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腕关节疼痛(气滞阳郁证及湿阻阳郁)

基本情况

刘某,女,42岁,江西人。

主诉

双侧腕关节尺骨头处疼痛4年余。

病史

患者2010年产后2个月开始出现右手食指疼痛,逐渐发展到右手手掌、手指关节及四肢关节疼痛。痛处无发热,伴肿胀发僵,晨起时较重,中午以后逐渐减轻。患者四处求医,花费甚巨。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以西药口服,症状好转,但停药后复发。后用各种理疗方法治疗,四肢关节疼痛减轻,唯有双侧腕部尺骨头处仍有僵硬肿痛。遂于6月26日前来就诊。

现症

双侧腕部尺骨头处疼痛,晨起加重伴有僵肿,午后减轻,用力时加重。睡眠差,入睡难,且阴梦多(梦见过世的人),常心烦,易气短,手脚发冷,但手掌发红,身上不冷。平时月经前小腹痛,且月经量少。

舌象

舌体瘦,舌边红。

脉象

双手脉上越。双寸脉浮软,左寸脉沉取不畅。双关脉郁,弦而有力。双尺脉弱。

处方

柴胡12克 枳实20克 白芍20克 炙甘草10克人参1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鸡血藤30克3剂

分析

此案病机当为肝郁气滞,阳气不宣;肾虚气机上越,水湿随之上溢。

双手脉上越,结合双尺脉弱,提示肾虚气机上越;双寸脉浮软,提示水湿上泛;左寸沉取不畅,双关脉郁,弦而有力,结合舌边红,手脚凉但身不冷,提示肝郁阳气不能宣达,阳气郁闭中焦化热。肾虚不固,寒水之气上犯,加之阳郁,阳气不能宣发到达手上,因此出现肿痛僵硬。气逆不降,故入睡难;肝经气机郁滞,使得肝气无法将阳气输送到四肢末端,所以出现四肢冷,但身上不冷。阳气不宣,郁而化热,郁热在里则入于心,故心烦。

治疗思路以四逆散为底疏肝宣阳。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临床上我们主要用于少阴少阳枢机不利,阳气被郁,不能输布到达四肢末端而导致的四肢逆冷证。

四逆散中枳实,以实治实,将郁结的气机冲开下泄。这枳实它功效非凡。《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本草衍义》谓其:“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和而缓。故张仲景治伤寒仓卒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所以,枳实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广泛应用于各种邪气结聚的病症。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用枳实开水气之聚结。《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用枳实开寒痰之结。《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云:“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用枳实破阳明腑气之实。方中柴胡疏发肝气,推动肝气运行,柴胡与枳实两者一升一降,形成升降循环。肝为刚脏,肝气郁滞无法将阳气送达目的地,就会郁而化热,郁热日久就会伤及肝阴。四逆散中白芍、甘草,一则能缓肝之急,并能制约枳实开破之力;二则能养阴以制郁热。

因为患者双尺脉弱,肾气固摄无力,故加龙骨、牡蛎用于收敛肾气,导逆气下行。用人参者,因其与龙骨、牡蛎同用,补益之力能下行而大补肾气。加鸡血藤活血通络。

或许有的人会问,这个患者双脉上越,双寸脉软,双尺脉不足,同时见有关节肿痛,说明肾虚太阳膀胱寒水上泛,这种情况为什么不用济生肾气丸呢?

这是因为,患者双关脉郁,阳气不能宣达,同时又见手冷,舌红,说明是以四逆散证为主要矛盾。这时只要把郁气解除,阳气能宣达,水气自然能得到温化。而且,患者双关脉郁,说明中焦气郁。如果中焦气郁不解除,即使用济生肾气丸,上焦的水气也是降不下来的。硬要降的话,反而有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

二诊

6月29日患者复诊,诉腕骨处疼痛减轻。

处方

柴胡12克 枳实20克 白芍20克 炙甘草10克人参1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鸡血藤30克木香20克 郁金15克 3剂

分析

症状减轻,提示治疗思路正确。加木香理脾胃三焦气机,加郁金行气活血,理肝气之郁。

7月初电话随访,患者诉服药后,腕关节疼痛已经痊愈。然后患者就回海南老家去了。但是7月底的时候,患者不小心感冒,引起手腕疼痛再次发作,在当地治疗,感冒好后,手腕疼痛却没有减轻。于是患者回任之堂就诊。刚开始的时候,按一诊原方吃药,但是没有效果,后来改用济生肾气丸降气补肾,加狗脊、乌梢蛇、蜈蚣通督脉升阳气,效果也不明显。老师思考再三后,以当归拈痛汤为底方治疗。

处方

忍冬藤20克 防风10克 防己10克 羌活10克(后下)升麻5克 葛根20克 白术15克 苍术10克当归尾15克 茵陈10克 黄芩12克 知母10克苦参5克 泽泻10克 猪苓10克 党参20克甘草8克 3剂

3天后,患者复诊,高兴地告诉我们,吃了2剂药手腕就不痛了。

评注

这个患者是阳郁不能宣达及肾虚水气上越同时为患导致发病。第一次就诊的时候以肝郁阳气不宣为主要矛盾,所以治疗以四逆散为主。临床上但凡见手掌是红,但是摸上去却明显的发凉,舌质红,左关脉郁而弦,右手寸关脉偏上越,左手寸脉不畅,这就说明存在着肝郁阳气不宣,郁而化热,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四逆散。

患者第二次发病地点是在海南,那里湿热之气偏重。而且时间是八月,进入了夏末时节,是一年之中水湿之气最重的时候。所以患者的证型就转变为以水湿阻滞,阳气郁闭于水湿之中为主要矛盾。这种湿阻阳郁证治疗代表方就是当归拈痛汤。它是张元素(李东垣的师傅)创立的方子,是治疗风湿热相搏结,阳郁不升的名方。临床上,无论是肢体关节烦痛肿胀,还是皮肤湿疹疮痒,以及脚气、水肿、腹胀腹泻、头晕昏沉、疲倦乏力等,只要证属湿阻阳郁者,用之均有良效。在长夏的季节里,老师使用当归拈痛汤的频率非常高,而且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人体气机跟随着季节和区域的变化而变化,治疗的方法同样要根据季节和地域的不同而变化。这其实也就是中医“三因制宜”中的因时因地而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