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喜迎新春——迎年习俗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直至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由于时期、地区和民族的不同,部分地区在扫尘前,还要举行祭灶仪式。

小年的祭灶活动送灶神上天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我国民间祭灶的日子,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等。

祭灶,是我国民间一项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在我国古代,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神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神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由于一般人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了,面目也黢黑。

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因此要敬供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的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在祭灶以后,我国古人还喜欢选择吃饺子的习俗,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在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糖瓜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5分,大小不同。

做糖瓜、祭灶是过小年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的精神放松,开始欢欢喜喜准备正式过年了。

[旁注]

火烧流行于华北地区的著名小吃,扁圆如烧饼,分为无馅火烧与肉火烧,一般以肉火烧为多,但胶东半岛的火烧为无馅火烧。火烧多见于北方。肉火烧含馅似饺子,皮薄馅多,外酥里绵,分为干火烧和油火烧两种。在我国北方,在过小年期间,有吃火烧的习俗。

神龛是放置神仙的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字。神龛大小规格不一,依祠庙厅堂宽狭和神的多少而定。大的神龛均有底座,上置龛。神像龛与祖宗龛型制有别:神像龛为开放式,有垂帘,无龛门;祖宗龛无垂帘,有龛门。在我国民间,人们习惯把灶神放在厨房内的神龛中。

荞面是我国西北古老的食品,甘肃有大量种植,并且有很多种吃法。是甘肃陇南,陇东,陇西特产。是用荞麦面粉和水,和成面团压平后切制的细面条,煮熟食用。食用时加上各式不同的佐料。在我国的西北山区,人们在祭灶完毕后,习惯以吃荞面的习俗过小年。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也有人说它是用白糖加淀粉加水加淀粉酶酿熬而成。在关东的农村,过小年这天,人们习惯用这种糖制品用来祭灶神。

[阅读链接]

关于灶王爷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我国民间诸神中,灶神资格算是很老的。

早在夏朝,他已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有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总之众说不一。

为感激灶王消灾的扫尘活动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从尧舜时期就有春节前扫尘的风俗。

按我国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关于“扫尘”的由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

传说,古人认为人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

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有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玉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渎神灵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做记号。

玉皇大帝又命护法镇山神将王灵官在除夕之夜下界,凡遇到有记号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机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个斩尽杀绝。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从腊月二十三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

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在扫尘时,人们不仅要把家里的地上打扫干净,还要把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用扫帚清除干净,此外,还要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要擦拭一新。并要把各处的蜘蛛网,以及各处的水沟等处打扫干净。

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美好祈求。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因此,每逢春节来临,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喜庆节日气氛。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旁注]

三尸神又称三彭或三虫,道教认为,人身中有三条虫,称为上尸、中尸、下尸,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上尸神在人头里面,他能够叫人胡思乱想,能够叫人眼昏,头发脱落;中尸神住在人的肠胃里面,他叫人好吃、健忘、做坏事;下尸神住在人的脚里面,可以叫人好色、好贪、好杀。

王灵官据传说,王灵官原名王恶,是湘阴浮梁之庙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飞符火焚。王恶不服,奏告于天庭。玉皇大帝即赐慧眼并金鞭,准其阴随萨真人,察有过错,即可报复前仇。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阅读链接]

据说,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春节前扫尘的习俗了。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说:“十月一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戴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为此,扫尘习俗亦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