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商“闯关东”传奇
- 大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编著
- 13649字
- 2021-06-04 19:47:22
两岸智慧在“刀光剑影”中熠熠生辉
——记大连汉威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波
一把好的刀剑真正的精髓实际上是背后隐藏的文化。……在我们的眼里,剑文化是不会失传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呼吸间,也存在于我们的血脉里。剑丰富了人类的过去,也预示了我们的未来。
——陈朝波
刀剑文化的传承人
伴随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尚武精神,中国古代刀剑的来历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时代。据《史记·黄帝本纪》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有“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之说。剑之出世极为古远,历史悠久,故后人称之为“短兵之祖”,确可当之无愧。远古时期,武器的设计和制造尚处于初始阶段,如《淮南子·汜论》所述:“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槽矛无击,侑戟无刺。”为利于在山地丛林中奔跃和近战,那时人们普遍习惯使用短兵器。剑是短兵的一种,脱胎于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源于殷商以前,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轻便易使,直刺旁击都能运用自如,抵御匪寇与野兽都必不可少。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构造简单、容易制造的剑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类必有之佩备。连战国时期的冯谖与秦末汉初的韩信,虽然贫至无食,也仍然随身携带刀剑。古代著名的宝剑有干将、镆铘、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的铸剑鼻祖欧冶子就锻造出了鱼肠、湛卢等绝世名剑,干将、镆铘的造剑传说更是流芳百世。这些古剑都曾在春秋各国的争霸中起到关键作用。越王勾践剑号称“天下第一剑”,虽然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却依然寒光耀目、锋利无比,是东周兵器中的精品,反映了越国当时制剑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些足可以证明我国在刀剑的制造和使用上,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中国不仅有着历史悠久的刀剑文化,造剑技术也曾是世界一流,无论是刀剑的外形还是制造方法,中国古代刀剑都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越王勾践剑剑身的鸟篆“越王勾践自作用剑”,雕刻精美,是金文的典范之作,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伴随着战争岁月的结束,刀剑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由当年主要用于杀伐的工具转而成为人们欣赏玩味的艺术品和强身健体的用具。
在当今海峡两岸艺术刀剑领域,大连汉威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威”)研发生产的各类刀剑占有一席之地。汉威的创建者陈朝波,祖籍浙江宁波,幼年时期陈朝波印象中的玩具就是外公去世时留下的一些日本刀,这使他对刀剑开始痴迷起来。成年以后的陈朝波逐渐将对刀剑的痴迷转化为对事业的执着。他早年曾求教于多位国际知名刀剑师,遍访世界各大刀剑博物馆,博览众多古籍资料,并与英国皇家军械局、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合作,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的古刀剑。陈朝波常以刀剑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自勉,倾尽全力专注于刀剑精神和文化的发掘和传播。为此,陈朝波付出了大半生的努力。1987年,陈朝波创办了台湾成锋贸易有限公司,专营进口定制刀剑及手工刀剑;1990年他来到大连,开始研究刀剑并策划建厂生产;1992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试验,恢复了在中国已失传百年的折打花纹钢刀剑制作技术;1993年,正式创办了大连汉威金属有限公司;1996年,担任中华美术刀剑协会副理事长,从事刀剑文化的弘扬、保存与传承,同年,完美复制出辽宁省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乾隆扣鸣刀;1997年,参加美国南加州刀展,以“自然锁”的手工刀创意,荣获创新科技奖;1999年,参加美国Blade Show,以“星舰折刀”荣获最佳进口设计奖;2000年,获得美国驰名世界的手工刀匠“锻造之父”Bill Moran、“折刀大师”Ron Lake和“梦幻至尊”Virgtl Engand三人授权,分别复制其独家设计的各种手工刀;2000年,接受英国皇家军械局委托,复制典藏宝剑;2002年,为美国海豹突击队完成特制军用小刀——必杀刃;2006年,揭开古人“弹剑而歌”的秘密,制作出以“齐剑”命名的一体成型钢剑,通过轻轻敲击剑身,便可发出清脆的龙吟声;同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录制《财富故事会》专栏节目《亮剑海外》和《台商故事》专栏节目《刀剑痴》,讲述其创业历程及传承和发展刀剑文化的感悟;2007年,经过12年的研究,成功地制造出在全世界已经失传数百年的乌兹钢长刀剑,成为现代世界大马士革钢长刀剑制剑名人;2008年,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新世纪军礼刀;2010年,向大连女子骑警队捐赠60把执勤用新式马刀;2011年,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内设立兵器陈列馆,展示各式兵器,弘扬少林武学文化。
“汉威”寓意为“华人的神威”。20多年来,汉威金属在挖掘恢复中国古代传统刀剑生产、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2011年,汉威生产厂房突遭火灾。2012年,陈朝波罹患重病,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虽历经磨难,但陈朝波最终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汉威也经过资产重组,重振雄风,以崭新的面貌再一次展现出勃勃生机。如今,大连汉威金属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两岸艺术刀剑生产行业的翘楚,也是大连台资企业经营成功的典型之一。
复原清乾隆皇帝的“御刀”
关于造剑,自古就有许多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故事。在《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的记载中,越王勾践就曾请名剑师欧冶子为他造了5把宝剑,后来越国战败,只得将3把送给吴王夫差求和。然而吴王无道,其中的湛卢剑竟“自行而去”,到了楚国。一天,楚王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身边多了一把宝剑,十分惊异,就请来当时著名的剑师风胡子来评剑,问他这把剑值多少钱。风胡子告诉他,无法算出它的身价,并说当造这柄剑时,赤堇山裂开,现出锡矿,若邪溪也干涸,露出铜矿,雨神降下大雨,雷神拉动鼓风炉,蛟龙捧着熔炉,天帝装炭,通晓天机的铸剑师欧冶子经过千锤百炼,才做成鱼肠、湛卢等5把宝剑。古代炼一把宝剑名刀,是要山崩水枯、诸神出动,还要出现一位上通天机的铸剑师,而今却有一位台湾商人,在大陆看到一把乾隆时期的宝刀——扣鸣刀,便决定扮演一次古代铸剑师来复原这把宝刀。这个人就是当年还不到40岁的大连汉威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波。
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命内务府造办处锻造了宝刀、剑各30把,其中有一把名为扣鸣刀,至今仍保存在辽宁省博物馆。其实,想要复原扣鸣刀完全是一个巧合。1992年,陈朝波到沈阳参观清故宫,看到了几把古刀剑,随后便饶有兴致地与辽宁省博物馆工作人员闲聊,当他得知辽宁省博物馆还有更珍贵的乾隆宝刀,便大喜过望,决定专程造访。后来,经过多次协商,陈朝波终于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库房里见到了这把宝刀。但当馆方从仓库中取出扣鸣刀让他鉴赏时,陈朝波感到一阵心酸,因为扣鸣宝刀并没有被尊贵地陈列在展示间,而是孤寂地躺在仓库里。由于钢铁兵器的保养十分不易,为了避免锈蚀,馆方只得用厚厚的黄油封住整个刀身,自然也就无法展示了。扣鸣刀虽然历经200多年的时光,刀柄上护手部分活动的云龙已有裂痕,但抹去刀刃上的黄油后,扣鸣宝刀依然寒气逼人,光彩夺目,令陈朝波神驰目眩,心中很是震惊。
祖籍浙江的陈朝波对中国刀剑还有“省籍情结”。中国最早造剑的地方是浙江,春秋时代的名剑鱼肠、湛卢就是越王所有,铸剑之地龙泉也在浙江。但如今,浙江已经没有人懂得制造这些古代名剑了。不仅如此,现代人制作的用于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珍贵礼物“龙泉剑”,其剑鞘包的只是蛇皮,而不是历代高级刀剑通用的鲛鱼皮。“别说内涵,连皮相都失传了。”陈朝波感慨万分。此外,还有一件事在刺激着陈朝波:世界各国的刀剑中,日本的武士刀在国际市场上最有价值,被公认为艺术极品。陈朝波当然十分不服气,因为日本刀的铸造技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刀最早仿自中国西汉,到了唐朝又模仿“唐样大刀”,其后便以此为蓝本,在冶炼方法、淬火技术、造型变化等方面发展出自己的风格。日本对于历代刀工名录、各种锻造方法都做了极为系统的整理,因此技术一脉相承下来。相反,中国古代的刀剑铸造技术却濒临失传。古书记载,干将为楚王炼成世间无二的剑,楚王却因怕他再去给别人炼剑,便把他给杀了,在《列异传》及《搜神记》中,就有干将之子持镆铘剑为父亲复仇的故事。而为避免泄漏“军事机密”,有关锻冶刀剑的资料,中国古代书籍记载得少之又少。道家出于炼丹的需要,对中国早期的化学及冶金技术发展贡献颇多,南北朝的道家学者陶弘景就在《刀剑录》中说过:“刀剑之由出久矣,前王后帝莫不铸之。”可惜古代文献中“不甚详录”。
看到存留世间的精品扣鸣刀正在像其他留传下来的宝剑一样随着光阴的消逝而逐渐朽毁,陈朝波感到万分难过。尽管陈朝波具有一定的财力,但扣鸣刀不可能买卖,“再过几百年,扣鸣刀大概也在史书中空留其名了。”左思右想,他决定再度造访辽宁博物馆,向馆长提出合作计划——由辽宁博物馆提供扣鸣刀,他负责复制。这一建议得到了辽宁博物馆方面的大力支持。“我们很佩服陈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支持,看了陈先生的设备、技术后,同意和他合作,提供资料。”博物馆方面这样表态。当时,他们同意将扣鸣刀送到陈朝波的工厂半个月,让他仔细观察,做细部绘图、照相,针对工艺特点、材料做深入研究。
在复原扣鸣刀之前,陈朝波就出于兴趣,开始仿造中国古代刀剑了,许多刀剑被两岸练武人士以及喜爱中国兵器的外国人士所收藏。尽管他已有不少仿造经验,但要百分之百复原扣鸣刀,还是充满了挑战。
首先是研究扣鸣刀的硬度以及如何折叠锻打才能呈现扣鸣刀钢面上的花纹。陈朝波创办的大连汉威金属有限公司有一位吴班长,具有40多年的锻造技术经历,对使用锻造锤很熟练,但缺乏花纹钢的知识,不懂如何才能打出需要的纹路。陈朝波为了找答案,拼命查阅古书,可惜“书中记载以怪力乱神居多”,例如宝剑晚上会透紫光、飞出去斩仇敌的脑袋等。他又从北京故宫《造办处活计库各作成活计档》中找当初的第一手资料,“乾隆是个设计师,制刀从设计图纸开始,每一步骤都要呈给他看。有什么意见,他就用毛笔写在便笺上。”陈朝波看到了这样的御批:“西番花剑吞口,枝叶再画整壮些,锦地吞口俗气,另画好样……”造办处奉旨加工、改动,然后再呈览,直到乾隆皇帝满意为止。
“扣鸣刀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把宝刀,是乾隆当年第一批制作的刀剑,但乾隆的设计能力后来就‘江郎才尽’了。”陈朝波笑道。这些资料对刀剑的外表设计还有所帮助,但对钢材的帮助有限,这方面,“我大部分是向古物学习的”,陈朝波说。他过去曾拿一些已经毁损的古刀剑,用显微照相去分析折叠花纹的流派,用洛氏硬度计去分析金属的组织分布。
但是扣鸣刀不能做破坏性测试,只能用经过不同程度热处理的小金属片,借着轻微的摩擦声来判断刀身各部分的硬度。经过陈朝波的鉴定,扣鸣刀刀身是以“百炼钢”的方式制成,折叠锻打的层数大约有600多层。
吴师傅已经六十开外,虽说经验丰富,但制作“百炼钢”还是头一次。“很困难哪,”吴师傅说,“首先,花纹控制不了,只好不断地试验,一开始摸不着头绪,后来愈打愈精,就能有所体会。”刀胚完成后,要用锉刀小心地锉出平而直的“荒面”,再刨出血槽,继续刨光。刀身打造好之后,还需要入水淬火,金属经过急遽冷却,可以增加刀的硬度,从而变得锋利异常。不过拜现代科技所赐,这把复原的扣鸣刀只需在现代的热处理炉中加工,就可以更科学地控制淬火温度,接下来的打磨与开刃,则需要以传统手工制作。扣鸣刀再生刀身完成后,就是装具的部分。白玉刀柄、珊瑚球刀坠、鎏金莲花座等讲究的工艺都没有难倒有心人,但是剑鞘上所贴的原产新疆的金桃树皮,可就令陈朝波头痛万分了。新疆那么大,到哪里去找金桃树呢?说来也巧,也许是应验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话,有一天陈朝波听人说沈阳就有好几百棵金桃树,而且因为要拓宽道路,全部要砍掉。他赶紧派人把这些树木买回来,剥下树皮,除去外层,裁成每片长宽适当的薄片,再像拼花一样一片片贴得严丝合缝,这样一来,闪着金红色光芒、华丽无比的剑鞘就制作成功了。
3年后,陈朝波捧着复原完成的扣鸣刀,再度造访辽宁博物馆。看到扣鸣刀在一位台商的手中“再生”,辽宁博物馆几位负责人显得相当惊讶,他们表示:“一开始,也只是想让他试一试,没想到拿来的成品,比我们想象的好,与原件没有大差别,相当逼真。总的来说,我们是满意的。扣鸣刀有了复制品,就可以拿到世界各地去展出,在文化传播上的价值是很大的。外国博物馆如果有兴趣收藏,我们也可以接受委托定制。”
锻造美国海豹突击队的“神刀”
美国海豹突击队是世界上最为神秘、最具震慑力的特种作战部队之一。美国军方对外披露的消息是,全美军只有200多名现役海豹突击队战士,他们全部都是通过极其残酷的军事训练筛选出来,个个身手不凡,被誉为“美国军队里精英中的精英”。海豹突击队队员的身份极其神秘,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会在什么地方执行任务,以及在哪里进行训练。2002年4月的一天,海豹突击队的一位教官突然出现在中国辽宁省大连市,这位名叫James Williams的人精通武术,专门负责指导海豹突击队队员近身格斗的技巧。他此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有一个特殊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个英文名叫Paul Chen的人,造一把适合海豹突击队队员使用的佩刀。美国海豹突击队因为要执行许多非常危险、困难的任务,因此对佩刀有着特殊的要求。陈朝波说:“特种部队要求拔刀能够很迅速,没有任何的插削、卡损,很安静,不能有声音,握在手上绝对不能滑手,绝对不可以脱手。对于刀的梢度厚薄差、尖度、它的锐利程度,他有很多的想法。”美国人对刀的质量要求很高,锻造难度很大,但是订购的数量却只有200把。这样的订单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然而陈朝波却十分高兴地接下了这批活儿:“我们也照着他的要求去完成,做这个并不是买卖,应该讲是一种挑战,我也很乐于能为反恐尽一点儿力量。” 随后整整1年时间,陈朝波和他的团队反复地设计试验,终于把这批军刀做出来了。那么,按照如此高质量的要求完成的 200把刀交付给海豹突击队以后,对方的评价会是什么样呢?当这批军刀被送往美国,对方收到军刀后连连对陈朝波说:“Very good,thank you.”
这把专为海豹突击队打造的军刀,看上去毫不起眼,似乎跟普通的水果刀没有太大区别,但没想到,通过刺木板、划纸、扔飞刀、削纸等多种测试,这把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刀竟如此锋利,随手轻轻一划,就能划开几十页纸,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刺穿厚达1厘米的木板。这把耗费了1年的时间才打造出来的军刀采用上等的高碳不锈钢制成,刀刃长185毫米,刀背的厚度达到6.5毫米,而前端更是有一个明显的梢度,使刀在前刺的时候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为了能把刀握得更实,刀的手柄上布满了很涩的颗粒,握到手发疼时,也就表示刀握得最紧。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这把刀和普通的刀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专门为近身格斗设计的,设置的所有的细节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怎样更好地攻击敌人。在近身格斗中,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击到对手,谁就能占据绝对的优势,因此,拔刀的速度至关重要。由于特种兵一般都是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用刀,从拔刀到完成攻击的时间,一般要求不能超过1秒,因此,这把“必杀刃”刀鞘上没有任何卡锁或皮扣,就是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拔刀。为了保证在拔刀的一瞬间就能进行攻击,这把刀在刀刃前端设计了一个很大的弧度,使刀在拔出来的同时,就能顺着手臂的方向进行攻击,而弧度越大,攻击面也越大。另外,与很多军刀不同的是,这把刀的手柄上没有设置护手,是为了在近身格斗时,刀可以随意反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另外,海豹突击队经常要在夜间执行任务,因此,为避免意外伤害,这把刀也有特殊的设计。陈朝波介绍说:“像这把刀,它有一个小缺口,看起来像瑕疵,其实不是。它的功能就是说,如果在半夜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可以靠刀背这个三角碰到这个槽,滑到定位点,就可以把刀子安全地放到鞘中。”所有这些细节,都体现出它的设计者陈朝波对刀具制造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见解。
陈朝波虽然看上去貌不惊人,但在国际艺术刀剑领域却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刀剑铸造大师,和刀剑已经打了40多年的交道。在熟悉他的人眼中,陈朝波就是一个“剑痴”,而不了解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怪老头。他的“痴”和“怪”,在业内是出了名的。说到“痴”,一个60岁的男人,居然每天都待在刀剑堆里,甚至在晚上休息的时候,还时常与自己收藏的刀剑同床共枕。说这个人“怪”,他还真是挺奇怪的。自己费尽心血为海豹突击队造出了一把好刀,如果大量生产,一定会受到很多刀剑收藏者和军事迷的喜爱,肯定会大赚一笔。可这个“怪老头”却销毁了制造这把刀的模具,并发誓再也不做这把“必杀刃”,就连他手下的员工对此都难以理解。员工们说,陆陆续续有一些人找他们来做,甚至有的人出很高的价格,利润也不错,但是陈董事长还是坚持一把也不再做了。对此,陈朝波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见解:“军队使用这些刀,目的是打打杀杀,老百姓藏用的刀剑,其实有更深的含义,它里头有自己的精神意涵和深远的文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
陈朝波1955年出生于宝岛台湾,他的父亲是宁波人,母亲则是台湾本地人。他从小生活在刀剑的世界里,在陈朝波的记忆里,他从小就喜欢跟姥爷在一起,而小时候的玩具就是刀子,“因为我姥爷爱好收藏刀剑,他也确实收藏了几把不错的刀剑……我小时候都不跟别的小朋友玩,只在家玩刀。”年少的陈朝波喜欢把玩姥爷收藏的那些刀剑,爱缠着姥爷给他讲每一把刀剑背后的故事和来历,在姥爷身边尽情享受着刀剑带给他的乐趣,“那种感觉就是,当你拿起那些写满历史的刀剑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舒服,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就好像你就是那些刀剑的主人,你拿着刀剑去打天下。” 儿时的陈朝波对小说中的“大侠”十分崇拜,对“侠义”二字最初的理解,也正是来自小说里大侠使用的刀和剑。陈朝波透露,他从那时候起就自己做刀,从木刀开始,后来还自己磨铁做刃,从此就与刀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大之后的陈朝波,对刀剑越来越痴迷,他四处寻找、收藏各式各样的刀剑,并逐渐做起了买卖礼品刀剑的生意。正当陈朝波准备把刀剑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时,家人对此却强烈反对,他们一致认为陈朝波卖的刀剑是伤人工具,是凶器,会威胁到社会的治安。因此,陈朝波做的所有关于刀剑的买卖,都是瞒着家人进行的。有一次,陈朝波的父亲来到他的店铺,看了看,也什么没有讲就回家了。回去后他跟陈朝波的妈妈讲,你带你儿子去看看医生,他疯了。“过了1个月,我父亲又来了,看了看,又回去了。因为东西卖得不错,都换新的了。他跟我妈妈讲,不只你儿子疯了,很多人都疯了。”家人认为陈朝波“疯”了,但不论他们怎么反对,也丝毫没有影响陈朝波对刀剑的热情,他依然整天沉迷在刀剑的世界里。然而,那个时候的陈朝波尽管对刀剑十分痴迷,但他所做的也只是普通刀剑的贸易,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上好的珍品。
历史是由无数个偶然组成的,一次偶然的英国之行,让原本在台北做刀剑买卖生意的陈朝波,开始学习铸造刀剑。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陈朝波在台北做礼品刀剑买卖生意,因为喜好收藏,一位英国的朋友就邀他参观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当他走进博物馆时,被里面收藏的上万支不同民族、不同年代、不同风格并且从未对世人展示过的刀剑珍品震撼了。在英国的3天时间里,他根本无法入睡,一闭上眼睛就看到那些刀剑。他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多刀剑,感觉自己原来了解得这么少。从博物馆回来之后,陈朝波似乎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四处炫耀自己的刀剑藏品,而是真正开始沉淀下来,潜心研究刀剑的锻造技术。“那时候自己只是了解一点儿锻造铸剑的技术,加上咱们中国的铸剑技术大多失传了,所以学起来很难。”所幸的是,陈朝波认识不少国外的朋友,他们带着他去世界各地的铸剑馆去参观学习,“学习回来我就决定开始制造刀剑。”陈朝波认为:“我国自古就有刀剑铸造的传统,论起咱们当年铸剑的本事,他们(指国外)不行,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刀剑文化出现了断层,我希望我能够带动一批人,大家一起去填补这个刀剑文化的断层。”
1990年,35岁的陈朝波只身一人从台湾来到大连,并成立了大连汉威金属有限公司,从事高级艺术刀剑的研究和制造。他一心想找到中国古剑的锻造秘诀,并要亲手做出世界一流的刀剑。
在众多的武侠小说和电影中,一把绝世的好剑,在拔出或者碰撞时,都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在古籍里,也有着关于古代侠客弹剑而歌,抒发豪情壮志的记载。陈朝波也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造出一把声若龙吟的好剑。可当他真正开始接触铸剑行业时才发现,现代的刀剑根本不能发出清脆的声响,更不要说弹剑而歌了。随着研究的深入,陈朝波发现,由于中国古代的很多造剑的技术早已失传,一个个关于古剑锻造的谜团开始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些古刀剑上复杂而精美的花纹是从何而来?古人的锻造方法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古剑历经沧桑依然锋利无比?陈朝波似乎看到了一个关于铸剑的新领域,可偏偏无法找到进入这个领域的钥匙。在无人教导又没有资料可查的情况下,为了解开这些谜团,陈朝波竟然做出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开始一把接一把地毁坏自己多年来费尽心思收藏的古剑,希望能够从中发现古剑锻造的秘密。对陈朝波这样一个爱剑如命的人来说,每毁坏一把古剑,都像在他心头割了一刀。陈朝波说道:“那时候觉得很孤单,觉得好像很少人能理解,就是没有人支持我做这些事,逼着我做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其实很难过,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文物的摧毁者,我是一个叛徒,我背叛了自己钟爱的东西。”
毁坏的古剑为陈朝波揭开了一个又一个锻造技术的谜团,也让陈朝波造剑的技术有了质的提升。可是在陈朝波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最大的谜团没有解开,那就是,弹剑而歌究竟是古代典籍夸张的描写,还是确实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刀剑发出音乐般的声响?为什么现代的刀剑都不能发出古籍中描述的声音?
直到2006年的一天,陈朝波在修复一把奇怪的古剑时,发现了古人“弹剑而歌”的秘密,并制作出了以“齐剑”命名的一体成型的钢剑,这种宝剑通过轻轻的敲击,便可发出清脆的龙吟声,使古人弹剑而歌的奇景在21世纪的今天能够再现。
2007年,经过12年的研究,历经无数次失败,陈朝波终于复活了古代工艺,成功地制造出了在世界已经失传数百年的大马士革钢长刀剑(也被称为“乌兹钢”),成为现代世界大马士革钢长刀剑铸造第一人,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拥有制造大马士革钢长刀剑技术的人。在几十年锻造刀剑的生涯中,陈朝波已经完全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对刀剑的认识也有了本质的不同。在刀剑研制过程中,“少林三剑”之镔铁(即大马士革钢)古剑最具代表性。“少林三剑”是少林寺为馈赠国宾所造的传世宝剑,是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镔铁名剑。“少林三剑”之镔铁古剑是由少林寺授权、由陈朝波独家设计复原承制的。镔铁古剑源自汉代剑制,是一体锻造,剑整体是由镔铁结构组成,线条匀称。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释永信大师对“少林三剑”是这样评价的:“剑是佛教的法物,代表智慧。人们可以通过剑来观照自我,观照人生,驱外邪,斩心魔。”如今,陈朝波早已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刀剑铸造大师,他做的刀剑屡次在国际刀剑大赛上获奖,而“汉威”也成为世界一流的刀剑品牌,每年销往国际市场上的汉威刀剑多达几万把,最贵的能卖到3000美元一把。
起死回生,再创“华人神威”
俗话说得好,红粉送佳人,宝剑赠英雄。陈朝波的刀能得到美国海豹突击队的好评,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其实在做这批刀之前,陈朝波的刀剑在美国已经很有名了,但是恐怕谁也想不到,当年也是买他刀的美国人,给了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1996年,陈朝波制作的刀剑获得了国际刀剑大赛金奖。获奖后不久,陈朝波得到了美国著名的大公司Fishers的一个大订单:做一种多用途刀具。按照美国公司的说法,这是一个长期的订单,1个月至少需要2万支,第一批要汉威先交5万支。
陈朝波从小就是个剑痴,学习铸剑技术、做出像古人那样的好剑来,是陈朝波从小的梦想。有一次他帮朋友修复一支古剑,使用弱酸除锈后,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古书上对宝剑描述的“群星罗列,盘曲若鱼肠”等都是真的,后来他就发誓要造出好剑。在接这笔订单之前,由于陈朝波一心扑在对中国古剑锻冶技术的研究上,他的企业已经连续亏损了好几年。为了支撑自己继续研究刀剑的锻冶技术,陈朝波必须完成好这个长期的订单。于是,在已经巨额亏损的情况下,他又投入50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比原来大4倍的车间,购置了新设备,做了大量的模具。他还招聘了200多名工人,光是培训这些人就花费了1年多的时间。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想到,当大家满怀欢喜地把第一批5万把刀具发往美国,准备接着做后面每月2万把的订单时,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消息传来了:美国人竟然取消了长期订单。难道是那些刀的质量出了问题?遭遇订单取消,陈朝波和同事们首先就想是不是自己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可是再一次让人目瞪口呆的是,订单取消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好。汉威公司的业务经理高玉君说:“我们打样的时候他们就非常满意,当然我们出的产品也是一样,跟我们打样的都是一样的,质检都是非常严格的,但是订单中断根本不是这个原因。”陈朝波曾经谈过当时的感受:“当初我就是心里感觉挺失落的,因为这事很现实,我们的质量很好,威胁到他们在美国本土的一条生产线,如果那条生产线他们撤的话,会有很大的损失,所以要求我们撤掉我们的生产线。”美国的订单突然取消让陈朝波一下子就蒙了,本来自己接这个订单就是为了缓解企业长期亏损的困境,支持自己继续刀剑锻冶技术的研究。这下子可好,钱没赚到手,倒赔进去了500多万,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呀。“你说说这个美国商人,拿着这么好的产品,他怎么能说毁约就毁约呢?”在接这个订单前,那个美国公司一直聘请陈朝波给他们搞研发,彼此已经很熟悉了,所以陈朝波就没有和对方签订书面合同,只是口头约定。陈朝波感到非常气愤:“因为这是言而无信,而且面对同样一种伤害在取舍的时候,它选择保护自己人,伤害中国人,对他来讲这很正常,但却是赤裸裸的不公平。”但最让陈朝波难过的是,经过1年多的紧张培训,200多名员工已经从新手练成了熟练工,现在他却不得不忍痛停产,解散了这些好不容易培训出来的员工。陈朝波说:“那时候真是一种煎熬吧,良心上有一些谴责,对未来有一些不确定性,信心并不是十足的,受到一些挫折,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球一样。”好不容易培训熟练的200多名新员工被迫解散了,有的老员工看到在这里干下去没什么前途,也悄悄地走了,陈朝波的事业陷入了困境。“怪只能怪自己没有和对方签订书面合同,这巨额损失也就只能自己承担了。”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撑到哪一天。对于陈朝波离乡背井独居大陆造剑,他的父母并不支持。在长期孤独寂寞的摸索中,由于看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与他一起创业多年的股东也离开了他。可是再难的日子,也得一天天过下去,再难的牌也要打出来一张,所有的员工都瞪眼瞅着陈朝波怎么出牌呢。此时的陈朝波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那个天山派武学大师,闭关7年,痴心炼剑,终于找到了中国古剑的锻造秘诀。在痛定思痛之后,陈朝波下决心永远不再接代加工的订单,他把自己的刀剑品牌命名为“汉威”,下决心去闯一闯国际市场,他要让中国刀剑在全世界扬眉吐气。
在代加工生意上吃了大亏的陈朝波,这次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路。他在18个月里开发锻造了30多个新的刀剑品种,为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刀剑品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陈朝波把剑的样品寄给了美国的一个公司,谁知道却没有等到对方的电话。正当大家很失望,觉得这回又没戏了的时候,美国客商找上门来了。原来人家一看到样品,就高兴地直奔大连来了。很快,第一批200支Paul Chen的剑就运到了美国。这些中国品牌的剑会受到美国老百姓的喜爱吗?陈朝波介绍说:“这批剑卖的情况非常好,因为我们是做批发的,不两天就全卖完了,产品很快就到了消费者手上。”
当时,市场上卖的大多是一些装饰剑,很多人怀疑,会有那么笨的人下苦功夫去做质量好的剑吗?一个国际刀剑组织买回一些陈朝波的剑,做了所有的破坏性测试,包括锯断、金相测试等。测试结果出来了,每把剑的检验报告都有肯定的评价。这些资讯在网络上一公布,就等于为汉威做了广告,初步建立了汉威刀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引起了众多的刀剑爱好者的关注,Paul Chen剑成为畅销品。据汉威公司业务经理高玉君介绍:“我们去美国展览的时候,我们美国那边的代理会事先跟大家通知说陈先生会到这个展览,到时候就会有人在展台等他签名。那个时候看到有人在那里等他签名,挺感动的,挺骄傲的,觉得中国的东西被世界认可,真的很难得。”
现在,“汉威”品牌的产品已经有600多种,每年几万支的运动刀剑产品全部销往国外,最贵的一支剑卖到了1500美元,汉威剑已经让“中国制造”扬眉吐气了。但是,事业成功的陈朝波每天仍然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造剑上。按照陈朝波的说法,“我是跟时间在赛跑,因为再过20年,这个地方找得到人愿意做这些东西吗?即便那时候我已经退休了,我也会担心将来后继无人,所以我希望我能做得多一些。”
千百年来,宝剑代表着正大光明、高尚正义,代表着坚韧不拔、刚正不阿,这既是中华宝剑的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要造出一把好剑来,关键是找到铁和碳的平衡点,含碳量高,剑的硬度才高;含碳量低,剑的硬度不高,但增加了弹性。铁和碳的平衡、火与水的交融,加上无数次的锤击,再加上神秘的运气,中国古人才锻造出来许多名剑。而已经断层的中国剑文化,在剑痴陈朝波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苦求索中也得到了传承,走向了世界,他为中国宝剑赢得了尊重和荣誉。
重要的是传承刀剑文化,造福社会
2007年,陈朝波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达成了协议,为军博设计一把“新世纪军礼刀”。这让陈朝波非常兴奋。该刀的设计创意,集成了中国传统的铸剑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装威武精炼的元素、国际主流军刀的基本格调。经过反复设计修改,他将五角星、麦穗、橄榄枝等特定的符号,揉进整体设计中,表达了传承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文化、颂扬祖国繁荣富强、赞美人民军队威武文明、祈福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铸造刀剑是很神圣的事,”陈朝波说,“尤其是军礼刀这种特殊的刀。”“真正的刀剑是有生命的,而铸剑师的工作就是赋予刀剑生命。”为此陈朝波决定,采用18世纪的锻造工艺,用全手工来制作这把刀。为打造这把军礼刀,陈朝波和手下的团队们用了1年多的时间,手工锻造,手工打磨,最终出炉。谨慎的陈朝波悄悄地带着这把军礼刀去参加了几次世界大型刀剑博览会,凡是看过此军礼刀的人,无不交口称赞,而军博当时的政委程建国在见到这把刀后也非常满意。2008年11月18日,陈朝波先生将精心锻造的“新世纪军礼刀”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轻轻地拔出那把“新世纪军礼刀”,一股寒气扑面而出,血槽中那幽蓝色的光芒让人眼前一亮,刀身上镌刻的金色龙纹和橄榄枝则向世人展示着其“止戈为武、以和为贵”的中华刀剑文化精神。
2014年8月2日,汉威与蓝天救援队在汉威金属大连总店举行了蓝天救援队装备的捐赠仪式。中国蓝天救援队是我国最大的民间专业综合性救援组织,目前已经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分队,并发起组建全国紧急救援联盟,队员人数已超过2万,主要开展全国范围的户外救援及全国性紧急灾害救援活动。他们虽是志愿者,却拥有着多种救援的专业技能。之前,蓝天救援队曾作为中国民间组织,第一次代表国家参与到菲律宾的国际救援行动当中,这也是我国红十字会时隔90年第一次派出国家救援队进行国际救援。在辽宁,目前已经组建完成的3支蓝天救援队伍在省内先后参与了清源水灾、法库财湖坠机等大型救援任务。现场,汉威的专业刀剑培训师为大家讲解了刀剑文化历史及野外救护专业刀具的使用知识。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表示,此次捐赠活动及刀剑知识的培训增强了队员们户外刀具应用的专业性,希望以后此类活动能继续进行,为专业救护组织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次捐赠活动是汉威继向淞沪纪念馆无偿捐赠抗战资料、向大连女骑警捐赠马刀、向旅顺博物馆捐赠大清四角黄龙旗、向大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义拍福剑、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献“新世纪军礼刀”等公益事业后的又一次义举。
后继有人,新一代的“刀剑痴”
陈朝波在寻梦、造梦、圆梦刀剑的过程中,最大的安慰是儿子陈江荣的加入。“锻造刀剑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营利,而是要将古人们的智慧结晶传承发扬下去。”陈朝波如是说。
陈江荣1981年生于台北。在父亲陈朝波的熏陶下,陈江荣自幼便对刀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完成学业后便追随父亲进入刀剑文化产业,将刀剑文化的创造与分享视为己任,丝毫不敢懈怠。除了理论的钻研之外,陈江荣亦热衷于实务操作,不断尝试将东西方的刀剑制造技术共融,将传统和现代工艺结合,至今已有多项作品受到国际刀剑界的瞩目与肯定,被誉为“刀剑界的明日之星”。
2003年1月,陈江荣开始在汉威学习刀剑制作的各项专业技术,2004年10月,又前往日本东京,跟随日本重要的文化刀匠吉原义人老师学习日本刀刃的制作工艺,包括玉钢的炼制、折叠锻造、包心铁、包刃土调配和局部淬火等完整的传统工艺。2005年4月,他回到大连继续深造,以热处理工艺以及金属组织性能的研究为主,旁及刀剑历史和美术等领域。在反复的试验之中,他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汉威团队开拓了许多技术资源,影响甚巨。2006年,他成为大陆唯一一名获得美国权威机构ABS刀匠协会认证的人。2007年6月,为了缅怀美国锻造之父Bill Moran大师,他以大马士革钢作为刀刃材质,制作了一把具有国际工艺水平的波斯风格莫兰刀,并在参加亚特兰大2007年Blade Show时捐赠给Bill Moran纪念馆的代表,以表敬意。2007年10月,他完成纸鹤武士刀制作,将传统的制刀工艺与独到的审美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结合,这把刀以折纸文化和日本能剧为设计主题,内敛却充满祝福喜庆之意,至今仍被评为汉威传统日本刀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此外,他多次参加美国Blade Show 和 Shot Show ,展示的个人作品纸鹤玉钢日本武士刀获得众多好评。陈江荣先生独立研发的铁狮、竹席合金钢武士刀投入生产后,填补了国内产业的空白,受到了市场热烈的欢迎,成为汉威武士刀中又一个畅销明星系列精品。?
“我们不能遗忘传统!在刀剑的世界里,现代技术虽可以弥补传统工艺的不足,但传统的工艺却给了我们许多明确的方向。如果没有传统,就不会有现在的刀剑文化!”陈江荣的这一心得,看来真是获得了陈朝波的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