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解

鲜地黄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因热下血。其中含有铁质,故晒之蒸之则黑,其生血凉血之力,亦赖所含之铁质也。

干地黄(即药房中生地黄),经日晒干,性凉而不寒,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

熟地黄用鲜地黄和酒,屡次蒸晒而成。其性微温,甘而不苦,为滋阴补肾主药。治阴虚发热,阴虚不纳气作喘,劳瘵咳嗽,肾虚不能漉水,小便短少,积成水肿,以及各脏腑阴分虚损者,熟地黄皆能补之。

地黄之性,入血分不入气分,而冯楚瞻谓其大补肾中元气,论者多訾其说,然亦未可厚非也。

【附案】

癸巳秋,应试都门,曾在一部郎家饮酒。其家有女仆,年三十许,得温病十余日,势至垂危,将舁于外。同坐贾佩卿谓愚知医,主家延为诊视。

其证昼夜泄泻,昏不知人,呼之不应,其脉数至七至,按之即无。

遂用熟地黄二两,生山药、生杭芍各一两,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碗,趁温徐徐灌之,尽剂而愈。

又治邻村泊庄高氏女,资禀素羸弱,得温病五六日,痰喘甚剧,投以《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喘顿止。

时届晚八点钟,一夜安稳,至寅时喘复作,精神恍惚,心中怔忡。再诊其脉,如水上浮麻,按之即无,不分至数。

此将脱之候也。急疏方:用熟地黄四两,生山药一两,野台参五钱,而近处药房无野台参并他参亦鬻尽,遂单用熟地黄、生山药煎服,一日连进三剂,共用熟地黄十二两,其病竟愈(此证当用三期一卷来复汤,方中重用山萸肉二两,而治此证时其方犹未拟出)

当时方中若有野台参,功效未必更捷,至病愈之后,救脱之功将专归于野台参矣。

又邻村李边务李媪,年七旬,劳喘甚剧,十年未尝卧寝。俾每日用熟地煎汤当茶饮之,数日即安卧。

其家人反惧甚,以为如此改常,恐非吉兆,而不知其病之愈也。

又邻村龙潭张媪,年过七旬,孟夏病温,五六日间,身热燥渴,精神昏聩,舌似无苔,而舌皮数处作黑色,干而且缩,脉细数无力。

当此高年,审证论脉,似在不治。踌躇再四,为疏两方:

一方即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一方用熟地黄二两,生山药、枸杞各一两,真阿胶五钱,煎汤后,调入生鸡子黄四枚。

二方各煎汤一大碗,徐徐轮流温服,尽剂而愈。

又奉天省长公署科长侯寿平之哲嗣,年五岁,因服凉泻之药太过,致成慢惊。胃寒吐泻,常常瘈疭,精神昏愦,目睛上泛,有危在顷刻之象。

为处方:用熟地黄二两,生山药一两,干姜、附子、肉桂各二钱,净萸肉、野台参各三钱,煎汤一杯半,徐徐温饮下,吐泻瘈疭皆止,精神亦振,似有烦躁之意。

遂去干姜加生杭芍四钱,再服一剂痊愈。

统观以上诸案,冯氏谓地黄大补肾中元气之说,非尽无凭。盖阴者阳之守,血者气之配,地黄大能滋阴养血,大剂服之,使阴血充足,人身元阳之气,自不至上脱下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