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这意味着需要向城乡社区下倾资源、下沉力量和下放权限,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和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自党的十八大将“社区治理”首次写入党的报告,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我国城乡社区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

当前,基层治理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党建引领则是创新基层治理的一根红线。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了社区治理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明确了基层党建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提出“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由此,党建引领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重要指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风险聚集化,不断扩大的社区规模及多样化社区类型的出现,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社区治理也出现了一些“盲区”。要破除社区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难题、增强基层社区应对危机的能力,就必须引导社区内外多方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和实践。自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以来,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2015年1月,上海市发布创新社会治理的“1+6”文件,强调“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2017年3月,上海市发布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出发展社会力量对于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各基层单位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作为上海社会治理改革的排头兵,浦东新区在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方面实施了诸多创新举措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30年来,浦东新区从一片农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核心承载区,这离不开良好社会治理的支撑。2005年,浦东新区成为全国第一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在创新基层治理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4年,借上海市实施一号课题的契机,浦东新区出台了“1+24”社会治理政策,以不断加强基层治理创新与制度建设。如今,浦东新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张张“金名片”,如居(村)民自治金项目、“1+1+X”自治工作法、“家门口”服务体系、金领驿站、缤纷社区建设等。不同类型的社区群众自治团体得以快速发展,支持型与实务型社会组织协同的社区公益生态体系不断形成。

总体上,在过去30年发展中,浦东新区通过全面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创新,持续推动管理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基本形成了六大浦东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二是聚焦区域化党建,凝聚各方力量;三是加快推进自治共治制度建设;四是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五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治理途径;六是支持引导社区志愿服务开展。可以说,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攻坚破冰的试验田,浦东新区在基层治理方面有着诸多重要举措与创新实践,值得我们总结和分析,这不仅可为完善我国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机制提供浦东样板和经验,而且为新时代浦东新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提供新的起点和发展方向。

作为第二批浦东新区地区工作委员会社会治理创新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时代性。本书所涉及的社会力量是当前活跃在社区治理中的主要基层力量,包括辖区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当然,本书并非简单地介绍浦东新区基层治理的实践举措,而是要强调党建引领这一重要特色,以呈现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时代特征。二是系统性。本书不仅涉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阐释和知识介绍,而且有不少典型的创新实践案例阐述与总结。因此,本书在满足读者有关基层治理理论知识需求的同时,也可帮助读者较为系统地了解浦东新区的创新探索实践。在章节安排上,本书共有6章。前2章分别从面上阐述了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图景,后4章则从点上分别以辖区企事业单位、实务型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型社区社会组织、居(村)民为主体,讨论浦东新区主要社会力量在党建引领下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谨以此书向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周年献礼,并祝浦东新区未来发展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