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学生的智力素质教育与记忆的本质

记忆是智力的最重要因素,研究智力问题必须解决记忆问题。认知心里学家们运用养两窝老鼠的方式作试验,发现记忆在大脑的物质支撑是形成了相应的神经元,现在人们都认同了这个观点。然而,光有这样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不能指导人们更有效地去作用或应用记忆。我们通过近三十年的智力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记忆的本质是形成了相应的目标神经心律。目标神经心律是由目标、神经元、心律这三个要素组合起来的。

目标性

人们经常讲要实事求是,这个实事是什么?比如在这个超市里,哪些是实事,是人,还是商品?是房子,还是柜台?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目标”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脱离了目标来谈实事是没有意义的,就象脱离了目标来谈人才一样。记忆是实事以及实事在心里加工后的反映,因此,也就不能脱离目标来谈记忆。这一点十分重要,脱离了目标去研究记忆肯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也就是说尽管客观上存在着没有目标的记忆,但我们在研究记忆时,应该把所涉及到的记忆都归纳到相应的目标上来。

神经元性

记忆在大脑中的物质支撑是神经元。但要注意到作用于记忆的神经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起着显示映像作用的神经元,另一种是起着操作作用的神经元。这两种神经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是交错地连接在一起的。操作神经元不单单在大脑中,或者说主体操作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大脑中的操作,还有胃部、胸部、喉咙、心脏等部位的操作,是浑身操作的过程,比如牵肠挂肚、胸有成竹、心想事成等这些成语都是指主体在想问题时所涉及到的部位。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时,学生经常会出现上述部位的反应,只是不同的学生反应的部位或程度不一样而已。长期以来认知心里学家们围绕着主体是在大脑里还是在心里争论不息,其实主体是由大脑因素和心里因素组合起来的,不能分开。

心律性

先来看一个例子:下雨天,山上的水会往山下流,流多了就会形成流水沟,以后碰到下雨,山上的水就会顺着流水沟往下流。记忆与此类似,当主体对某一事情进行反复记忆时,就会形成定向操作运动或习惯操作运动,我们把这个定向性或习惯性称为心律。也就是说当神经心律形成时,主体就可以顺着这个心律把相应的记忆事情反应出来。在这里要注意到有两个概念。

神经心律对应的是流水沟的轮廓,流水沟有深浅之分,流水沟的深浅度对应的是神经心律势。也就是说当神经心律势大时记忆的事情就容易回忆出来,反之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是神经心律势概念。第二个概念是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可以互相转换。山上流水运动都是被动的,在记忆反应中除了被动运动外,还有主动运动,而且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可以互相转换。记忆反应时是主体借助被动运动为反应方向,然后把被动运动转化成主动运动,接着又来寻找反应方向,就这样复而往返的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