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国内外研究评价

综上,微观企业层面协同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逐渐延伸到中、宏观层面区域或集群网络的协同创新,学者们主要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网络、生态学视角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概念,对协同创新的构成主体及网络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协同创新的动因、影响因素、运行机制,并对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协同创新的可选模式及发展路径。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协同创新动因、影响因素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对集群协同创新中各主体的功能、协同机理、运行机制的研究还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本研究将在构建家具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价值链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分析各创新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经济学理论、协同学理论、复杂自适应理论与产业集群创新理论,系统研究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机理、动力机制。

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研究的可操作性不足。实证研究中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和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而以产业集群为对象的实证研究,在数据收集、数据质量上存在诸多难点,相关实证研究进展缓慢。

从研究领域来看,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关注较多,对传统家具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协同创新研究相对较少。目前我国92%的家具制造企业为中小企业,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作为家具产业集群主体的中小企业,其研发资源和实力较差,各企业发展目标不尽一致、科技创新成果较少,迫切需要高校及科研院所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和理论上的指导,同时需要政府、家具协会及金融机构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但现实情况是,政府的财税资助过多地给予了实力相对较强的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难以落地。家具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带动不足,集群各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不足,中小企业缺乏包括政策引导、资金融通、信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等综合功能的协同创新平台的支持。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家具产业集群的发展。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具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中小家具企业借助外部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中小家具企业尝试通过合同契约关系、分工协作网络、社会网络等加入集群协同创新系统,与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等不同创新主体进行协同创新,以解决企业自身创新资源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在家具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过程中,各创新主体的功能、协同机理、动力系统、运行机制、影响因素等均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集群的特征。本研究以家具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对家具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协同创新的结构模型、协同机理、动力系统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在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对山东省家具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家具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找出制约协同创新绩效提升的瓶颈环节。在此基础上,本书从不同创新主体的视角,提出促进家具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具体策略,为解决家具产业集群在协同创新中面临的系列问题,提供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