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指导

责任感作为道德情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如何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之一。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果离开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不可能全面实现,人的发展也就不会完善。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人格丰富多彩、个性充分发展;使其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论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因而我们必须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必要性。

拓宽责任教育渠道,提高学生的责任认识水平

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矛盾。一是教师期待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与学生现有社会责任感水平之间的矛盾,即实验目标与学生现状之间的矛盾。在这对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学生期待的社会责任感与学生现实社会责任感之间的矛盾,即学生自身的内部矛盾。这两对矛盾决定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动力源。教师的引导是外部动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是内动力。实验只有在充分调动各种动力的前提下,组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成功。

(1)营造有利于责任感培养的环境

①创设校园责任教育点。把学校的每一处硬件设施,建成美丽、规范、整洁的学习场所和学习工具,让每一棵树都说话,每一段墙壁都教育人,使它们成为无声的教育者。推行校园卫生和班级财物责任包干制,以规范管理约束学生。在校园醒目处,张贴“责任”标牌;充分利用校广播台、黑板报、墙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学生人人知责任,人人尽责任。让学生了解学校各种荣誉,激发学生责任心。

②建立责任感培养制度。在课题组内部有明确的分工,校长室围绕责任感开展德育活动;少先队围绕责任开展班队活动;教研处围绕责任感开展评课活动;实验老师围绕责任感开展渗透教育。教师人人讲责任感,人人开展责任感教育,使得责任感教育形成合力,形成教育氛围。

③树立责任感学习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实验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水平,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并以责任感推动教学,示范学生。在班级内开展责任感学习榜样评比,树立学生身边学习典型。这些榜样,是在自己班上成长起来的,看得见,摸得着,易于学习。

④引导学生远离不文明场所。我们学校要求学生远离不文明场所,禁止学生进“三室一厅”。

(2)挖掘学科教育素材,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课堂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渠道,利用课内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使责任感培养更经常化、更为有效。

①编写有关读物,进行专门教育。教师编写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读本《让我们更富有责任心》。这本小册子主要是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和名人名言来教育学生。如《净化语言美化校园》、《珍惜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以及穆尼尔纳素夫的名言“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托尔斯泰的名言“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等都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②学科渗透教育。我们学校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责任感培养的主要途径,把责任感教育渗透到思品、晨会、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力争使学生明确责任感的内容,理解责任感的概念。并且能实实在在地去做。各实验教师,结合自己所任教学科特点,开展学科中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力求堂堂有德育目标,课课有德育渗透,不做“经”师做“人”师,把知识的传授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结合起来。

(3)启发学生自我教育。抒写“责任心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表现的缺乏和不良习惯有所警觉,并强烈地意识到危机感和紧迫感。此时,教师就要发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针对自身问题,自己跟自己的心灵对话,让心中的“我”去说服现实的我,并以简洁的语言,写成责任心语,时时警戒自己,也提醒别人。如有同学意识到自己在电影院大声说话是不对以后,写下了“在为别人创设文明环境的同时,其实也为自己营造了文明的空间。”还有一位习惯于乱扔垃圾的同学在看了《化工残液杀人》一文后,写了“抛弃社会公德的人,社会也将抛弃他”的责任心语。

组织责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情感

(1)立足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①我们每个学期安排十至十五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使学生的责任行为内化。如一年级开展“迈好小学第一步”活动;开展每周一件孝心事,争当孝敬父母好子女活动,母亲节“母子(女)共叙亲情,营造温馨”活动;进行“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考证;选定班歌;举办“社会责任感”儿歌朗诵。通过活动,使学生产生对班级、学校及社会的归属感、义务感和寻求尊重的欲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坐标,不断完善自己在小学阶段应具有的形象,培养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②“学会感恩”系列活动,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促进学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学校在寒假开展假期感恩教育的基础上,在每年三月份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③开展“踏实少年第一步”活动,二、三年级是学生从儿童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学生思想单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渴望长大,有比较强的归属感。同时社会意识也明显增强,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周围发生的一切,我们举办了“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环境卫生靠大家”、“讲文明讲礼貌”班队活动,举办“责任征文”活动;勤俭节约活动;“你拉我帮特困生”活动等,使之懂得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增强了求知成才的紧迫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④开展“跨好理想第一步”活动,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学生的思想比较复杂,情绪易于波动,但这个阶段,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最好时机,正如出炉钢铁,可塑性大,打几锤就可定型。因此我们首先把重点放在“跨好理想第一步”活动,举办“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喜看家乡新变化”等活动;结合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从明理激情入手,从讲国家前途、祖国命运、时代特点、当前形势入手,结合学习有关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集体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知识开展“一滴水和大海”的主题班会;开辟“学生演讲”探讨热点问题,关注国家大事。

(2)延伸校外,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

①利用社区优势,营造责任感整体教育网络。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访常规,制订家校联系制度等形式,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每周开展“我为家庭尽一职”活动,通过平凡而又简单的家庭小事,以逐步养成良好的家庭美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促使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学生定期上门为福利院的老人服务,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在交往中,许多学生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就像一本书,有些阅历学生在书上根本谈不到。开展社区服务,使学生懂得怎样为老人着想,得到家长和居民的认可。

②建立德育基地,定期开展活动。德育基地,具有其他教育渠道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开展文明共建活动,增强公民意识。文明共建是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我们与桥南居委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结成文明共建单位,并举行隆重的共建挂牌仪式,签订责任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创办了警校共建文明学校,学生上街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创文明城镇”活动。经常配合交警队开展告别不文明交通行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宣传活动。

(3)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学生自觉奉献社会,社会责任感培养是把学生作为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它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唤起学生内心责任感为最终目的。因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发参与责任活动。“志愿者服务队”和“爱心站”的建立,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具体深化。

利用“责任目标,责任评价”机制

责任感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一般地说,主体意识越强,则责任越强;反之,主体意识越弱,则责任感也会随之减弱。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也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我们主要采用了“责任目标,责任评价”机制,来调节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1)构建责任评价体系。我们学校要把评价作为激励学生道德发展的“加油站”,激励不同层次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调整、改进和激励功能,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和行为表现进行激励为主的评价,使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评价——激励”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新的成功,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发展。

(2)学生自我评价。老师随机评价,家庭跟踪评价,共同激励责任实践学校开展自评、他评、互评、教师及家长参与的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

(3)学会自我教育。基于学生对自我责任的清醒认识和改正缺点和不良习惯的愿望,教师可鼓励学生制定目标。责任目标要体现最近发展原则,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在目标制定时,我们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的积极参与。

通过自我评价和教师的激励评价,可推动学生制定更高的目标,向更高层次的责任感迈进,逐步由任务过渡到责任,最后达到责任向义务的过渡。中高年级小学生责任感的养成最终取决于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