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自制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幸福的人并非那些可以随意支配金钱的人,而是那些能够自由安排自己的人。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定的自制力,才能够在行事上免受诱惑,走属于自己的、本该走的路。

吴巧和张明是好朋友,也是同班同学,一次,吴巧到张明家做客,张明的妈妈端出一盒糖果,分给吴巧和张明一人半盒,之后对两个人说:“你们在这里做游戏吧,一个小时之后妈妈来看你们还剩下多少糖果,剩得多的可以再得一大盒糖果。”

吴巧和张明都非常喜欢吃糖果,但是为了得到更多糖果,两个小朋友都强忍着肚子里的“馋虫”,紧紧地把糖果攥在手里。最终,张明没能抵御住糖果的诱惑,拿出一块吃了起来,这一吃不要紧,他吃糖果的欲望更强烈了,一会儿,半盒糖果就吃光了。

一个小时之后,妈妈回来了,看到张明跟前满地的糖果纸,再看看吴巧手中紧握的糖果,笑着拿出一盒新糖果递到吴巧手中,连连夸赞吴巧是个自制力强的好孩子。而张明却在一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这件事中,张明明白了,想拥有更多糖果,一定要能控制自己吃手中糖果的欲望。

人的意志、思想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锻炼去提升,家长应当从各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比如,坚持让孩子自己吃饭;让孩子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等。

家长应当在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超强的自制力时对其予以鼓励和肯定。家长应当看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孩子努力了,勇于克服困难,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应当被肯定、鼓励。

自制力强的孩子可以独自支配自己的情绪、行动能力,而且,它还是意志品质的重要能动力。生活中,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做好每件事,告诉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自制力在父母的鼓励声中被很好地培养起来。

那么家长要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一、帮助孩子理解“自制力”的概念

可能多数孩子对自制力并没有什么概念,不明白究竟什么是自制力,更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控制。因此,孩子的自制力应当及早训练,通过训练的过程让孩子理解“自制力”的概念。父母可以为孩子举办一场聚会,聚会的过程中,嘱咐每个孩子,不管出现什么状况,都要尽量表现得温柔体贴、大方得体,应当学会克制自己,不乱发脾气,也不能指使他人或用尖酸刻薄的话刺激他人等。整个聚会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为了保持形象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方法对孩子理解自制力的概念大有帮助。

二、父母不能“得过且过”

有些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自制力的培养时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得过且过,什么意思呢?比如,上述例子中的吴巧和张明控制自己不吃糖果,若是张明吃光自己的糖果后哀求妈妈也给自己一盒糖果,而妈妈出于对张明的疼爱同意再给他一盒新糖果,那么这次自制力的训练就变得毫无意义,还会让孩子误以为吃不吃手中的糖果都能够得到新糖果。由此不难看出,父母的“得过且过”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是正能量

父母不但不能“得过且过”,而且还要对已经表现出良好自制力的孩子予以鼓励。这种鼓励不但能够激励自制力强的孩子保持自己的自制力,还能够激发出自制力弱的孩子的自制力。还是拿案例中的吴巧和张明来阐述,如果妈妈没有夸赞、鼓励吴巧,那么张明也就很难从训练中有所得了,很难明白自制力究竟是被认可的还是被反对的。而母亲的对吴巧的鼓励和赞美使张明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吴巧的自制力不但得到了妈妈最先许诺的糖果,还博得了妈妈的欢心,自己今后也要向吴巧学习,做个自制力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