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现代简史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刚果(1904~1908年)

20世纪初,法国和德国为争夺摩洛哥而爆发战争危机,法国为换取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不得不让出法属刚果的部分土地作为补偿。1911年11月4日,德法在柏林签署《关于两国在赤道非洲领地的专约》,法国从中央刚果割让给德属喀麦隆两块地方,一块在桑加河流域,另一块在桑加河的南部,直到刚果河岸莫萨卡地区。两块地方共27.5万平方公里,德属喀麦隆获得通往国际水道的刚果河的出口,法属赤道非洲被分为两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爆发,法国宣战后立即在刚果采取主动策略,要求收回割让给德国的土地。1914年8月8~25日,法军从刚果和乍得进攻喀麦隆的德军,1915年这些地方全部落入法军之手。1916年3月,英国和法国在喀麦隆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法国不仅收回了割让给德国的土地,还占领了德属土地的80%。1918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使中央刚果恢复了1911年前的边界。

一战期间,法国在中央刚果征兵派往欧洲参战,过去只招收塞内加尔的黑人士兵,随后扩大了兵源范围。1918年在赤道非洲实行普遍兵役制,黑人士兵可享有豁免捐税的权利。战争期间,法国还征集大批非洲人充当民夫。据不完全统计,有5万刚果人在喀麦隆的森林和山区搬运辎重时死去。但是,战争也开阔了刚果人民的眼界,正如列宁所说:“英国和法国武装了殖民地人民,帮助他们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将利用学到的本事去反对帝国主义老爷们。”[8]

一战期间,由于法国人大批撤离,战争经费增加,行政费用不足,法国殖民者被迫调整统治方式,从直接统治转入间接统治。政府和贸易公司开始雇用非洲人,1916年政府计划将农业监察员、邮政官员、海关官员、机械师和公共工程勘探员等高职位改为由培训后的非洲人担任。1917年,法属刚果大总督建议培训大量非洲人作为行政人员。酋长的产生必须由总督从享有传统权势的土著人中选出,受任命的酋长不管准备采取何种行动,都要向法驻殖民地的代表报告。当局在分化瓦解非洲社会旧制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土著政权的行政、司法、财政等机构中的非洲人。法国统治者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在法属赤道非洲颁布了大量明确酋长地位的地方法令,在中央刚果引进中央集权体系,区、村酋长常被撤换,酋长的行政权力虽有所扩大,但始终未获得财政权力。

一战使法国开始接受一种更为实际的殖民理论,即:承认殖民地的差别,不要求在政治、文化、行政方面与宗主国达到完全一致,仅要求所有殖民地努力维持帝国的整体性,强调发展殖民地经济。中央刚果经济被纳入了战时生产轨道,成为法国殖民者木材、花生、棕榈油的产地。法国资本家加紧对该区的经济渗透和投资,开发土地和矿产资源。法国拟订了一套计划加以实施,政府利用基金或者发行专门公债筹集资金进行公路、铁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殖民部长萨罗提出“发展法属殖民地”的建议,该建议把殖民地分为几类,规定每一类要提供特定产品。1927年法属赤道非洲的四个殖民地就变成棉花、咖啡、可可和棕榈油等四种产品的供应地。这种政策使刚果经济日益单一化。法国殖民当局还直接对不同类型的人征收牲畜税、武器税、特许税、卖酒税、商队税等。另外,还强迫当地劳动力为殖民当局工作,1921年起强迫劳工修建刚果大洋铁路。

法国殖民当局为了进一步掠夺资源,采纳了布拉柴早期提出的建议,决定修建从黑角到布拉柴维尔的大洋铁路线。该铁路是法属赤道非洲唯一的一条铁路线,修建这样一条铁路需要很多的劳动力,为此法国殖民当局就招募华工。工程历时13年,由于穿越原始森林,瘴气弥漫,地势险峻,成千上万劳工死亡,外来的华工有半数丧命于此。1934年,刚果大洋铁路建成。它连通了包括刚果、中非、乍得南部、喀麦隆东南部和加蓬南部在内的中部非洲广大地区。这条铁路在刚果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刚果人民称它为“脊梁”。1939年,法国殖民当局又修建了黑角港,以有利于进一步掠夺资源,扩大资本输出。为此,当局强迫刚果农民放弃原先种植的传统农作物,改为大量种植专供出口的经济作物。几家殖民公司在刚果北部省份强行推广种植棕榈树,以便获取棕榈油和棕榈果;在南部省份总督强迫当地农民种植花生,并为此决定把耕地和居民点加以集中建立土著合作社,由当地的殖民官吏直接管理并严格控制。其结果是刚果经济更加依赖一两种经济作物出口,原有的经济结构被瓦解,传统社会的自给自足型经济向殖民地性质的外向型经济过渡,刚果经济日益成为法国经济的附属。

二 反殖民主义新型运动的兴起(1908~193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刚果的民族知识分子觉醒了,他们在刚果现代史上起着启蒙者和先锋队的作用。他们的产生是法国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而积极培养和训练刚果人作为社会支柱的结果,这是殖民者所没有想到的。1935年法国在赤道非洲四个殖民地共培养各种类型的学生近1.6万人,3年后,增至2.2万人。他们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发挥了宣传和带头作用。法国殖民当局为修筑刚果大洋铁路、扩大种植园,不仅要刚果人民交纳沉重的赋税,而且还强制他们劳动,从而遭到刚果人民的反抗。正是在劳工的反抗中,诞生了刚果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

从20世纪20年代起,刚果反殖民主义运动进入新高潮。在刚果最早兴起的是借用外来宗教进行反殖民主义的农民自发运动——救世主运动。它由两部分组成,即:恩古扎教运动和卡其教运动。1921年恩古扎教运动(又称基班古运动)兴起,西蒙·基班古(Simon Kibangou)是恩古扎教的创始人。[9]1889年他生于比属刚果姆斯维尔附近的恩卡姆巴村。1921年,他宣布自己为先知(当地叫恩古扎),受上帝委托来教育人民,使黑人得到善良和公正的待遇,主张建立一个“黑人基督”指导下的千年王国,靠天主的帮助,黑人将奋起驱逐侵略者。他声称:“我们的苦难来自白种人侵略者,让他们滚蛋。不要买他们的货,抵制他们的商业。不要再去替他们在种植园劳动……”他试图用这种不合作的方法迫使殖民者离开。这个运动在法属刚果引起强烈的反响并迅速传播。1921年6月,比利时当局逮捕了基班古,判处他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随后被流放到加丹加)。1921年5月,法属刚果殖民者当局下令停止黑人宗教活动和禁止游行,人民发起暴动,包围了法国行政官官邸,后在布拉柴维尔驻军的武力镇压下暴动失败。

1939年卡其教兴起。西蒙·皮埃尔·姆帕迪(Simon Pierre Mpadi)自称受天主的启示,成为基班古的接班人和门徒,要完成基班古未竟的事业。因为信徒们都穿卡其布的制服,所以称卡其教。他们宣称:“要把黑人从欧洲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不只是在物质上,而且是在道德上、精神上解放出来。黑人信徒要到黑人的天主教堂做祈祷。”比利时当局将姆帕迪逮捕入狱,但他设法逃到法属刚果继续传教,并得到当地人民拥护,从而引起法殖民者不安。法殖民者于1949年8月3日在明杜利以诈骗罪将其逮捕,后引渡给比利时当局。卡其教运动在法属刚果逐渐平息。

1926年友谊会运动兴起。在巴黎求学的安德烈·马佐阿(André Matsoua)联合中部非洲的黑人,成立了法属赤道非洲人友谊会,在人民群众中展开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宣传。1928年,他曾两次上书法国总理,谴责殖民制度,要求非洲人与法国人享有同等地位。1929年,友谊会派出两个代表回刚果活动,宣传友谊会的工作和纲领,并在群众中进行募捐。该组织在中央刚果人民中间迅速地发展,仅1929年就拥有会员1.3万人。当时以首席总督安托内蒂和刚果总督阿尔法萨为代表的法国殖民当局,看到友谊会取得的成果后,采取了一系列镇压措施。1929年,逮捕了友谊会的两名代表恩冈加和巴卢,并没收了他们得到的捐款,马佐阿也在巴黎被捕,同年12月被押解回国,并以诈骗罪在布拉柴维尔土著人刑事法庭受审。1930年4月,法庭判处马佐阿3年监禁。

法国殖民当局的上述行径引起刚果人民的不满,刚果到处出现了反殖民当局的示威游行。马佐阿和他的伙伴后来被流放到乍得,友谊会遂成为秘密组织。友谊会号召刚果人民反对土著合作社,并提出“自治”“划出一个地区”“使巴拉利人能完全独立地生活”的要求。刚果人民的反抗运动日益发展,总督同意巴拉利指派一个代表出席殖民地当局会议。友谊会领导人皮埃尔·金佐尼被选为代表。但是,法国殖民部长乔治·芒代尔下令解散友谊会。1939年和1940年,友谊会运动又遭到进一步打击,领导人纷纷被处死。1944年,被流放到乍得的友谊会领导人回国,他们试图恢复友谊会运动,但未能成功。后来该运动逐渐演变为只反映巴拉利人要求,其领导人再次被流放到乍得,因而该运动便不了了之。

1928年,中央刚果南部地区爆发了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反抗法国殖民者强迫劳动的起义。起义最初是因监工侮辱修建大洋铁路的工人引起的,这里每年有一万多人被驱往建筑工地强迫劳动,每年有25%的工人死于饥饿和疾病。起义后来发展成为反对一切建筑工程和种植园的强迫劳动的群众运动。起义的人们要求取消强制劳动,取消军事训练和沉重的赋税。起义者使用原始武器,坚持斗争达数月之久,使起义迅速扩大到好几个省。起义者不止一次地迫使法国军队后退,甚至还俘虏了一些法国士兵。他们炸毁了一些矿井和桥梁,破坏了殖民当局的许多建筑物。但是,由于法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这次起义最终失败。铁路工人在这次起义中起了组织和领导作用。它是刚果现代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反殖民主义起义。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央刚果(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爆发后不久,法国投降。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宣布成立“自由法国”。8月27日,法属刚果当局宣布脱离维希傀儡政府支持“自由法国”。10月27日,戴高乐在布拉柴维尔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的临时指挥部,整个刚果无论是掌权的首领还是普通的农民都支持“自由法国”的事业。中央刚果成立了一个非洲人步兵营,这个营先后参加过北非战役和解放巴黎的战役。刚果民众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修筑公路和军事工程,为“自由法国”提供巨额税收。1938年法属赤道非洲的直接税收为4170万殖民地法郎,到1944年则增加到1.984亿殖民地法郎。戴高乐本人曾说法国的解放“是始于布拉柴维尔,成长于阿尔及尔,而完战于巴黎”。[10]

战争对刚果的经济和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初级加工工业,棕榈仁和棕榈油的出口量达最高峰。殖民当局在中南部建立了棕榈试验站、机械化棕榈种植园和棕榈油加工企业等。由于布拉柴维尔是戴高乐“自由法国”的行政中心,又是盟军转运站之一,需求日增使刚果民族资本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经营零售、充当掮客开始转向服务行业(如酒吧、饭店、旅社)、运输业(每户大概1~2辆卡车,搞短途运输)、林业和房地产,并开始涉足种植园经济(每户有20~100公顷不等的土地)。但是民族资本的实力小而分散,几乎不拥有可称为资本的生产资料。战时工人阶级队伍得以扩大,但多数工人是文盲,为杂工、粗工和农业工人,没有同传统部落的土地、风俗习惯割断联系。知识分子的队伍开始壮大,战争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国际政治生活,目睹了宗主国的脆弱性,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意识。战争期间戴高乐为了最大限度地动员殖民地的人力和物力,许下了改善其政治地位和经济生活的诺言。

从1941年到二战结束,“自由法国”在中央刚果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改革。先是法属赤道非洲总督菲利克斯·埃布埃于1941年11月8日颁布了《法属赤道非洲新土著政策》,即《埃布埃通告》。通告要求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同殖民地的关系。埃布埃认为,法国推行的同化政策忽略了非洲传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阻碍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通告内容有:(1)在政治上,宣布恢复土著的一些传统权力,主张殖民总督同土著首领共同治理殖民地,即所谓“两种权力”的结合;(2)在经济上,提出若干措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易销商品的生产,尤其是战时急需的橡胶、棉花和油料作物的生产;(3)在社会、文教等方面也颁布若干法令,以安定人心,缓和当地人民对殖民统治的不满情绪。戴高乐对《埃布埃通告》十分赞赏和支持。但是上述改革措施并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只不过是一种宣传。就在通告颁布后不到一个月,殖民当局残酷镇压并处死了友谊会运动的领袖马佐阿等人。当局既不可能抛弃他们精心培植的亲信转而恢复传统酋长的权益,更不可能让这些酋长同殖民地总督平起平坐。尽管如此,这些改革措施毕竟动摇了旧的殖民体制,客观上对唤醒殖民地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民族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次改革以布拉柴维尔会议的召开为先导。布拉柴维尔会议是在戴高乐的亲自授意下,由民族解放委员会殖民委员普利文在1944年1月30日至2月8日组织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有20名总督和殖民地长官,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殖民地在未来法国新政体中的地位及其内部的行政改革。会议通过了《布拉柴维尔宣言》和《关于殖民地政治结构》的决议。宣言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恢复传统酋长制。县、乡一级的酋长不再由当局直接任命,改为在酋长家族和本地贵族当中进行选举;尊重和保护土著上层的权利,发挥土著政治机构的作用,使其有效地为当局服务;允许土著居民逐步参与本地区的政治生活,扩大他们在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权益。

《关于殖民地政治结构》建议,建立海外殖民地的新组织以代替法兰西帝国行政机构,巩固新形势下的法非关系。1944年3月制定的《全国抵抗委员会宪章》,加入了关于扩大土著居民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权利的内容。戴高乐又颁布了一些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法令,增加了殖民地在法国制宪议会中的席位,取消强制劳动,资助殖民地经济的发展,采取措施改进和加强农牧业生产。以上改革表明,法国殖民者要以怀柔为主的政策更有效地控制和剥削殖民地。

四 民族独立之前的刚果(1945~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汹涌澎湃,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非洲对于英、法等国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非洲成为它们最后的防线。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宣布成立“法兰西联邦”,取代法兰西帝国。联邦包括法国本部和法国各个海外省。在作为海外领地的法属赤道非洲,当地人不再被称为“土著”,他们被看作新的法国公民,并享有参加法国议会和地方立法机构的权利。宪法规定:在海外殖民地设立新的领地议会,议会由领地的选民选举产生;允许海外殖民地居民组织工会,工会有合法活动的权利;允许联邦内的公民自由集会、结社;宣布废除强迫劳动制度,尤其是强迫种植经济作物之规定。

1946年,法国设立了“法国海外领地经济及社会发展投资基金”。这个组织在1946~1959年底,在刚果共投资440亿中非法郎(约合1.7813亿美元)。1953年,“赤道非洲电力公司”在朱埃河的最大瀑布处建成了法属赤道非洲的第一座水电站,每年能发电5000万千瓦。“法属刚果矿业公司”垄断刚果铅矿、金矿开采。1950年,美国同法国签订协议,美国公司得以参与刚果矿藏的勘探活动。美国的“美孚—飞马石油公司”同法国的“赤道非洲石油公司”和联邦德国的“德国石油公司”一起在黑角勘探和开采石油。

刚果工业主要是为出口服务的锯木业和榨油业。锯木厂由1946年的2家发展到1957年的24家。1950年建立了一家纺织厂。棕榈油榨油厂多达31家。1956年建成法属赤道非洲第一座制糖厂。随着工矿业的发展,刚果工人阶级有了较大发展。据1959年6月统计,刚果有5.7万名劳动者,占成年人的12.5%,占全部人口的8.5%。但是工人备受歧视,1956年的劳动调查报告披露,布拉柴维尔莫尔诺普里百货公司女售货员的工资等级以肤色深浅为基础划分,欧洲人售货员每月工资2.4万~2.9万中非法郎,混血儿售货员1.2万~1.5万中非法郎,而非洲售货员则只有6000~7500中非法郎。[11]

1946年,法国移民带来农业机器,在殖民总督的支持下占领尼阿里地区的马丁古,在5500公顷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之后许多垄断公司也到这里种植各种经济作物(花生、甘蔗、棕榈等),使刚果的粮食耕地大为缩小。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导致农民内部分化,比较富有的人开始拥有自己的小型棕榈油和花生油榨油厂。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上升,根据1960年的人口统计,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20%。[12]

由于战后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刚果的知识分子逐渐增多,包括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和退伍的反法西斯战士。他们向往自由、平等和民主,在传播民族主义思想和推动民族独立运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中涌现了许多领袖人物,积极建立民族主义政党与组织。

1946年,让-菲利克斯·契卡亚(Jean-Fèlix Tchikaya)成立了刚果进步党。他是维利族人,1903年11月9日生于利伯维尔,小学毕业后考入达喀尔高等学校,毕业后取得小学教师资格,成为法国公民,在二战中应征入伍,曾任班长。刚果进步党是在巴马科成立的非洲民主联盟中央刚果的支部。起初,该党对殖民当局进行猛烈抨击。1951年后,它开始同殖民当局合作。从1955年起积极参加政府,内部开始分裂并逐渐走向衰落。1957年非洲民主联盟将该党开除,大部分成员转而参加了保卫非洲利益民主联盟。

1956年5月27日,刚果保卫非洲利益民主联盟成立。神父富尔贝·尤卢(Fulbert Youlou)是其创始人。该党拥护法国殖民政策的调整,经济上信奉自由主义,政治上反共、反社会主义,强调民族主义和兄弟民族的团结,其力量集中在朱埃、普尔、尼阿里—布恩扎地区,深得巴拉利族的支持。该党通过市议会选举、领地议会选举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党。

1946年法国社会党中央刚果支部成立。领导人雅克·奥庞戈(Jacques Opangault)生于1904年,姆博希族人,受传教团培养,参加“自由法国”运动,后成为法院录事。他与一批欧籍党员建立该党,得到北部姆博希族的支持。1957年1月,该党在科纳克里举行代表大会,决定改名为“非洲社会主义运动”。随后,尼阿里省劳工领袖皮埃尔·基孔加·恩戈特(Pierre Kihonga N’cot)加入,使该党的势力发展到南方。1957年8月,该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奥庞戈当选为党的主席,巴尼·欧仁任总书记。该党虽宣扬社会主义,但实际政纲与其竞争对手刚果进步党并无太大的差别,赞成“戴高乐宪法”,支持“法兰西共同体”。奥庞戈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时说:“社会主义——首先是修公路。”[13]

在民族主义政党建立的同时,工会组织也出现了。1951年9月成立的赤道非洲工会总联合会(简称赤总),是刚果(布)、乍得、中非和加蓬等四国共同组成的工会。1957年,赤总参加黑非洲工人总工会,是世界工会联合会成员,会址设在布拉柴维尔。它为反对殖民统治和争取改善工人生活而斗争,总书记为儒利昂·布坎布(Julien Boukambon)。根据1944年布拉柴维尔会议的精神,1945年11月21日,该组织在刚果(布)首次组织选举,选出一名出席法国制宪议会的议员。选举实际上在维利族领袖让-菲利克斯·契卡亚和姆博希族代表雅克·奥庞戈之间角逐。结果,让-菲利克斯·契卡亚再次被选为制宪会议议员。

1947年首次在刚果进行地方议会选举(后更名为领地议会)。有13名议员是由具有一般法国身份的公民构成的第一选民团选举产生的;另外24名议员是由具有个人身份的当地公民选举的,他们要受过教育,担任过官职。结果,刚果进步党得15席,社会党仅得9席。在1951年的立法议会选举中,契卡亚得到总票数的44%,重新当选为代表,而奥庞戈只得到25%的选票。1952年刚果领地议会重新选举,两大政党的差距缩小,进步党得到总票数的34%,而社会党为30%。在1955年之前,刚果主要的政治角色是契卡亚和奥庞戈及其政党。

法国决定在刚果重新选举国民议会。1956年1月2日,一些年轻的巴拉利人在布拉柴维尔各投票站前制造事端,伤害未投青年神父尤卢票的人,此事使尤卢出名。选举的结果是契卡亚得到总票数的31%,差一点失去议席,奥庞戈得票率为29.1%,而尤卢则得到27.6%的选票。尤卢遂成为刚果政治巨头之一。为了迎接1956年11月的市政选举,尤卢创建保卫非洲利益民主联盟。在布拉柴维尔市政选举中,保卫非洲利益民主联盟得到了23席、社会党占11席、进步党占3席;在黑角市政选举中,保卫非洲利益民主联盟得22席,进步党占8席。几天之后,尤卢出任布拉柴维尔市市长。尤卢被一些西方政治观察家称为一颗政治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