三体文明以及宇宙中其他文明之间的博弈。《三体》的所有故事情节,都是从两个公理演绎的,而这两个公理,都体现了经济学的假设。

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在不同文明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压倒一切,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人都是自利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公理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取舍,各种文明为了生存而博弈。

下面,我就从《三体》第一部开始讲起。当三体文明收到了来自地球的信息之后,立刻派出了入侵的舰队,并向地球发射超强武器——名字叫作“水滴”。“水滴”无坚不摧,不到一小时就摧毁了太空中的地球联合舰队。在这种情况下,地球舰队的“自然选择”号星际战舰的舰长章北海面临一个选择:是留下来与“水滴”战斗,还是想办法逃跑?这是生死攸关,甚至是关乎人类亡球灭种的重大选择。

作为一种选择题“指南”,经济学告诉你的第一条规则是:根据成本——收益法进行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简单地说,哪个好处大就选哪个。对章北海来说,留下来战斗的好处(或收益)是,自己会成为英雄;成本是,几乎百分百会死亡,因为人类根本就不是三体文明的对手。相反,逃跑的好处是可以活下来,并且为人类留下火种;成本是,自己变成了人类的叛徒,而且很可能被追杀。在故事中,章北海“叛逃”之后,地球就立即派出了四艘星际战舰前往追捕。于是,章北海的选择就非常明显了:要么成为悲壮的英雄,要么耻辱地活下来。注意,这两件事情不能同时实现,因为成本和收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用经济学的话来说,你做一件事情付出的成本,就是你放弃的另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收益。因此,经济学上所有的成本,都是“机会成本”。对章北海来说,成为英雄的机会成本就是无法活下来,而活下来的机会成本就是无法成为英雄。

根据成本——收益法,章北海究竟应该选哪个呢?根据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哪个选择能够最大化生存的概率,哪个选择的收益就最大。因此,毫无疑问章北海应该选择逃跑,这样才有生存的希望。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从事后来看,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因为地球已经被三体文明占领,章北海战舰以及追捕他们的四艘战舰成为唯一逃离地球并且活下来的战斗部队。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原来做选择题的规则就是选出哪个收益大,这不是很简单吗?很遗憾,问题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经济学告诉你的第二条规则是:每个人在做选择时,必须考虑他人的选择。因为我们每个人不是孤立地生活,而是生活在一个互动的社会里。你的选择会影响别人的选择,别人的选择同样也会影响你的选择。因此,你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别人的反应,然后根据这种反应做出自己的选择。反过来,别人选择时,也必须将你的反应考虑在内。这其实就是经济学上的“博弈”过程。什么叫“博弈”呢?博弈就是下棋。你在移动棋子之前,要考虑对手会怎么移动,对手也要考虑到你会怎么移动,然后你再将对手对你的反应考虑在内。如此循环往复,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相反,如果你不考虑对手的反应,那么你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会被对手消灭。

章北海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足够快速地考虑对手的反应。在章北海逃离地球的过程中,章北海的战舰与追捕他们的四艘战舰之间形成了一种博弈。章北海战舰离最近的目标星系有十多光年距离,离最终的可生存星球还有六万光年距离,这是非常遥远的距离。问题是,距离这么遥远,而当前携带的燃料和食物根本不够。要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其他战舰,然后夺取他们的食物。

章北海再一次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所有人在缥缈的太空中死掉;要么消灭其他战舰。其他战舰都是来自地球的亲密战友,消灭他们实在是一种“作恶”的策略。其他战舰也面临同样的选择:要么死,要么作恶。根据公理2,资源总量是不变的,有限的资源不可能让每艘战舰都活下来。因此,这是一个残酷的“零和博弈”,没办法实现共赢。

根据公理1,生存压倒一切。因此,从每个人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角度讲,作恶是每艘战舰的最优策略,也是唯一的选择。无论如何,消灭自己的战友毕竟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于是章北海稍微犹豫了一会,但最终决定消灭对手。然而,就在章北海启动攻击之前,一艘名叫“终极规律”号的战舰抢先向其他四艘战舰发射了武器。有意思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另一艘星际战舰“蓝色空间”号比“终极规律”号更早实施作恶策略。它不仅躲过了对手的袭击,而且将其他对手全部消灭了,成为这五艘战舰中的唯一胜者。其他四艘战舰上的所有可用资源都被“蓝色空间”号取走。

这就说明了,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如果只是考虑自己的成本和收益,而忽视了对手的反应,那么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理想的角度讲,我们当然希望每个人都行善,而不是作恶。但是,如果其他人都行善,那么作恶的人就可以得到所有的好处,而且还不受任何惩罚。于是,哪怕行善是对大家都有利的策略,也不会有人选择行善,而是竞相选择作恶。如果大家全都选择作恶,这个社会就没法变好,这是最糟糕的结果。然而,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讲,明知集体选择的结果是最糟糕的,每个人仍然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就是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也是《三体》世界里的黑暗森林法则。

说到这里,结论似乎是悲观的。但是,根据博弈论的研究,人类社会完全可以走出自相残杀的囚徒困境。例如,著名的博弈论专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在他的名著《合作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中发现,无须使用复杂的策略,最简单的策略“一报还一报”,就可以实现人类的合作,从而走出囚徒困境。在本书中,我也会分析很多不完美的博弈现象,然后从契约理论的角度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要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