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译本序
- 剧院魅影(译文经典)
- (法)加斯通·勒鲁
- 4735字
- 2021-05-07 16:59:11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纯文学的小说之外,在读者中有着广泛市场的侦探小说同样不容忽视。众所周知,美国的诗人、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爱伦·坡(一八〇九—一八四九),以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的先河,并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他的《莫格街凶杀案》(一八四一)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一八四六年被译成法文后,深受法国读者的欢迎。此外,当时法国流行的“黑色小说”、大盗维克多的《回忆录》(一八二八)等,也都为法国侦探小说的产生提供了国内外的条件。法国第一部侦探小说是埃米尔·加博里约(一八三二—一八七三)的《勒卢日案件》(一八六四),情节与《莫格街凶杀案》相似:在一座乱糟糟的房子里发现一具老妇的尸体,而房子的所有出口都是封闭的。但法国十九世纪出现的侦探小说都未获得成功。
法国第一个取得较大成功的侦探小说家应当是莫里斯·勒布朗(一八六四—一九四一)。勒布朗早期得到莫泊桑(一八五〇—一八九三)提携,在《吉尔·布拉斯报》上发表连载心理分析小说,但未获得什么成功;直到一九〇七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部连载侦探小说《侠盗亚森·罗宾》,才大获成功,自此,他几乎专门从事侦探小说的写作,成绩斐然,其中较著名的有:《亚森·罗宾智斗福尔摩斯》(一九〇八)、《空剑峰》(一九〇九)、《水晶瓶塞》(一九一二)、《金三角》(一九一八)、《虎牙》(一九二〇)等。《亚森·罗宾智斗福尔摩斯》描写在“蓝色钻石”和“犹太油灯”两桩失窃案中,法国警方束手无策,邀请英国大侦探福尔摩斯赴法破案。结果亚森·罗宾技高一筹,智斗福尔摩斯,击败英国侦探大师,但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勒布朗的作品在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风靡法国。
乔治·西默农(一九〇三—一九八九)被法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重要作家、一九四七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德烈·纪德(一八六九—一九五一)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此言未免失之偏颇,不过,如果说西默农是世界闻名的侦探小说家,倒不为过。这位比利时籍的法国侦探小说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放弃学业,当过糕饼店和书店学徒,随后进入《列日日报》当新闻记者,专写社会新闻,由此熟悉了各种社会环境和特殊人物。一九二二年底,他来到巴黎,一面工作,一面写作,用各种笔名发表连载小说和短篇小说。到一九二九年,他已写出数量惊人的短篇,以及大量的侦探、心理和惊险小说。这些作品深受爱伦·坡的影响,表现出对命运主宰的解不开的情节有着莫大的兴趣。可观的稿费收入使他有财力买下一条游艇,通过水路周游法国,从而又给他提供了小说的许多背景和新题材。一九二九年,西默农发表了《拉脱维亚人彼得》,在他笔下第一次出现了探长梅格雷的名字,他也首次署上了自己的真名。有关梅格雷的侦探小说约有一百多部长短篇,较著名的有:《一个人的头》(一九三〇)、《黄狗》(一九三一)、《十字街头之夜》(一九三一)、《圣菲克尔案件》(一九三二)、《梅格雷》(一九三四)、《梅格雷的烟斗》(一九四七)、《我的朋友梅格雷》(一九四九)等。由于法国著名导演雷诺亚等将西默农的侦探小说搬上银幕,梅格雷名闻遐迩;而西默农也把自己爱抽烟斗的习惯给了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所以这些侦探小说的封面往往用了西默农抽烟斗的照片。他创造了梅格雷探长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侦探小说也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有的评论家认为梅格雷有这样三个特点:他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他利用职务玩花样,以便更好地让世界幻象消失;他在调查中起到小说家的替身作用。由于梅格雷这个人物形象非常丰富,所以没有一个电影演员能把他的全部特点都演得出神入化。《一九四〇年以来的法国文学史》的作者雅克·布雷纳认为西默农是一个“天生的小说家”。由此可见,西默农确实具有不同寻常的小说家才能,是位擅长心理分析的重要侦探小说家。一九五二年,西默农成为比利时王家科学院院士。
在法国获得较大成功的早期侦探小说家中,还有与莫里斯·勒布朗同时代的加斯通·勒鲁(一八六八—一九二七)。勒鲁一八六八年五月六日生于巴黎,后随父母去诺曼底,一八八〇年进入当地的厄城中学,也就是后来小说中的主人公鲁勒塔比尔的中学的原型。父母不幸相继早逝后,勒鲁于一八八六年回到巴黎,攻读法律专业,同时为一些文学刊物写文章;取得律师资格后,成为《巴黎回声报》司法专栏的撰稿人和《晨报》的著名记者,报道了一系列轰动一时的案子,名声大噪。作为记者,勒鲁还前往俄罗斯和东南亚旅行,对一九〇五年的俄国革命作过报道。三十岁时,勒鲁决定写小说,他发表的第一部心理分析小说是《泰奥夫拉斯特·隆盖的双重生活》(一九〇四),但直到一九〇七年写出了《黄色房间的秘密》和一九〇九年的《黑衣女郎的香水》,创作了以集新闻记者和业余侦探于一身的鲁勒塔比尔为主人公的系列侦探小说,大获成功,才奠定了他在法国侦探小说领域中的地位。勒鲁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又写出了另一个系列的小说,即以《谢里—比比》(一九二一—一九二二)的同名主人公为题材的一套小说,一九二七年因尿毒症在尼斯去世。
在法国层出不穷的侦探小说家中,另外几位也取得了成功。皮埃尔·苏维斯特尔(一八七四—一九一四)和马塞尔·阿兰(一八八五—一九六九)合写了系列侦探小说《方托马斯》(一九一一),在读者中很有名。皮埃尔·维里(一九〇〇—一九六〇)的侦探小说风行于两次大战间,如《圣诞老人被害》(一九三四)和《四条腹蛇》(一九三四)。从一九四五年起,法国出版界推出的“黑色系列”,集中了一批侦探小说,使新一代的侦探小说家脱颖而出。其中较有名的有奥古斯特·勒布勒东(一九一三—一九九九),他原名叫奥古斯特·蒙福尔,《男人的斗殴》(一九五四)等多部小说,被收入“黑色系列”,他的小说大多描写无赖,善用切口,受到美国惊险小说的影响,有的被搬上了银幕。阿尔贝·西莫南(一九〇五—一九八〇)的《别碰金钱》(一九五三)也入选“黑色系列”,次年,西莫南又发表了《地窖在反抗》(一九五四),他的作品主要描写强盗,人物过着逍遥法外的冒险生活,小说内容再现了战前巴黎的民俗,强盗往往战胜侦探。莱奥·马莱(一九〇九—一九九六),以十五部侦探小说集中描写巴黎的一个区,他的小说被称为“巴黎新秘闻”,处女作是发表于德国占领时的侦探小说《车站街120号》。从一九四九年起,法国黑河出版社出版了一批侦探小说,在这批小说的作家中,最有名的是弗雷德里克·达尔(一九二一—二〇〇〇),笔名圣安东尼奥,这是他小说中的人物名。他以此笔名所写的侦探小说最为有名,极其畅销,第一部是《让姑娘倒下》(一九五〇)。他每年发表三四部侦探小说,每部印数六十五万册,再加上重版,每年达五百万册,圣安东尼奥的侦探小说有上百部,较重要的有:《你是邪恶》(一九五七)、《货物升降机》(一九六一)、《贝吕里埃眼中的名誉》(一九六五)、《亲爱的,把你的微生物传给我》(一九七七)和《权力的钥匙放在手套盒里》(一九八一)。据统计,至一九八三年,他的侦探小说累计印数已达一亿册,如此畅销,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社会学现象”,他是“法国最著名的作家和一切社会阶层读者最多的作家”[1]。
从上述法国侦探小说的概况中,不难看出,加斯通·勒鲁主要是以侦探小说家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法国《拉鲁斯插图词典》在介绍勒鲁的条目中,称他为记者和侦探小说家。其实,勒鲁的作品,有据可查的,就达三十四部之多,体裁不仅涉及侦探小说,还包括其他方面。一位作家之所以获得成功,往往同他在艺术上的创新密不可分。一九一一年,勒鲁发表了一部体裁介于侦探小说和荒诞小说之间、讲述“人鬼情”的精彩小说:《剧院魅影》。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身为记者的作者随着调查和采访的深入,讲述了宏伟壮丽的巴黎歌剧院里闹鬼的事。歌剧院经理德比埃纳先生和波里尼先生辞去经理之职后,如释重负;他们的继任者蒙沙尔曼先生和里夏尔先生上任伊始,有个亲眼见过歌剧院幽灵的置景工猝然吊死在舞台下面的台仓里,把德比埃纳先生和波里尼先生的告别辞行晚会给搅了;新任经理又受到歌剧院幽灵先后两次敲诈,四万法郎神秘地不翼而飞;著名女歌星卡洛塔竟然在演唱拿手曲目时走调,癞蛤蟆般的鼓噪甚至惊得剧场大厅里的枝形吊灯都掉下来,当场砸死已被里夏尔先生指定去接替幽灵的领座员吉里太太职务的看门妇,卡洛塔含羞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取而代之的歌坛新星克里斯蒂娜,师从所谓的“音乐天使”,亦即歌剧院幽灵,在《浮士德》中,她用自己的全部心灵去演唱玛格丽特一角,演至最后一幕,她用超凡脱俗的歌声呼唤天使,她的身体仿佛腾空而起,拉着全场为之震颤的观众一起展翅高飞,每个观众都以为自己插上了翅膀,这时舞台上突然陷入一片黑暗,观众几乎来不及发出惊叫,灯光又重新照亮舞台,但克里斯蒂娜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被劫持了;克里斯蒂娜失踪后,她的心上人夏尼子爵也不知去向,子爵的兄长菲利普伯爵又意外身亡;围绕着夏尼子爵和温柔迷人的红歌星之间的爱情故事,骇人听闻的罪恶勾当接踵而至……这一切的一切,随着作者的调查和讲述,谜底终于揭开,原来均系“歌剧院幽灵”,一个有血有肉的丑八怪埃利克所为。埃利克天生一张连亲生母亲见了都害怕的脸,从未得到过女性的爱,历经生活的种种磨难后,因羞于见人,藏身于巴黎歌剧院的地下室里,他使出一切鬼魅伎俩想要获得漂亮动人的克里斯蒂娜的爱,仅仅是为了能过上像常人一样的生活。至此,作者对埃利克的不幸寄予的无限同情已跃然纸上,使这出爱情悲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至今仍脍炙人口。《剧院魅影》自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此外,一九二二年,前往巴黎休假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界巨头、环球电影公司总裁卡尔·勒姆尔(一八六七—一九三九)偶然得到一本《剧院魅影》,他一个晚上就将全书读完,当即决定将它搬上银幕,并聘请因扮演《巴黎圣母院》中的钟楼怪人卡席莫多而走红的丑星、“千面人”朗·钱尼主演埃利克;一九二六年,当时尚处于默片阶段的电影(我国解放前的中译名为《歌场魅影》)上演,因其出色的剧情和视觉效果,大获成功。一九四三年,好莱坞环球电影公司重拍了这部电影,与以前相比,这次更注重音乐的表现。一九六二年,英国伦敦以拍摄恐怖片见长的哈默电影公司也将它搬上了银幕。一九七四年,美国以“摇滚歌剧”的风格,嘲讽性地重新演绎《剧院魅影》。我国先后两次拍摄的电影《夜半歌声》多半也是取材于这部小说。然而,在众多的相关创作中,知名度最高、票房收入最丰的,当推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谱曲的音乐剧《剧院魅影》;一九八六年,韦伯在自己的庄园夏季音乐会上试演《剧院魅影》,当时的剧本由他本人与《星光特快车》的作词者理查德·斯蒂尔格合作谱写,但试演后,他觉得歌词中的浪漫色彩需要进一步加强,于是又请查理·哈特重新为该剧作词。不久,全新的《剧院魅影》在伦敦皇家剧院揭幕,由韦伯当时的妻子莎拉·布拉曼饰演女主角克里斯蒂娜,迈克尔·克劳福德出演魅影;动人的剧情,迷人的音乐,光怪陆离的舞台设计,使这出音乐剧一夜成名。一九八八年,韦伯的《剧院魅影》移师美国百老汇,同样引起轰动,与《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和《猫》一起,成为世界四大著名音乐剧。
加斯通·勒鲁的小说《剧院魅影》衍生了电影和音乐剧,电影和音乐剧又扩大了小说及其作者的影响,这也许是加斯通·勒鲁始料不及的。如今,每当全世界的读者对小说爱不释手、欲罢不能的时候,每当全世界的观众对电影过目难忘、赞不绝口的时候,每当全世界的听众对音乐剧醉心痴迷、流连忘返的时候,加斯通·勒鲁的在天之灵,理应感到欣慰了吧!
符锦勇
二〇〇二年九月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老兄若,他虽和幽灵毫不相干,但仍像埃利克一样,是位音乐天使。
深爱你的
加斯通·勒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