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历代官员对楼阁的维修

岳阳楼自建好后就多灾多难,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重修就达32次之多。除张说,滕子京重修外,据史料记载,1078年又遭大火,楼被大火烧毁,楼内的“四绝雕屏”毁于一旦。

1079年,当时代理郡守郑民瞻又重修了岳阳楼,他作记并赋诗抒怀:

遍历江山只此楼,名传自古又今修。

却观湘水浮新景,重对君山说旧游。

风月依然如故友,轩窗今复冠南州。

远追张相滕侯迹,幸蹑前观状胜游。

1129年,岳州发生大火,岳阳楼受损。1138年,当时的岳州知州重新修整了岳阳楼。1178年,诗人陆游路经岳州,写有《登岳阳楼》等诗。1224年6月下旬,岳州连遭火灾,岳阳楼毁于火,不久被修复。

元朝时,时任岳州官员的李应春在至元年间曾重修岳阳楼。这一时期的岳阳楼是一座两层三檐的建筑。在元朝,中原地区是来自草原的蒙古族所统治,所以,元代的岳阳楼就带有一些蒙古族的风格特点。

1426到1438年间,明威将军、岳州卫指挥佥事刘彦真整修岳阳楼。以后,岳州知府易善编刻《岳阳楼诗集》。

1506年,岳州知府刘焕重刻“四绝碑”。明嘉靖二年,岳州知府韩士英重修岳阳楼,编刻《岳阳楼诗集》,徐文华作《岳阳楼诗集序》。

后来,岳州遭逢暴雨,大水成灾,岳阳楼楼柱被雷击破,楼体下半部分被水浸泡,看上去似乎有倒塌趋势,失去了昔日的美观。

1567年,岳州知府李是渐修缮城墙,并重修了岳阳楼。后在《三才图绘》中写道:

岳阳楼,其制三层,四面突轩,状如十字,面各二溜水。今制,架楼二层,高四丈五尺。

1639年,岳阳楼又一次毁于战火。岳州府推官陶宗孔于第二年重建岳阳楼。

明代的岳阳楼是非常有特色的,它是一个六边形的建筑,花纹装饰特别繁杂,上面还铸有宝顶,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曾在皇觉寺当过一段时间的和尚。当上皇帝后,他非常推崇宗教文化。所以,明代的岳阳楼就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至清朝时,岳阳楼又经历多次重修。1683年春,岳州知府李遇时、巴陵知县赵士珩倡捐重建岳阳楼,另加修楼右侧的净土庵,楼左侧的仙梅亭。楼修复后,当时的名士李遇时、杨柱朝还写下了《重修岳阳楼记》。

1740年,当时的湖广总督拨银6000多两,修缮岳州府城垣及岳阳楼。岳州知府田尔易、巴陵知县张世芳兴工重修岳阳楼及城垣,并于第二年完工。

重建的岳阳楼一共三层,楼右侧建有客栈。黄凝道在任岳州知府期间,对岳阳楼再次进行修葺,并捐资修建客栈前厅。

1743年,岳州知府黄凝道请刑部尚书张照书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勒于楼屏。张照,江苏华彦人,官至刑部尚书,清乾隆时著名宫廷书家。

当时,岳州新任知府黄凝道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工程竣工后,想找一个大书法家书写《岳阳楼记》雕屏。

黄凝道偶然听说因书法独具一格,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探花的张照解运粮草经过岳州,因张照恃才傲物,黄凝道担心他不肯留墨,便亲自去洞庭庙烧香,求洞庭王爷保佑到时湖上刮三天三夜大风,让张照的船过不了湖。

第三天,张照的船队到达岳州,船一靠岸,张照便对黄凝道说,皇命在身,登楼解愿即走。

黄凝道非常失望,没想到,张照登完楼正要离去,突然狂风四起,乌云翻滚。张照没办法,只好歇下来。黄凝道乘机求墨,张照只得接过笔墨纸砚。刚一书完,洞庭湖上已是雨过天晴,此时,张照就告别了黄凝道乘舟离去。

张照所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就悬在岳阳楼的二楼,以供人们观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

1774年,岳州知府兰第锡、巴陵知县熊懋奖请求修葺府城。经湖南巡抚梁国治、按察使敦福、布政使农起等先后具奏,共拨帑银69820两,修葺府城垣及岳阳楼、文星阁。

1775年,巴陵知县熊懋奖承修岳阳楼,并于楼右侧建望仙阁,于楼左侧重建仙梅亭。后来,岳州代理知府翟声诰修葺岳阳楼,并修建了斗姆阁。教谕王可权于仙梅亭在左新建宸翰亭,摹勒“印心石屋”字碑置于亭内。

1867年,曾国荃拨岳州的卡厘税重修岳阳楼。将斗姆阁改建为三醉亭。修复经亭,何绍基书“留仙亭”字匾,悬于亭额。后来,岳州知府张德容在劝捐整修岳阳楼的同时,下令重修了宸翰亭。

1880年,岳州知府张德容又重建岳阳楼,将楼址东移近20米。同时,重新修建了仙梅亭、三醉亭,加固湖边驳岸及城上雉堞。于正月动工,12月竣工。

岳阳楼虽然数遭水患兵燹,屡圯屡修,但最终还是确定了其形制,保留了文化价值。

[阅读链接]

在后来的岳阳楼内,《岳阳楼记》的雕屏一共有两个,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17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

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至青草湖时,天色突变,狂风大作,吴知县一家皆葬身鱼腹,12块雕屏,3块沉入水底,9块随水漂流,互相碰撞,沉入洞庭湖中。而悬挂在岳阳楼内的赝品,因做工精巧,谁也没有发觉。

后来,湖干水浅,《岳阳楼记》雕屏真迹才被渔民发现,打捞上来,不慎将第八块板上“歌互”两字和第十块板上“乐”字损坏了。当地文士吴敏树用120两银子从渔民手中将雕屏购回,花了3年时间临摹张照手迹,才补上被损的3个字。

又经过了很多年后,《岳阳楼记》雕屏真迹终于完整的回到了岳阳楼。但是,由于岳阳楼内一楼的门厅内已经有了一副雕屏,人们便将这幅真迹放在了楼阁的第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