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殊室随笔
- 梁启勋著 段双喜标点
- 478字
- 2021-06-02 16:06:45
四
韵文发生在散文之先,无可疑议,证以无文字之民族如中国西南部之苗,其踏歌之俗则相沿已久,又乡曲不识字之妇孺,率其天籁,皆可成歌,是明证矣。韵文既在散文之先,然则歌舞剧亦必在对话剧之先,似亦无可疑议。证诸南宋以后之传奇杂剧,可略得其消息。金元剧本科白率多简单,明代则不然。如徐渭之《翠乡梦》、梁辰鱼之《红线女》等,每穿插一二千字之科白,多用清新之口角、娴雅之辞令,或庄或谐,可歌可泣。此则明剧之进化,痕迹固自宛然。此法不但可令顾曲者精神发扬,抑亦可助文章生色,能救济单调与呆滞之病。
既以科白为进化,则更不能不承认对话剧之为进化矣。盖歌舞剧重在唱工与舞容,表情若何,顾曲者每为宽宥,故可藏拙。唯对话剧则不然。以常服立于氍毹上,无艳丽之舞衣以引人视觉,无婉转之歌喉以引人听觉,万目睽睽,悉集中于演员之一身。若一举手一投足,非曾经科学的训练,必将无所措手足。斯时也,演员之所以博取群众之美感者唯赖天才,工夫全在表情上,必先将剧中人之身世、环境及当时情绪揣摩透彻,然后设身处地,深入于剧中,庶几乎可。盖赤裸裸地无可藏拙已属困难,且表情专在精神,非若歌舞之只凭技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