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本书的创新点

(1)建立信贷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信贷资金运用的数理模型,揭示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微观形成机制。在分析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传导环境的基础上,将抵押品限制这一贷款规则内生化于企业投资组合的局部均衡模型中,分析其对企业融资和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分析其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理论模型通过揭示信贷扩张与抵押资产价格之间的双向正反馈过程,阐释基于抵押品价值机制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形成机制,同时也为金融加速器理论建立微观基础。

(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抵押资产价格与信贷数量增长率和抵押资产投资增长率动态相关性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其次,运用波动相关性模型和条件均值模型对抵押资产价格、抵押资产投资和信贷数量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为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形成机制提供经验性支持,从而证明我国基于抵押品价值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存在性。

(3)建立符合我国转轨时期经济运行特征与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在包含家庭部门、中间产品生产部门、最终产品生产部门、房地产生产部门、金融中介部门以及宏观调控部门六部门DSGE模型中,对不完全信贷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行为进行详细刻画,引入房地产抵押限制这一现实中普遍采用的融资约束条件,从而在模型中包含基于抵押品价值机制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同时,由于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以及要素价格扭曲等特殊因素,货币政策传导主要依赖于信用机制,利率调控的作用有限,因而设定货币政策调控服从包含产出水平和通货膨胀的麦克勒姆规则,并且对于与模型动态性有关的参数全部采用贝叶斯方法进行估计,最大限度地避免小样本偏误问题。以此作为我国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价的量化分析工具。

(4)在以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引入以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宏观审慎政策,对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进行改进,建立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在新的框架内,设计不同的调控政策组合,对于两种政策实施主体和目标实现而言,分为由同一主体同时实现政策目标,以及借助博弈论中“斯坦伯格领导”的思想,由两个不同的主体分别实现政策目标的两种情况。同时,结合两种政策对各自反应变量倾向性的不同,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政策组合,并且通过DSGE模型对每种政策组合的效果进行模拟分析,选择出在我国转轨时期经济金融环境中的最优调控政策组合。


[1] 数据来源于刘海藩的《当前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这一数据是目前相关估计中最为保守的。载于2008年10月7日《东方日报》的文章《指点江山:金融市场异化》,认为金融危机前美国市场金融衍生品的总价值高达455万亿美元,相当于同年GDP的35倍。

[2] 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3]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2007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0%、10.1%、11.4%、12.7%、14.2%。

[4] 2012年经济增长率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