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邵春雷

熟悉的朋友都喜欢跟着同学们称钟浈校长为钟Sir,当钟Sir邀请我为这本书写序时,我深感责任重大。虽然说我是一个海归派(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完成教育硕士学业),近三十年也一直工作在教育领域,但在这方兴未艾的国际教育界,与雄心勃勃的教育界后生们比、与虎视眈眈的投资界大佬们比,我这个只能算半道出家国际教育领域的人,能说点什么靠谱的专业意见呢,我思考着。

留学增长的趋势难以改变

20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在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从事留学咨询工作。记得当时和澳大利亚达尔文地区的大学合作招收研究生,一条100多字的小广告,甚至于《新民晚报》一个中缝的条文,就会引来众多咨询者。还记得有一次校方代表因为天气原因误了班机没赶到办公室,结果只能由我和同事们忙着解释并做咨询工作,家长和学生们非但没有怨言,而且近100多人井然有序地排队等我们一一作答。回想起来,当时因为国内外资讯不对称,所以每每有官方背景的机构组织海外校方讲座或咨询,都是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相比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这样的场景恐怕难以再现。当然,如今哈佛的招生官,或者牛津、剑桥的校友,在市场上的号召力依旧非凡。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中国的出国人数已突破52万人;有英国官方背景的权威机构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出国人数将达100万。预测的那年(2011年),出国人数为十多万,这几年的增长数据符合了当时预测的每年有10万人次增长的趋势。不过,耐人寻味的是,这几年出国留学机构的业务并没有随着出国人数的增加而快速增长。从留学大公司到个人小公司,大家共同感受到的更多是留学业务越来越精细化。

那么,这么大增量的中国学生是怎么出国的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除了选择留学中介机构和自己DIY留学之外,每年增量中的相当一部分是选择了在国内就读国际高中。

换而言之,过去十年,特别是最近的五年,随着留学低龄化趋势的增强,初中毕业后的出国留学形成两大阵营:第一阵营是所谓的小留学生,他们的出国留学时段从过去的十、十一年级提早到了九年级甚至八年级;第二阵营是中考后选择就读国内的国际高中课程的学生,而因为在国内就读国际课程的诸多有利之处,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际高中已经成为中国留学领域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做好充分的规划准备

国际高中可以称为“不出国门的留学”。这听起来很诱人,但事实上,当家长和孩子在度过同国际高中的蜜月期后,就又开始抓狂了。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课程的选择。目前国内的主流国际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类:美国高中课程、英国的A Level课程和许多人仰望的IB国际课程的高中阶段——DP课程。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课程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二、不管哪类课程,孩子在学习一个月后,快的甚至一周后,有两个极端现象便出现在家长面前:一些孩子回家说“吃不饱”——课程简单,学习太轻松,而另一些孩子则叫着学习“吃不消”——全英文的授课、更多的知识点,适应有难度。

这些现象,我想说,都很正常。即使通过高中三年国际课程的学习,也仅仅是其中的佼佼者能进入如英国牛津、剑桥等世界顶级大学,能进入美国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的更是凤毛麟角。事实上,学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包括升学指导老师和专业机构都辛勤付出很多,但学生要在高分、高手云集的名校申请大军里脱颖而出,却并非易事。

因此,对于广大学生和家长而言,如何规划国际高中这三(四)年非常关键。记得去年有一位妈妈向我咨询,她的孩子正在读加拿大课程。当时她很焦虑,她的儿子没有参加公益活动,也没有任何模联(模拟联合国)或美式辩论的经历,更没有特别喜爱的运动,想申请美国名校,听了一些机构关于申请名校学生必需的背景提升“ABC”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因为当时的她和孩子在高中三年几乎没有进行任何针对大学申请的设计和规划。当老师提到需要这些申请材料时,她和孩子就感到有点束手无策。于是,我就和这位焦急的妈妈在办公室里讨论梳理了近两个小时,当提到孩子的爱好时,她和她的儿子都眼前一亮:原来这位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大提琴,一直坚持到现在,是上海市级学生乐团的首席大提琴,还曾与学校的乐团在澳大利亚参加中学生音乐比赛获团体二等奖。这样的背景和经历,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一下子找到了这个孩子的特质。最终他们听从了我的意见重新整理申请简历,最近听说那个孩子已经完成美国大学申请,正在等待美国前30大学的录取通知。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功利性的另一面,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合理的引导。而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特质以及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同时顺手又把大学申请需要准备的那些要求或者活动一并完成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在钟校长的这本书里,很多家长都采用了巧妙的办法来达到这一点,也为大家分享了很多经验和办法,因此,我建议大家花些时间认真读完本书,或许其中的某一点正适合您的孩子,并且对他的升学规划甚至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育本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而我们长期以来受到“功利”的影响,君不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惹得多少爸爸妈妈为自己孩子从小学到初、高中的入学而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孩子们也是从小学开始各种考级,直至中学的小SAT、托福、雅思、SAT、ACT等考试培训,各种苦楚和辛劳。

在我看来,任何教学都有规律性的东西在,如果让一个被标准化考试培训出来的学生和一个平时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一起应对新考试,其心态和能力一比就知道了。国际教育课程也正好给我们的学生一个全新的改造自己并真正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家庭和学校的大小环境若都能如本书同学、家长们那样因人而异、提早规划的话,相信未来的你,不仅会叩开海外名校之门,更会开启你人生的成功之路。

2017年2月18日于上海

邵春雷,上海第一财经电视节目《出国策》首席国际教育专家,上海ICS外语频道《海外路路通》节目特邀国际教育专家,上海第一财经广播FM97.7《家有三子》留学板块常驻嘉宾,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育硕士,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