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做一个防御性悲观者

或许你会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防御性悲观者?先不讲它的定义,我们用一个小情境来简单了解一下:假设有一天,乐观者、悲观者与防御性悲观者在同一艘船上,突然海上刮起了大风。对此,三个人的做法迥然不同:乐观者期待风停,悲观者抱怨风大,而防御性悲观者则会调整风帆以免发生危险。由此可见,防御性悲观者就是凡事先考虑消极后果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人。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呢?

第一,相对于乐观主义者,防御性悲观者因为存在着一定的悲观因子,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会不切实际地幻想成功,而是会更加理性、更加谨慎细心地顾全大局,这样便大大减小了差错产生的概率。

第二,适当的悲观能够使人拥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早已预测到的情况或后果,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反而会得心应手。

第三,当我们把行为的焦点集中在可预测到的消极后果上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运转,正是因为一个个应对方案的出现,才使计划更完美、更无懈可击,我们也从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这体现的是防御性悲观对事情发展及提高能力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然而,要成为真正的防御性悲观主义者,并不那么简单,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事前要考虑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并逐一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把这套程序当作自己的常态化思想,把悲观当成一种策略。

当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你的第一反应大都是抱怨、气愤、焦虑等消极情绪,就需要提醒自己冷静,预测可能发生的消极后果,并进行心理演练,随后制订好计划,其间也可以找其他人一起商量。倘若没有这种条件反射,你可以考虑制订一个21天计划,将拥有这种策略、思维当作目标来完成,每天带着防御性悲观去做一件事,从而培养这种习惯。

第二,避免将自己的防御性悲观展示在他人面前,从而引发误会或者造成不良影响。

有些时候,因为具有防御性悲观的习惯,你会发现别人生活或工作中会出现的消极影响。这时候,你若挑明了,别人或许因你的“挑刺”而气愤,而不是感谢你的提醒。所以,不如以建议代替负面想法,找个安静的地方,先肯定他的做法,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再将你的建议和想法说出来,或许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你也可以在说出建议后,跟他一起商量对策,最后将决定权交给他,并且表示对他的决定的支持,这会让他感受到被尊重。

第三,把悲观运用在事前,而不是事后。

事前运用悲观,这时候的悲观是作为一种心理策略存在的,对于事情的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但若事后运用悲观,悲观则作为负面情绪而存在,反而使内心饱受压力、失望乃至绝望。这时候你不能只看到所出的差错,而需要去寻找值得肯定的部分,将优劣对比,放下悲观,适当地去处理好那些问题。

第四,把握好悲观的度。

过度悲观反而会使你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那个极端里,你会失去积极因子,陪伴你的只有消极心理,面对任何事你都只会消极应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你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在那个平衡点上,你不会过于乐观,也不会因为悲观而迷失心智。你可以通过一项可以释放过多的悲观的活动,比如向他人倾诉、尝试简单而又有乐趣的事情来重拾信心。只有适度地悲观,才能产生积极影响。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事,乐观看待也是不错的选择!

试试吧,做一个防御性悲观主义者,或许你会发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