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玛格丽特·撒切尔:特立独行铁女人
- 世界文学名著经典人物故事
- 李剑桥主编
- 3766字
- 2021-05-31 09:39:01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个名字无疑使人们想起80年代光彩夺目的“国际政治家”,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首相,创造经济奇迹使“大不列颠再度伟大”的“铁女人”,这一系列出自苛刻的评论家之口,对唐宁街10号第四十八位主人的溢美之词。的确,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她的10余年首相生涯中,使英国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在外交舞台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无疑是英国著名的女杰,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最伟大的女政治家。
在离伦敦100多英里(16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至今只有2.8万多居民的小城——格兰瑟姆市:1925年10月13月,玛格丽特就降生在这里。她的父亲是一个出身贫寒、靠个人奋斗跻身仕宦之列的意志坚强的人,他曾担任过市议员、市长、法官等职。
玛格丽特小时候聪明伶俐,刚进亨廷托尔路小学就跳了一级。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兴趣广泛。她经常参加学校的业余演出并曾获奖,还是学校曲棍球队中年纪最小的队员。10岁时,她跳级考入凯斯蒂文和格兰瑟姆女子学校,并获得奖学金。她在该校读书的7年中,学习成绩几乎一直名列前茅。
中学毕业后,玛格丽特决心报考第一流的大学——牛津大学。但是,牛津大学的应试科目之一是她从未学过的拉丁文。为此,她让父亲给自己请来了家庭教师,并在一年内读完了5年的课程,终于考上了牛津大学索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在大学期间,玛格丽特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优异,在生活上,她十分朴实,从不像别的女孩子那样修饰打扮自己,甚至没有穿过鲜艳的衣服。她把大多数课余时间,花在政治活动上,并结识了不少保守党知名人士,从此她立志从政。这段生活无疑为她日后步人政坛打下了基础。
大学毕业后,玛格丽特曾先后在一家塑料公司当过化学师,在莱昂斯当过化学实验员。但她的目光始终在政治舞台上,她参加了当地的保守党协会,继续参与政治活动。
1949年,年仅24岁的玛格丽特作为保守党达特福区候选人参加竞选,虽最后被工党所挫,但她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1年,26岁的玛格丽特做了新娘,两年后,生下一双孪生儿女。她与丈夫丹尼斯·撒切尔感情笃深,家庭生活十分幸福。但这并没有销蚀她的政治抱负。在丈夫的支持下,撒切尔夫人潜心攻读法律,在孩子不足半岁时就参加了律师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此后,她做了几年处理税务和专利业务的律师。
1959年,34岁的撒切尔夫人再次参加竞选,在芬奇利选区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登上了英国的政治舞台。她在议会中工作努力、认真,加之她热情、谦和、机敏,很快脱颖而出,
1961年麦克米伦首相破格提拔她为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36岁的撒切尔夫人仕途一片光明。
1964年保守党下野,她出任该党影子内阁关于住房和土地、财政事务、燃料和动力、教育等问题的发言人。1970年,保守党重新执政,爱德华·希思首相任命撒切尔夫人为教育大臣。不久,保守党下野,撒切尔夫人担任影子内阁财政事务发言人。这个职务给了她充分显露才华的机会。她那当过律师的口才和财务方面的知识使她在议会辩论中大出风头。一次在议会辩论工农财政预算案时,撒切尔夫人熟练地引经据典,举证大量事实和精确数据,驳得工党财政大臣瞠目结舌。她敏捷的思维和犀利的言词使在场的人们感到惊讶和钦佩,以致保守党议员几乎全部站起来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1974年,保守党在两次大选中接连败北,希思在党内的领袖地位动摇:为挽回颓势,重整旗鼓,保守党决定重新选举领袖。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右翼的支持下,竞选获胜。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女性领导一个政党。
担任保守党领袖后,撒切尔夫人一方面对影子内阁改组,加强党内团结。一方面开展频繁的外交活动,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中国等20多个国家,会晤各国首脑,发表政论演说,树立“国际政治家”的形象。
在撒切尔夫人刚刚当选保守党领袖之时,当时尚未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在初次与她会面之后,就在公开场合说:“我对她有很深的印象。我认为她将是一位伟大的首相。”1979年,里根的这个预言成为现实,保守党在大选中获全胜,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
撒切尔夫人走进唐宁街10号首相府,首先面对的是一个由“日不落帝国”衰落成的“欧洲病夫”。此时,英国的国民经济长期呆滞,逐渐衰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降到西方国家中最低的国家之一。而前几任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扩大开支,大搞福利主义以刺激生产和需求,社会保险费急剧增加,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昔日的“大英帝国”已欠外债220多亿美元,仅偿付利息每年就需要一笔资金。经济危机深深困扰着这个国家。
秉性倔强的撒切尔夫人,决心要“恢复和振兴英国”,要指引英国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前进。上台伊始,她就开始对国内经济政策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和改革。
撒切尔夫人首先实行货币主义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她一方面大力削减公共开支,同时通过英格兰银行严格地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又以提高利率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另一方面,改革税收制度,减少企业和个人负担。其次,大规模地实行国有企业私营化。这一政策,被称之为“撒切尔革命”中的“旗舰”。英国的大部分国有企业连年亏损,缺乏活力,效率低下。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立即宣布将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逐步出售给私产,使英国人拥有自己房子的比例大大增加了。撒切尔政府重新调整了科技政策,鼓励发展新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建立科学技术和新兴工业开发区,并努力改变以往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倾向,促进科技成果应用。政府还制定了被称之为“阿尔维计划”的1983~1988年英国“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希望以此促进英国高级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工业的改造,使英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跃居西方国家的前列。
英国工会的势力十分强大,动辄发动罢工,使正常生产秩序陷入瘫痪,1981年5月失业工人发动了从利物浦到伦敦的抗议大进军:7月,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又发生骚乱。对此,撒切尔夫人采取了强硬措施:同时,她又促使议会通过了几项法案,大大限制了工会权力,使工会人数锐减,势力削弱,罢工次数明显减少,社会得到了一定的稳定。她还改革了工资制度,力图以此改善劳资关系。
撒切尔夫人为坚定地推行其政策,加强对内阁的控制,几次改组内阁,1981年一年内就改组了两次,对妨碍其政策的人,不论地位多高、资格多老,一律更换。她说:“不能允许内部争论浪费时间。”
在外交事务上,撒切尔夫人更是以强硬著称,被称为“铁女人”。她主张加强防务,扼制苏联的扩张。在北约与苏联的裁军谈判上,她力主加强实力,决不对苏妥协。
1982年的英阿冲突,使这位女首相的“铁女人”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叫福克兰群岛),在英国统治下已有近150年,阿根廷政府以历史、文化和地理为证明,说明该群岛属阿根廷。1982年4月2日,阿根廷以武力收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一事件,在英国朝野引起极大震动。国内舆论称这是英国的“奇耻大辱”。撒切尔夫人立即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决定采用“炮舰政策”,派遣由36艘舰只组成的,配有核武器和反潜深海装置的特混舰队开赴南太平洋,到远离英国本土1.28万公里的马岛作战。同时在经济上、外交上对阿根廷施加强大压力。撒切尔夫人原想利用军事优势,以战逼和:但马岛冲突在阿根廷国内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阿根廷空军连挫英国舰队。在这种情况下,她毫不示弱,决定增派军舰,增派伞兵和步兵,征用后勤民船,扩大冲突规模。这一系列行动,招致了国内外舆论的批评和谴责。内阁中也有人主张采取审慎的态度,许多国家要求英阿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美国出面调停,联合国秘书长也从中斡旋,但均未成功。撒切尔夫人无视国际舆论,坚决扩大军事冲突规模,并于6月14日攻占了马岛首府斯坦利港,阿根廷军队被迫投降。
英国在马岛冲突中大获全胜,使撒切尔夫人的威望在英国大为提高。在不少英国人眼里,她成了“英国”。
撒切尔夫人对“铁女人”这一称号颇为得意,曾说:“依我看,英国现在需要的正是一位‘铁女人’。”
撒切尔夫人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曾多次访问中国。对中英两国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她起了许多积极的作用。1984年12月18日,她亲自来中国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结束英国对香港100多年的殖民统治。
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政策在肋年代使英国重振雄风,再次跻身于西方五强行列。然而,80年代末,盛极一时的“撒切尔主义”面临种种严峻的挑战。一切似乎是周而复始,经济危机卷土重来,英国经济又一次进入衰退阶段。而“人头税”又在国内弄得怨声载道。在举世关注的欧洲一体化问题上,撒切尔夫人顽固坚持自己的立场,在统一防务、统一货币等问题上与其他国家分歧极大,使英国在欧共体内十分孤立。保守党为保持其执政党统治地位,经过激烈的党内斗争,决定逼走撒切尔夫人。
1990年11月,为保守党赢得三连任,执政十余年的撒切尔夫人被迫洒泪辞职。
离开唐宁街首相府,撒切尔夫人并未离开政治舞台,她继续在议会中任职,并在许多国内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撒切尔夫人虽然在政坛上以铁女人著称,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是一个贤妻良母。甚至在任首相的日子,她还亲自为丈夫买他爱吃的食物,亲自下厨做饭,亲自做打扫房间等家务。
她的丈夫丹尼斯·撒切尔几十年来一直支持她的事业,也从不介意被妻子的光芒所遮盖。她与一双儿女感情也很好。可以说,无论是作为首相还是普通的百姓,她的家庭生活都是美满、温馨、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