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殊室随笔
- 梁启勋著 段双喜标点
- 652字
- 2021-06-02 16:06:52
一七
儒家之所谓“仁”,其义甚广,钩稽而综核之,大旨在反求诸己,内也,非外也。故《论语》曰:“克己复礼为仁。”《中庸》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仁之正路也。”《告子》曰:“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克己”“成己”“安宅”,均属内省工夫。而告子则曰“仁,内也”,更直截了当。《论语》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又曰:“雍也,仁而不佞。”又曰:“仁者,其言也6。”又曰:“刚毅木讷近仁。”所谓不“巧言”“不佞”“6”“木讷”意义正相等,均可以“诚”字释之。诚,则内省工夫之正鹄矣。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此之谓也。
知、仁、勇三者并举,数见不鲜。如《中庸》之“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又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论语·子罕》章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宪问》章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阳货》章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此皆三者并举。更有二者对举如“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君子不忧不惧”之类,亦不胜枚举。足见所谓三达德之知、仁、勇,实孔门人格修养之标准,无论讲学或问难,百变不离其宗。
以“仁慈”两字连属作一名词,乃普通对于“仁”字之观感,其意义乃在施诸于外者而言。然而仁者可以“不忧”,则又何说?斯语大奇。故必须从“内省”“反求诸己”方面寻绎,然后知仁者有心安理得之乐,故曰“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