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记忆法

【记忆故事】

去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冯华参加了一次读书会,从那以后他就被这种学习交流活动给吸引住了,只要是周末有时间他都会坚持去参加。参加的次数多了,他发现其中一个叫刘诚的主讲老师记忆力特别好,一本两三百页的历史书,他在讲的时候可以完整地复述里面提到的细节,而且在讲的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所引用的诗词文章、学术观点也是丝毫不差。这让冯华特别佩服,因为他记忆力就不怎么好。

有一次参加完读书会,正好刘老师还在,因为大家经常见面,已经比较熟了,于是冯华就鼓起勇气走上前去问他:“为什么你的记忆力能那么好?对书上的内容能记得那么准?”刘老师听了笑着说:“其实很简单,就是重复记忆。这本书我在和大家分享前,会起码看上两遍,有的还得看三遍,而我之所以在讲的时候能引用很多东西,是因为我一直在复习,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背背、抄抄,这样一来我记得自然就清楚些,其实你只要能坚持复习所学的知识,你的记忆力也会提高的。”

【记忆宝典】

故事中提到了重复记忆,所谓重复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将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学习或是隔一段时间就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实现永久记忆的记忆方法。这样的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科学研究表明,记忆的深浅不仅和刺激的强度有关系,还与重复的次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得也就越深刻。比如我们刚开始学习一篇文章时会觉得很陌生,也记不住多少,然而如果我们每天都把这篇文章读一遍,甚至是抄一遍,那一周之后我们肯定就记住它了。中国有句老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在我们对所学知识或是所需要识记的材料进行重复记忆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

1.重复的频率要符合遗忘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心理学家认为当天学习的新内容最好是在12小时内进行复习,因为此时记忆比较清楚,大脑中所存储的信息量还比较多。第二次的复习时间与第一次不能间隔太久,最好是大于30分钟,小于16小时。因为如果我们在30分钟内就再一次开始复习的话,会对大脑巩固原有记忆内容的整个生理过程造成干扰,但是如果我们在16个小时之后再去复习,那之前所记忆的内容就忘得差不多了,等于说第一次的复习就白做了。此外,再往后的复习间隔时间可以再延长一些,每次复习时所花费的时间也可以减少一些,甚至只要看一遍或是听一遍就可以了。这样的先重后轻、先密后疏的复习方式,效果是最好的,而且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最终实现终身记忆。

在进行多次这样的重复复习时,我们最好这样做:第一次复习,应该在学习新知识后马上整理笔记,记住要点,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第二次复习时要重新看一遍笔记,然后将要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阅相关的资料;第三遍复习时要将新学到的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记忆,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再重复记忆一遍。

2.闭着眼睛回忆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过电影”,就是将新学到的知识在大脑里回想一遍,这样做可以让自己专注地思考。这种方法的记忆效果要比反复记忆更好,有实验可以证明:

研究人员让两组志愿者同时识记一篇课文,识记结束后让第一组的人运用“过电影”的方法进行重复记忆,而第二组则是对这篇课文进行反复阅读,结果不管是马上检测还是四个小时后再检测,第一组的人的记忆效果都要比第二组更好。

那么,阅读与回忆的时间应该如何掌握呢?具体应该这么做:在阅读或是朗读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合上书闭着眼睛去回忆文章的内容,发现有记忆模糊的地方马上与原文进行核对。此外,我们也可以在阅读后的一段时间里试着去回忆那些应该被记住的主要内容,这时的你处于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中,不但注意力很集中,而且还充满兴趣。与此同时,经过与原文的校对与核实,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记忆的薄弱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着重记忆那些比较生疏的内容。

3.重复时要注意变化

研究表明,多次重复复习同一内容很容易让大脑疲劳,而同样的东西多次在我们眼前出现时,我们也很难保持注意力。所以我们在重复记忆时可以将复习的对象变化一下,比如复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先做题,然后背诵公式定律,也可以把所复习的内容讲给别人听,或者把所复习的内容画成图或是制成表格。

此外,如果我们要复习一篇课文,那除了背诵、朗读外,还可以抄写、听录音等。

4.交流争论

具体来说,就是要将自己重复记忆的内容与别人进行交流讨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再听听别人的观点,如果双方观点不同,还可以进行争论。在交流、争论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得到启示,还能找到自己记忆的薄弱环节,从而让记忆得到巩固,而且通过讨论,我们的知识也能获得增长。

5.自问自答

在复习一段材料之后,我们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而且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多个角度的,这样做能让我们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