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麦工

【原典】

凡麦与稻,初耕、垦土则同,播种以后则耘、耔诸勤苦皆属稻,麦惟施耨[1]而已。凡北方厥土坟垆易解释[2]者,种麦之法耕具差异,耕即兼种。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耜,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镪[3]。镪中间盛一小斗,贮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欲密而多,则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则缓其牛,撒种即少。既播种后,用驴驾两小石团压土埋麦。凡麦种压紧方生。南方地不同北者,多耕多耙之后,然后以灰拌种,手指拈而种之。种过之后,随以脚根压土使紧,以代北方驴石也。

【注释】

[1]耨(nòu):除草。

[2]厥土坟垆易解释:其土质疏松易于分解。

[3]耒(lěi):古代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耒耜上的木把。镪(qiǎng):疑为“耩(jiǎng)”,北方又叫耧。其具可耕可播,单耕叫耩地,兼播则叫摇耧。

【译文】

麦田的耕种、翻土与稻相同,播种以后稻田要勤雍根、拔草,而麦田只要除草就行。北方的土壤是容易耕作的疏松黑土,种麦的方法和工具都与种稻子有所不同,耕和种同时进行。用牛拉着起土的农具,不装犁头,而装一根横木,在横木上并排着安装两块尖铁,方言把它称为“耩”。“耩”的中间装个可以摇动的小斗,斗内盛麦种,斗底钻些梅花眼。牛走时摇动斗,种子就从眼中撒下。如想要种得又密又多,就赶牛快走,种子就撒得多;如要稀些少些,就让牛慢走,撒种就少。播种后,用驴拖两个小石磙压土埋麦种。土压紧了,麦种才能发芽。南方土壤与北方的不同,先将麦田经过多次耕、耙,然后用草木灰拌种,用手指捏着种子点播,接着用脚跟把土踩紧,代替北方用驴拉石磙子压土。

我国南北种植小麦的差异

南北方虽说都种植小麦,但还是存在着差异。因为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在春天和冬季很冷的地方播种,且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地区,所以春小麦适宜种在北方,而南方则适宜种冬小麦。长江一带的冬小麦在冬季播种,农谚有农历“九(月)油(菜)十(月)麦”之说。

【原典】

播种之后,勤议耨锄。凡耨草用阔面大镈[1],麦苗生后,耨不厌勤(有三过、四过者),余草生机尽诛锄下,则竟亩精华尽聚嘉实矣。功勤易耨,南与北同也。凡粪麦田,既种以后,粪无可施,为计在先也。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南方所用惟炊烬也(俗名地灰)。南方稻田有种肥田麦者,不冀麦实。当春小麦、大麦青青之时,耕杀田中,蒸罨土性,秋收稻谷必加倍也。

【注释】

[1]镈(bó):锄。

【译文】

播种后,要勤于锄草。锄草要用宽面大锄。麦苗长出来后,锄得越勤越好(有锄三、四次的),杂草锄尽,田里的全部肥分就都可以用来结成饱满的麦粒了。工夫勤,草就容易除净,这在南方和北方都是一样的。麦田应当预先施足基肥,在播种后就不要施肥了。陕西和河南洛水流域,怕害虫蛀蚀麦种,有用砒霜拌种的,南方则只用草木灰(俗称地灰)。南方稻田有种麦子来肥田的,并不指望收获麦粒,当春小麦或大麦还在青绿的苗期时,就把它们耕翻压死在田里,作绿肥来改良土壤,秋收时稻谷的产量必定能倍增。

【原典】

凡麦收空隙,可再种他物。自初夏至季秋,时日亦半载,择土宜而为之,惟人所取也。南方大麦有既刈之后乃种迟生粳稻者。勤农作苦,明赐无不及也。凡荞麦,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后种。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然计其获入,业偿半谷有余[1],勤农之家何妨再粪也。

【注释】

[1]业偿半谷有余:荞麦产量比原先谷物的一半还多。

【译文】

麦收后的空隙,可以再种其他作物。从夏初到秋末,有近半年时间,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来选种其他一些作物,这只能由人来决定。南方就有在大麦收割后再种植晚熟粳稻的。农民的辛勤劳动,总会得到酬报。荞麦是在南方收割水稻后和北方收割豆或谷子后才种的。荞麦的特性是吸收肥料较多,会使土壤变贫瘠。但算来它的产量抵得上原先谷物的一半还多,因此,勤劳的农家又何妨再施些肥料呢。

荞麦

荞麦是人们主要粮食之一,原产于中国北方内蒙古和龙贵地区。公元前5世纪的《神农书》中将荞麦列入为八谷之一。唐朝时,荞麦食品由中国经朝鲜进入日本后,吃法达百余种,现今荞麦及荞麦面条在日本十分流行。因其含丰富营养和特殊的健康成分颇受推崇,被誉为健康主食品,人们视之为理想的保健食品,尤其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病人等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种植荞麦不仅省时省工,在农时安排上,荞麦从耕翻、播种到管理,通常都在其他作物之后,这样便可调节农时,全面安排农业生产,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而且荞麦籽粒、皮壳、秸秆和青贮都可喂养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