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

性能: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性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2)肺热喘咳证。本品辛寒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本品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

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0~30g。宜先煎。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生津润燥止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2)肺热燥咳。本品主入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可治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本品兼入肾经而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可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

(4)内热消渴。本品性甘寒质润,能泻肺火、滋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肾火、滋肾阴,可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

(5)肠燥便秘。本品功能滋阴润燥,可用治阴虚肠燥便秘证。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3.芦根

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性味甘寒,既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又能生津止渴、除烦,可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

(2)胃热呕哕。本品能清胃热而止呕逆。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本品入肺经,善清透肺热,可治肺热咳嗽。

(4)热淋涩痛。本品功能清热利尿,可用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配白茅根、车前子等用。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4.天花粉

性能: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燥伤肺胃等。

(2)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

(3)内热消渴。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

(4)疮疡肿毒。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本品又可清热、消肿,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5.竹叶

性能: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入心经,长于清心泻火以除烦,并能清胃生津以止渴,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本品轻清,兼能凉散上焦风热。

(2)口疮尿赤。本品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小便,上可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下可疗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竹叶卷心清心泻火作用更强,多用于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6.栀子

性能: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应用:

(1)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2)湿热黄疸。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

(3)血淋涩痛。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

(4)血热吐衄。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

(5)目赤肿痛。本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焦栀子功专凉血止血,可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栀子入药,除果实全体入药外,还有果皮、种子分开用者。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止血。

7.夏枯草

性能: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且本品清肝明目之中,略兼养肝作用。

(2)瘰疬、瘿瘤。本品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泻热,可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及瘿瘤。

(3)乳痈肿痛。本品既能清热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服用。

使用注意:脾胃寒弱者慎用。

8.决明子

性能: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本品主入肝经,功善清肝明目而治肝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本品有益肝阴之功,可治肝肾阴亏,视物昏花,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本品甘寒入肝,既能清泻肝火,又兼能平抑肝阳,可用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本品性味甘咸寒,兼入大肠经而能清热润肠通便,用治内热肠燥,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芩

性能: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本品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

(3)血热吐衄。本品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

(4)痈肿疮毒。本品有清热泻火、清解热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

(5)胎动不安。本品具清热安胎之功,若配白术用,可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若配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用,可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6~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黄芩分枯芩与子芩。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2.黄连

性能: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大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

(2)湿热泻痢。本品善祛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泻痢要药。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之中,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尤善疗疔毒。

(5)消渴。本品善清胃火而可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本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可治皮肤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鉴别用药:本品入药,除生用外,还有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等特殊炮制品,其功用各有区别。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多用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3.黄柏

性能: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可治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

(2)湿热泻痢,黄疸。本品清热燥湿之中,善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亦可治湿热郁蒸之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取本品清泄下焦湿热之功,用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若配知母、熟地黄、龟甲等药用,可治阴虚火旺之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取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用治疮疡肿毒,内服外用均可。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4.龙胆草

性能: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本品苦寒,清热燥湿之中,尤善清下焦湿热,常用治下焦湿热所致诸证。

(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本品苦寒沉降,善泻肝胆实火。

(3)惊风抽搐。取本品清泻肝胆实火之功,可用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之高热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脾胃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三、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性能: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可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等。

(3)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2.连翘

性能: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入心经,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故有“疮家圣药”之称。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本品苦能清泄,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可治疗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若用连翘心与麦冬、莲子心等配伍,尚可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高热神昏。

(3)热淋涩痛。本品苦寒通降,兼有清心利尿之功,多与车前子、白茅根、竹叶等药配伍,治疗湿热壅滞所致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连翘临床有青翘、老翘及连翘心之分。青翘,其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长于透热达表,而疏散风热;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常用治邪入心包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

连翘与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疮疡等证常相须为用。然区别点是: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而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3.板蓝根

性能: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毒,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4.蒲公英

性能: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鲜品外敷还可用治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本品苦、甘而寒,能清利湿热,利尿通淋,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

(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5.鱼腥草

性能: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入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之要药。

(2)热毒疮毒。本品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3)湿热淋证。本品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善清膀胱湿热,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6.射干

性能: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苦寒泄降,清热解毒,主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2)痰盛咳喘。本品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可治疗肺热咳喘,痰多而黄,适当配伍,亦可治疗寒痰咳喘,痰多清稀。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7.白头翁

性能: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本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故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2)疮痈肿毒。本品苦寒,主入阳明,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可治痄腮、瘰疬、疮痈肿痛等证。

本品若与秦皮配伍,煎汤外洗,又可治疗阴痒带下。此外,尚可用于血热出血及温疟发热烦躁。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泻痢忌服。

四、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

性能: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又其性甘寒质润,能清热生津止渴,故常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本品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泄伏热。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本品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煎服,6~20g。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2.玄参

性能: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本品咸寒入血分而能清热凉血,可治温病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口渴、舌绛脉数者。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本品甘寒质润,功能清热生津、滋阴润燥,可治热病伤阴,津伤便秘,或肺肾阴虚,骨蒸劳嗽。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本品性味苦咸寒,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泻火解毒。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鉴别用药:玄参与生地黄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但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3.牡丹皮

性能: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清营分、血分实热,功能清热凉血止血,可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发斑、吐血、衄血。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本品性味苦辛寒,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本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

(4)痈肿疮毒。本品苦寒,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散瘀消痈。

用法用量:煎服6~15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者及孕妇不宜使用。

4.赤芍

性能: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品苦寒入肝经而清肝火,可用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取本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可治热毒壅盛,痈肿疮疡。

(3)肝郁胁痛,闭经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藜芦。

5.水牛角

性能:苦,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应用:

(1)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能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可治温热病热入血分,高热神昏谵语,惊风抽搐。

(2)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3)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五、清虚热药

1.青蒿

性能: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长于清透阴分伏热,故可用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邪伏阴分,伤阴劫液,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退等。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苦寒,入肝走血,具有清退虚热、凉血除蒸的作用,用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本品苦寒清热,芳香而散,善解暑热,故可用治外感暑热,头昏头痛、发热口渴等症。

(4)疟疾寒热。本品辛寒芳香,主入肝胆,截疟之功甚强,尤善除疟疾寒热,为治疗疟疾之良药。

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2.地骨皮

性能: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2)肺热咳嗽。本品甘寒,善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则清肃之令自行,故多用治肺火郁结,气逆不降,咳嗽气喘,皮肤蒸热等症。

(3)血热出血证。本品甘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止血,常用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此外,本品于清热除蒸泻火之中,尚能生津止渴,可治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