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最令我们担心的孩子们,会不会恰恰也是最前途无量的呢?那些生活在不安与困顿中的孩子,是不是也继承了最富创造力的光明未来呢?如果能得到鼓励与支持,他们是否能摆脱看似多灾多难的童年,拥有正常的人生,取得事业成就,建立起丰富的人际关系,并且捣鼓出一番鼓舞人心的大事业呢?如果儿童能在积极回应的环境下成长,那些极度脆弱的缺点,是不是也能变成一种韧性?简而言之,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善于教育的家庭或社会,以及具有改造能力的关怀,能够魔法般地将孩子们从无法忽视的弱点与困顿中拯救出来呢?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种令人惊喜的救赎故事。一位曾经的年轻儿科医生用近乎一生的时间仔细观察,从一系列儿童发展研究中挖掘出了这个故事,这名医生也幸运地成了父亲、祖父,最后在头发花白时,成了身经百战的儿童与家庭咨询师。这个故事原本是科学的、个人化的,如今它成为一份代表着鼓励与希望的礼物,被赠予所有教育、保护、关心、抚养或者担心孩子的人,以及所有从幼时便努力了解自己“与众不同的苦难”的来源的人。如果你的人生和我的有几分相似,那么你可能曾因为孩子的健康与将来忧愁不已,曾思索他们经历的考验是否遗传自你自己。你可能曾因他们的成功而兴奋,为他们的喜爱而欢呼;因他们的成就而自豪,为他们的困难悲伤而苦恼。

一天夜里,我和妻子吉尔正在熟睡,突然被床头的电话铃声吵醒,那是远在5000公里外的儿子从纽约布鲁克林打来的。当时我们的儿媳妇怀孕了,第一个孙辈即将出生。他的妻子即将进入孕末期,因为侧腹与盆骨处复发性的剧烈疼痛无法入睡。这种剧烈的疼痛让他们俩担心不已,特别是当时他们在儿童与妊娠方面都是十足的新手。

我和吉尔(她是护士)勉强赶走瞌睡,迷糊中相对仔细地了解了疼痛病史,尽量精确地了解疼痛部位、特点以及可能的病因。我们俩心照不宣,这种疼痛预示着她即将分娩。妊娠32周早产,这对母亲和婴儿来说都具有巨大危险。然而,当我们听到更多细节后,确信这是肌肉拉伤,可能是因为孕妇还没有适应肚子大小,在床上翻身太快。我们向这对年轻的夫妇保证,疼痛大概率会自行消失,热敷或卧床休息有利于加速痊愈。

挂断电话后,我筋疲力尽,转身对吉尔说道,我们的孩子能找到伴侣,组建起自己的家庭,真的是件美妙的事情,但我们未曾预料到,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担心的人数又翻了一倍多。过去三十年间,我们断断续续为自己孩子的小病小痛焦虑,如今又多了三个要惦记的人——儿媳妇、女婿以及即将出生的32周大的小孙子!我们幸福并担心着。

但这大多是平常的、相对不起眼的顾虑,是寻常父母抚养孩子时都会碰上的:两岁时因为在水槽里小便,磕破了嘴唇;五岁时在幼儿园感觉孤单落寞;中学时一年内丢掉五件外套和四把储物柜挂锁;十二岁时被“朋友”欺负,总是被逼进入垃圾桶;十五岁时烦恼沮丧,因为要公开邀请朋友们到郊区的父母家聚会。这都是些稀松平常的问题,所有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都会以某种形式、在某个时刻遇到。虽然回头看看,这些问题颇为可笑,但是当时它们却能引起不小的懊恼与悲伤。

然而,若是儿女严重偏离正常轨道,吸毒、犯罪、抑郁或是结交狐朋狗友,那么父母经历的就是完全不同量级的焦虑了。眼看着孩子偏离轨道,离健康生活越来越远,并开始承受这些恐怖的,而且往往是无法消除的后果,这种焦虑对父母来说几乎是可以生理感知到的。这就像是“胃里有个洞”,会让你绝望害怕得有点反胃,或者让你失眠、忧心忡忡,甚至可能会让夫妻之间产生误解、恶语相向、彼此失望,再牢固的婚姻也会因此受到破坏。看着孩子悄然陷入黑暗的深渊,患上严重心理疾病、挂科、吸毒或是犯罪,这种痛苦是语言无法描述的。虽然我从没为自己的子女这样担忧过,但是我这一生中,曾多次直面这种忧虑,这令我难以忘怀。我为我的妹妹担忧,接下来我会详述她的故事。

我真挚地希望,这本书能为这些“极度痛苦”的家庭带来安慰与希望,让那些对孩子尚可补救的未来失去信心的父母、教师以及兄弟姐妹有所释怀,也使那些渐渐对孩子与生俱来的善良与潜力产生怀疑的人们不再焦躁不安。本书标题采用了比喻,兰花与蒲公英,神秘隐喻背后藏匿着深刻且实用的,涉及苦难的起源与个体生命的救赎的真相。家庭里、班级中以及社会上的大多数儿童,或多或少地与蒲公英有几分相似——无论身处何处,他们都能生机勃勃地成长。这些儿童数量占大多数,和蒲公英一样,他们都因为与生俱来的坚强与坚韧而蓬勃健康。然而也有一些儿童,更像是兰花,若是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拂,他们便会渐渐枯萎;但若是得到充满怜悯与善意的照顾,他们也会像兰花那样,开出珍贵、美好、精致、优雅的花朵。

传统观点认为,儿童面对摆在他们面前的磨难,要么是脆弱的,要么是坚强的。该观点可以说是有缺陷的。我们的研究和其他人的研究渐渐揭露出,关于脆弱性和坚韧性的“二元对立说”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有误导性的。这是个有缺陷的二分法,将儿童分成“脆弱的”和“坚强的”,从而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真相,即儿童就像兰花和蒲公英一样,面对周边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大多数儿童就像蒲公英,除了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之外,他们都能茁壮成长,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儿童像兰花,要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要么逐渐枯萎,令人伤心,具体取决于我们如何照顾呵护他们。这个故事揭露出一个救赎性的秘密:那些兰花型儿童虽然容易失败受挫,但也能焕发出非凡的光彩。

读者也可能会为了其他原因探索本书中的科学故事。可能你是家长,当你费尽心思,想要有效地抚养你那群各不相同的孩子时,却失望地发现,“单一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或许,尽管你的直觉告诉你,孩子是优秀的、前途光明的,但是他或她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中却苦苦挣扎;也或许,你就是老师,正努力摸索更好的方式来理解你班上迷途的孩子;当然也有可能,你自己就曾是兰花型或者蒲公英型儿童,你感觉到了自身的特质,却无法清楚地理解或表述它。

在这本书中,我将会讲述科学研究的结果,给出可行的意见,其中不仅涉及兰花型儿童的生活,也关乎蒲公英型儿童。虽然蒲公英型儿童承受的风险比兰花型儿童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身心特点,理解这些特点可以唤起我们的警觉意识,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成功与满足。而且,蒲公英型儿童依旧要面对痛苦,应对各类环境与机遇。我们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就可以知道,不论多强壮坚韧的物种,都可能在生命的任何阶段枯萎凋零。因此,虽然本书的出发点在于儿童对社会情绪世界的敏感性,但是一直到中老年时期,我们的生命起源与敏感性都会一直影响我们。这不是让人类成为脆弱的物种,而是不断给予人类更多的机会,能够不断改进更新自我。

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希望能为各类读者提供有用的知识与帮助,虽然力量微薄,但也是真心实意的。我们将会探索压力和逆境对儿童成长与心理健康影响相关研究的起源。坦白地说,科学发现有时带有偶然性。我们也会看到,研究者是如何初次窥见儿童对不同社会环境的神经敏感性的。我将会追溯兰花型儿童与蒲公英型儿童的起源,也将探讨为什么世上没有属于两个家庭,但成长环境完全相同的孩子,甚至会分析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主要研究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性,是遗传学的分支学科。——编者注是如何颠覆我们对“基因与环境协同作用”的理解,又是如何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的。我将会总结至今为止所发现的证据,证明人类的兰花型与蒲公英型表型差异如何影响健康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发作,影响成长状况与学习成绩,影响对预防措施的积极反馈。我将会思考目前我们所知的如何关爱、支持与鼓励兰花型儿童——不论他是你的子女、学生、病人还是你自己,以及如何创造出适当的社会环境,让这些儿童释放出最大的潜能。对于兰花型儿童来说,世界有时是可怕的,是无法承受的,但是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如果能得到充满爱与支持的帮助,他们可以和蒲公英型儿童一样茁壮成长,甚至比蒲公英型儿童更加出色。究其根本,兰花型儿童的显著特征并不在于脆弱,而是敏感,如果给予适当的支持,这种敏感能让他们的人生开出喜悦与成功的美丽花朵。

当我一个个找到兰花型儿童的显著特征时,也会反思与大多数蒲公英型儿童相契合的特点,同时记录下这些个体对于乔治·艾略特所说的“世上善的增长”而言有多重要。虽然蒲公英型儿童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但是他们也会遇到困难与挑战,理解并定义这些困难与挑战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会发现“兰花型”与“蒲公英型”两种分类之下还隐藏着一个更加真切的事实:我们对外界的敏感性是连续分布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分布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我们将会证明并牢记,这两种类型之间有着引人注目的互补性,两者往往互相有利,彼此关爱。他们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扮演着对称、互补的关系,就像交响乐;他们共同进化,面对人生的困境,采用彼此不同但同样具有说服力的对策。

最后,从更广泛的全球范围来看,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又一次忽视了对敏感者、无权无势者的关心与保护,这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中,手无缚鸡之力者遭受欺凌与嘲笑,穷人因贫困而被指责,无家可归者被嘲懒惰无能,躲避暴力的难民被拒之千里,地位低下者受轻视,无名小卒被排斥和遗忘。这些情况在美国尤为明显,令人不安。全球范围内,最边缘化的、最无权无势的、最弱势的群体的困境与需求正在加速转变,令人悲伤。

尽管本书的关注点众多,但最具说明性的依旧是缺乏力量的、仰仗他人的恩惠与善心的、最敏感易损的儿童。他们无法独立生活,离不开旁人的保护与帮助,面对国家的无能与轻率时也最为脆弱。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读者们或许会发觉,兰花型儿童对保护儿童的方式非常敏感,但假如是从广义的、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其实所有的儿童都是这个世界的兰花。


【注释】

[1]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主要研究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性,是遗传学的分支学科。——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