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笼效应:庸人常自扰

当你太过于在意某一件事情,反而会因为弄巧成拙而做不好。

有的人有点杞人忧天,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开始胡思乱想,使自己成为“鸟笼”的俘虏,最终,自己被那些想象的事情吓坏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庸人自扰,本来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但就是因为心中的忧虑,凭空多出了许多的烦恼,使自己终日沉浸在焦虑之中,每天过得心惊胆战。其实,有时候,需要我们看开一些,把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要想得那么糟糕,留一份快乐在心中,那样才会赢得整个人生。那些快乐的人,他们口袋里装满了祝福;而那些疲惫的人,他们口袋里装满了指责。一路上他们同行着,快乐的人会把那些不必在意的负担丢掉,而疲惫的人却选择了丢掉祝福,所以,快乐的人的行囊越来越轻松,而疲惫的人会感觉越来越累。生活中的我们都要甘愿做快乐的人,千万别庸人自扰。

画家张大千先生长着很长的胡须,平时说话的时候,用手捋着自己的胡须,样子十分和蔼可亲。有一次,一位朋友问他晚上睡觉胡须怎么放,结果那天晚上,他为了合适地安放自己的胡须彻夜未眠,不知道该把自己的胡须放在哪里才好。那些平常都不会担心的事情,怎么一在意就出问题了。在生活中,不止是张大千会有这样的烦恼,每一个普通人都会这样想。人的天性都比较敏感,因为有思想,所以也能思考,但想得太多,同时也把那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从而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当你太过在意某一件事情,反而会弄巧成拙。

反之,你用平常心来对待这些事情,就会发现它们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桌面上有一张白纸,上面有一个小黑点,如果就这样看,黑点根本没有影响到白纸的干净,但假设你拿着放大镜看,那白纸就显得很脏了。但值得讽刺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会拿着放大镜。所以,凡事看开一点,不要庸人自扰。

《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唐朝时候,陆象先是一个很有气量的人。当时,正值太平公主专权,宰相萧至忠、岑义等大臣在太平公主的笼络下都纷纷投靠她。而陆象先却选择洁身自好,从来不去巴结讨好太平公主。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发被杀,萧至忠等被诛。受这件事牵连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许多人,那些人事后都不知道。

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剑南道按察使,一个司马向象先劝说:“希望明公通过杖罚来树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没人会听我们的。”象先说:“当政的人讲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讲严刑呢?这不是宽厚人的所为。”先天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当时,如果吏民有罪了,大多开导教育一番就放了。录事对象先说:“明公您不鞭打他们,哪里有威风!”象先说:“人情都差不多的,难道他们不明白我的话?如果要用刑,我看应该先从你开始。”录事惭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说:“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事情越弄越糟。如果在开始就能清楚这一点,事情就简单多了。”

这是一个“庸人自扰”的典故,庸人自扰之,那些自己让自已担忧的人只能被称为庸人。他们既不是强者,也不是智者,也许有人会问,难道那些所谓的强者或智者就没有麻烦吗?当然不是,强者或智者一样也有烦恼,有时候也会做庸人自扰的事情,但是,他们与庸人的区别在于:强者或智者会尽量化解那些烦恼,不让它们困扰自己;而庸人则只会沉浸在自扰的旋涡中,不断地沉沦下去。不要做一个庸人,而要让自已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人生中的智者。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每天都会碰到一些烦恼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对待,假如你以平常心对待,那小事就是小事,一点事情都没有;如果你放大了小事,那就变成大事了。所以,无论你遭遇了什么,都要积极主动去面对,应该怀着信心,努力就好,不要对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忧。

心灵物语

庸人为什么会自扰呢?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他们在某些时候,把现实中的问题看得很大,而把自己看得很小,以为自己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陷入了自扰。这无疑是自寻烦恼,即便是遇到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也会担心得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