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题解】

据清代黄锡珪编著的《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曾隐居在大匡山的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就是当时所作。

诗中构思并不复杂,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也不够浓郁,属早期尚不成熟作品。

【原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

①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②带露浓:一作“带雨浓”。这里指桃花上沾挂了很多露珠。

③青霭:青色的云气。

【译文】

远处,隐约的狗叫声夹杂着淙淙的流水声在空中回荡,我看到绽放的桃花上沾挂了很多晶莹的露珠。

树林的深处偶尔会看见几只麋鹿出没。已是正午时分了,来到溪边却听不到寺院传来每日都按时响起的钟声。只看见那些翠绿挺拔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雾,飞流直下的山泉悬挂在碧绿的山峰之上。

没见到道士,也没有人知道他现在去了哪里,我只好独自倚靠在几棵松树之间默默地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