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养技术指点通:养殖技术
- 宁夏科学技术协会
- 1016字
- 2024-12-21 02:32:26
第二章 常规水产养殖技术
我国水产养殖概况
渔业,又称水产业,是指利用水域取得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或其他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总和。包括采捕水生动植物资源的水产捕捞业和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水产养殖业两个部分。在中国,渔业同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采掘业一样被划入了第一产业。
中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16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901.2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142.39万吨,占总产量的74.51%,而淡水养殖产量为3179.26万吨;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49.91千克;我国水产养殖面积8346.34千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6179.62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4.04%;淡水养殖产值5813.18亿元。
水产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的过程,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鲮等经济性鱼类,还有黄河鲶、鲟鱼、鲈鱼、虾、蟹等名优品种。其中,“青、草、鲢、鳙”被称为四大家鱼,鲤鱼在唐代以前是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但因唐皇室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所以鲤鱼不在四大家鱼之列。
水产养殖按养殖场所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江河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微流水养殖等;按集约化程度分为粗养、半精养和精养。在水产养殖中,“水、种、饵、密、混、轮、防、管”是池塘精养法八大要素,水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水不仅是鱼类的生活环境,也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鱼类及其他养殖生物,从繁殖、成长到收获、死亡,整个一生都在水中度过,正因为如此,调节水质是水产养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项目,在淡水养鱼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研究水质,了解水体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水作为鱼类的生存介质,需要监测的指标一般有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氢离子浓度(pH值)、有机物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硅酸盐等。这些非生物指标直接或间接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养殖产量、发病与否及其品质。例如水温,在适温范围内,温度高,鱼的生命活动就强,肯吃肯长;水温低,鱼的活动减弱,食量下降,影响生长。再如溶解氧,水中溶解的氧气还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5%,养殖的鱼类通过呼吸作用,满足正常代谢作用的需要,而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生长繁殖、有机质分解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当溶氧量低于一定水平时,鱼的正常生理活动就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鱼类缺氧窒息,生命受到威胁。一般适合鲤科鱼类的水体溶氧量为4~5毫克/升,而3毫克/升左右生长减慢,2毫克/升左右发生浮头,1毫克/升以下严重浮头甚至泛塘。当然不同种鱼类和不同规格的同种鱼类对氧的需要量和窒息点有所不同。需要指出的是,溶氧过饱和对鱼卵孵化和鱼苗不利,极易患气泡病,甚至对小规格鱼种(夏花)也有不良影响。试验证明,氧气对鱼类利用饵料的效果也有较大影响,水中含氧量的高低,可使饵料系数相差5~6倍甚至更多。所以有效地对池塘增氧和尽可能地减少耗氧,是促进鱼类生长、减少疾病、保障安全、降低成本的根本性技术措施。在水产养殖中,通过配备增氧机、合理施肥、科学使用杀虫消毒药物等方式来调节水质,以达到养殖品种最佳生长条件,从而有效节本增效,取得养殖效益最大化,我们说养鱼先养水就是这个道理。
在一个养殖环境中,除了养殖的鱼类,水体中还存在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细菌、有机碎屑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其中浮游植物是指悬浮在水中的绿藻、蓝藻、金藻、硅藻等藻类的总称,它们个体微小,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同所有绿色植物一样,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合成营养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氧气,水体中80%~90%的溶解氧来自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浮游植物也是以鲢为主的滤食性鱼类的主要饵料。浮游植物是判断水质好坏的指示性生物,养殖水域的水质如何,与浮游植物的丰富程度和群落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浮游植物的减少或过度繁殖,都预示该水域正趋向恶化。浮游植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但有些种类,如蓝藻和小三毛金藻成为优势种时,会使水质具有毒性,并制约其他藻类生长、繁殖,同时产氧力差,对养殖生产不利。浮游动物是指悬浮在水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无节幼体、桡足类等动物的总称,它们以浮游植物、细菌和腐屑为食,是以鳙为主的滤食性鱼类的主要饵料,其中轮虫是各种鱼苗的最佳开口饵料,然而,浮游动物中,有部分种类寄生在鱼体和鳃上引起鱼病,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病、鳃隐鞭虫病、复口吸虫病、中华鱼蚤病、锚头蚤病等,如果浮游动物形成绝对优势,大量吃食浮游植物,会使水质变瘦,并大量消耗水中溶氧,造成鱼类浮头或严重浮头,甚至泛塘。底栖动物主要有水蚯蚓、昆虫及其幼虫、螺、蚌等,是鲫鱼、青鱼、鲤鱼等的优良天然饵料,但多数水生昆虫是子稚鱼的敌害,在培育苗种时应予以消灭。细菌是水中的原核微生物的一类,在水体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它们又是浮游动物的饵料,其群聚体还可被鲢、鳙鱼直接取食。有机碎屑是指形状为碎屑、碎渣、碎粒的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生物,如生物尸体经细菌分解形成的大小不同的碎粒,残余饵料以及施入的有机肥中的碎屑等。在有机碎屑的表面一般都附着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这就为一些以腐屑为主要食物的鱼类提供了营养全面的食物。
在生产上可采用指标生物和看水色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水质的优劣,好的水质应具备“肥、活、爽、嫩”的特征,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优势种群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水色十天半月出现浓淡交替,表示鱼类容易消化的藻类种群交替快,水质好。一般而言,黄褐色或淡绿色的水均属较好的肥水型水质,而水色发黑或者过浓过绿都不适宜生产养殖,需要人为调节干预。
我国的大宗淡水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和团头鲂7个种类。宁夏地区很少养殖青鱼和团头鲂,其他5个品种都是当家养殖品种。其中鲤、草鱼为主养,而鲢、鳙、鲫多为套养品种。在自然群体种质资源衰退、有效繁育群体过小的背景下,由于繁育亲本质量差、近亲繁育、养殖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了养殖种类种质退化,表现为抗病力下降、成熟个体小型化、品质下降、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降低等。为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收入,选用优良品种则尤为关键,这也就是池塘精养八字法中提到的“种”。经科学育种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某种或几种优良特性,如生长较快、抗病能力强和易管理等,投入少、产出多,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目前经过人工选育的大宗淡水鱼优良品种有数十种之多,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的,主要有豫选黄河鲤、福瑞鲤、建鲤、松浦镜鲤、长丰鲢、异育银鲫中科系列、长丰鲫、彭泽鲫、湘云鲫和团头鲂浦江1号等,草鱼因繁育周期长,现阶段还没有推出新品种,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草鱼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专家团队已开展此项工作近二十年时间,有望在“十三五”期间选育出优良新品种,这将是全国草鱼养殖户的福音。
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因养殖密度较高,天然饵料无法满足鱼类生长需要,必须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指根据各品种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多种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的饲料。多用鱼粉、豆粕、谷物、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等为原料,好的配合饲料转化率比较高,饵料系数较低,也就是鱼体重量增加0.5千克需要投入的饲料较少。以草鱼为例,鱼体质量增加0.5千克需要投喂苜蓿20千克,其转化率为40∶1,需投喂某品牌全价配合饲料0.85千克,则转化率为1.7∶1。饲料投入是水产养殖主要的成本项,一般饲料费用占养殖成本的60%~70%,所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不仅可以减少鱼病发生,降低养殖风险,还可以有效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饲料质量的好坏,不能只看其价格,应该计算总的生产净收入。有些饲料单价虽低,但是饵料系数高,导致养殖动物生长差、病害多和水质恶化,不仅会造成渔药投入增加,而且会威胁到食品安全,增加养殖成本。为了调节上市时间,还可以有意选择一些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调整养殖产品的生长速度。同时,养殖饲料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恶化不仅会造成病害增加,影响产品品质,还可能造成较高的死亡。因此,选用有信誉企业的产品,并分析整个养殖周期总的净经济收入,这是选择饲料时应充分考虑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鱼类的养殖技术,在此先科普一下几个水产养殖的名词:
[亲本]亲本也叫亲鱼,是指用于杂交繁殖的父本或母本。
[水花]水花即鱼苗,指刚从鱼卵里孵化出来几天,尚未开口吃食的幼苗。
[夏花]鱼苗下池后,经20~30天的饲养,体长达3厘米左右的稚鱼,因出塘正值夏季,故称夏花。有的地方称为火片、乌仔、寸片。鱼苗长到2~3厘米叫乌仔,3~5厘米,就是寸片,1.5寸以上通称鱼种,如7厘米鱼种、13厘米鱼种等。
[冬片]夏花经过3~5个月的饲养,体长达到9~15厘米,当年冬季出塘的鱼种,也称为一龄鱼种。
[二龄鱼种]多指草鱼种,一龄鱼种适当搭配其他鱼类,继续饲养到秋冬季,草鱼体重可长到0.5千克或更大一些的鱼种。
一、鲤鱼
鲤鱼是我国北方地区淡水养殖的当家品种之一。其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其肌肉蛋白质含量较高,同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食之一。
鲤鱼俗称鲤拐子,隶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鲤属,是典型的杂食性底层鱼类,对食物的适应范围很广,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水温高于32℃或低于15℃时生长明显缓慢,低于10℃时停止摄食。在水体溶解氧高于4.5毫克/升时生长良好,低于2毫克/升时摄食减少,低于1毫克/升时开始浮头,在人工饲养情况下,一般二龄达到商品鱼规格,采用低密度配合饲料精养时一龄可达商品鱼规格。
1.人工苗种繁育
繁殖用鲤鱼亲本应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体型、体色、鳞被完整。一般选择三龄以上,雌鱼体重1.5千克以上、雄鱼体重1.0千克以上。雌鱼腹部膨大,胸、腹鳍间肌肉薄而松软,生殖孔大而圆凸;雄鱼腹肌厚而硬实,生殖孔窄长且内凹,体色比雌鱼较艳丽。当池塘水温达到18℃以上时,雌雄鱼按1∶1比例配组。采用一次注射法胸鳍基部注射催产激素,目的是使亲本同期产卵受精,有助于批量化生产。
注射后的亲本移入水泥产卵池,池底罩以纱绢网片,每平方米放养亲本1.2~1.5组。加注微流水,水深1.5米左右,鱼巢选用扎成束状棕榈皮,清洗、消毒、晒干后均匀悬挂产卵池上方,以没过水面5厘米为宜,布置密度为4个/平方米。水温控制在18℃~24℃,效应时间为17~18小时。产卵后,将布满鱼卵的鱼巢移入3%食盐水中消毒5分钟后转入温棚池塘人工孵化,亲本移入池塘进行产后护理培育。
用于孵化的温棚池塘须彻底清整、生石灰消毒。孵化前5~7天加注新水,注水时进水口用筛网过滤,水深以50~80厘米为宜。设置附有受精卵的鱼巢密度为2个/平方米,水温稳定在18℃~24℃,采用微孔增氧系统增氧,4~5天即可孵化出膜。刚出膜的鱼苗围绕在鱼巢周围,待2天后鱼苗卵黄囊消失、离开鱼巢自由活动时,将鱼巢缓慢移出后进行温棚池塘苗种高密度培育,或转移到专用鱼苗池进行培育。
2.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池要求注排水方便,阳光充足,水质清新,面积为3~5亩为宜,使用前7~10天用生石灰彻底清塘。进水必须经40目以上筛网过滤,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和整修,并彻底清塘消毒。在鱼苗下池前3~5天,注入新水0.5~0.8米,并施用有机肥发酵液全池泼洒,每亩泼洒300~500千克,培育水体中轮虫数量达到10个/毫升以上。以水色逐渐变成浓淡适宜的茶褐色或油绿色为好。鱼苗的放养密度为10万~15万尾/亩,鱼苗下塘前需经试水和缓苗,并投喂蛋黄开口后下塘,放苗时间最好为晴天傍晚。每个池塘放养同批次繁殖的鱼苗。随着鱼体的增长,每隔4~5天注水1次,不断提高水位,扩大水体,以满足鱼苗迅速生长对环境的要求。每次注水15~20厘米,以池水最后达到水深1.0~1.2米为宜。鱼苗除摄食水中天然饵料生物外,还要人工喂食。鱼苗下池后每天辅喂豆浆4次,日喂豆浆量为每亩用黄豆3~4千克,可磨成豆浆100千克左右全池泼洒。具体操作还应看水色浓度、鱼苗的生长的情况而酌情增减,一周后加到4~5千克/亩。
3.夏花培育
鱼苗经15~20天的精心培育,可长到2~3厘米,此时须进行分塘饲养,进入夏花鱼种培育阶段。培育池塘面积5亩左右,池深1.5~2.0米,注排水方便,池底淤泥厚度小于15厘米。苗种下塘前7天加注新水至50~60厘米,进水口用水花网片扎紧,防止野杂鱼等进入影响成活率。每亩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150~200千克,培育浮游生物。每亩池塘放养鱼苗40000~50000尾。如果池塘条件好,饵料、肥料量多质优,养殖者培育技术水平高,养殖密度可适当增加。下塘2~3天后,根据水色变化及时加注新水,每次注水10厘米。及时施肥,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不足时,要及时增加糊状饲料进行全池泼洒,一般经15天左右的培育,鱼苗可达到夏花规格,进行分塘饲养。
4.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池条件与鱼苗培育池要求基本一致,面积10~15亩为宜,水深2.0~2.5米,池塘底部淤泥厚度15厘米左右。池塘干法清塘、施肥、注水等方法与夏花培育阶段相似。夏花投放前,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1~3分钟进行鱼体消毒,观察夏花耐受力适时放入池塘,放养密度每亩10000尾左右。养殖者根据自己的饲养技术、池塘条件、出塘规格等可适当调整。夏花入池后,先沿池塘四周泼洒糊状饵料,食台上用吊袋法驯化,逐渐引诱鱼类向食台集中,形成条件反射,最后在食台上采用投饵机投喂。鱼种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达到32%以上。根据夏花生长情况和规格,及时调整饲料粒径。前期投喂破碎料,随着鱼种个体增大,适时调整饲料粒径。投喂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和定量。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种摄食和生长情况,每10天检查1次鱼体生长情况。加强池塘水质调节,每10~15天,加注新水15厘米,保持池塘水质肥、活、嫩、爽。
5.成鱼养殖
养殖面积大小不限,以10~15亩为宜,养殖池塘应具备充足的无污染水源,水质良好,拥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且进排水方便,电力设施稳定可靠,道路通畅。每5~7亩配备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7~10天注水深度达到80厘米,并逐步加水至水深1.5米以上。选择规格在100~150克的鱼种放养,要求鱼种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色光亮、鳞鳍完整、逆水能力强,放养密度为每亩800~1000尾。每亩搭配鲢、鳙鱼种200尾左右,鲢、鳙比例为3∶1。同时,可搭配少量鲫鱼、黄河鲶等品种。养殖户可根据池塘条件、生产设备、养殖技术、资金状况等酌情增减放养量。选择优质全价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喂时遵循“四定”投饵原则,以鱼吃八成饱为宜。日投饵3~4次,并根据天气、水色、鱼类活动及摄食情况酌情增减。成鱼前期投饵率一般为3%~5%,中期投饵率一般为5%~8%,后期投饵率一般为8%~12%。实际生产中可每7~10天计算调整一次投饵量。
在日常管理中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管理,精耕细作,为养殖对象创造最适的生长环境,发挥池塘的最佳效益。坚持早、晚巡塘,注意观察水色、鱼类活动情况、池塘边是否有死鱼等。做好池塘日志,详细记录池塘用药情况、换水时间、鱼吃食量、水色变化及鱼类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理。7~8月份天气炎热,随着池塘载鱼量的增加,池水有害物质增多,应加强夜间巡塘。根据天气、水体溶氧含量、鱼类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备,防止缺氧浮头甚至泛塘。
在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预防工作主要包括鱼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入池前应检疫、消毒;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环境的清洁、卫生;拉网操作要细心,避免鱼体受伤等。发现鱼病应及时检查确诊,对症下药,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
二、草鱼
草鱼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草鱼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
草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身体呈长筒形,稍侧扁,腹圆无棱,体长为体高的3.7~4.0倍。草鱼为杂食性,通常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及近岸多水草区域,觅食时也在上层活动。生长迅速,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增长最快期为1~2龄,体重增长最迅最快期为2~3龄。当4龄鱼达性成熟后,增长就显著减慢。
草鱼原产于长江水系,20世纪50年代引入宁夏,是宁夏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总产量占全区水产品产量的30%左右。池塘鱼种标准化养殖亩产量在600千克左右;常规池塘成鱼养殖平均亩产可达700千克以上,池塘集约化养殖亩产可达1000千克左右,高效养殖亩产可达到2000千克以上。
草鱼常规养殖3年才能养成,成本高,资金占用时间长。近年来,宁夏地区开展无公害草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将养殖周期缩短为2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这种养殖模式技术要点是分阶段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成鱼养殖期一次放苗,分批捕捞,并开展草鱼灭活疫苗注射进行病害防控。
1.夏花培育
宁夏本地繁殖的草鱼出苗时间比较晚,会延长养殖周期,而采用人工控温早期苗繁经济效益不高,所以一般都是从南方引进草鱼苗种(水花)进行培育。在引进草鱼苗种时要选择正规苗种繁育场,确保苗种不携带病毒,并镜检观察鱼体是否有寄生虫,必要时进行杀虫消毒处理。此阶段培育一般在本地苗种繁育场完成。
鱼苗培育池面积为2~3亩,池深1.5~2米,池形以长方形为宜,进排水便利,池底以壤土为佳。鱼苗池应清塘消毒,注水时用60目筛绢过滤进水,严防野杂鱼及有害生物进入池塘,鱼苗下池时,池水一般在50厘米左右,鱼苗下塘后4~5天,应加水10厘米,以后每隔3~4天加注新水一次,使鱼苗培育到夏花阶段池应达1米左右。
在鱼苗下塘前应施基肥,一般鱼苗下塘以中等肥度为好。即在鱼苗放养前3~5天,一般每亩施发酵畜粪200~400千克,也可使用无机肥,一般为硫酸铵、硝酸铵等每亩2.5~5千克。通过施基肥,以培养鱼苗放养后需要的生物饵料,水中浮游动植物迅速成长,水色转为嫩绿或淡褐色。
一般每亩放养草鱼鱼苗10万~12万尾,如鱼池面积较大,每亩可放养20万尾。鱼苗下池后每天每亩投喂1.5~2千克黄豆经浸泡后磨成的浆,均匀全池泼洒,一周后根据水质的肥瘦,酌情增加豆浆为每亩3~5千克,此时投喂的豆浆只有一小部分被直接吃食,更多的还是起到肥水作用,肥水繁殖大量的天然饵料供鱼苗摄食。该阶段要坚持巡塘,以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经过15~20天的培育,一般可长至2.5~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应分塘养殖。在夏花鱼种出塘前,应经过二次拉网锻炼后方可出塘,经二次拉网锻炼后,夏花体格强壮,应激能力增强,可有效提高成活率。
2.大规格鱼种培育
培育池塘经清塘消毒、肥水后,放养夏花草鱼苗种1万~1.5万尾/亩,可套养鲢1000~1500尾/亩,鳙鱼500~1000尾/亩,鲫鱼1000~1500尾/亩,规格均为夏花。此阶段的强化培育方法是在培肥水质的前提下,以青饲料和精饲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化培育。按其生长发育规律可大体分为:鱼体4~5厘米时,以浮萍为主,搭配用豆饼、麸皮、玉米面(5∶3∶2)组成的三合面或糊状全价饲料沿池塘四周泼洒,逐步缩小到有食台的一边,并用鱼种破碎料在食台上进行吊袋诱食;鱼体5厘米以上时,以草鱼鱼种开口料和前期料进行驯化喂养,当草鱼鱼种体长达到7厘米以上,饲料应逐步改为以草鱼全价颗粒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过渡期为一周左右,这对提高成活率、确保鱼种规格整齐至关重要。
饲料投料一定要遵循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原则。最初投喂颗粒饲料时,一定要把好驯食关,以利鱼种开口摄食,当草鱼形成定点驯化集中抢食的条件反射后,就可以用投饵机进行投喂。
3.二龄鱼种培育
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池底平坦,底泥10~20厘米,水深2~2.5米。草鱼病害较多,苗种放养前必须清塘消毒,彻底杀灭病原及消除野杂鱼类。一般放养草鱼2000~3000尾/亩,规格50克/尾;鲢1000尾/亩,规格50克/尾;鳙500尾/亩,规格50克/尾;鲫鱼1000尾/亩,规格30克/尾。放养密度可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酌情增减。
鱼种采用颗粒配合饲料饲养,以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充分提高饵料利用率。所用饲料应为草鱼专用颗粒饲料,使用蛋白过高或过低的饲料,会造成养殖成本增加或饲料营养成分不足。由于放养的是一龄草鱼种,须严格控制投饵率,尤其在养殖高峰期,投喂坚持“四定三看”的原则。每月坚持施用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每三天全池泼洒一次微生态制剂,3~5千克/亩,可多种微生态制剂交替使用以调节水质。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精力要放在鱼病防治上,严格把好每个环节的消毒关,并定期投喂药饵。每7天左右投喂一次药饵,每次2天。并且每月全池消毒一次,预防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
4.成鱼养殖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2.5~3.0米,面积7~15亩为宜,也可在大水面进行养殖,视捕捞条件而定(需配备抬网设施),池塘周围最好用水泥或石子进行护坡,配备微孔增氧、叶轮式增氧机、超级增氧机、火箭式增氧机、涌浪机、水车式增氧机等新式增氧设备,并配备安装自动监控摄像、水质自动检测仪与手机、增氧机等联网,形成简单的物联网,自动报警、自动开机增氧,保证池塘水环境充足的溶氧,保障鱼类健康安全生长。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投放鱼种,放养参考量为,草鱼1200~1500尾/亩,规格200~400克/尾;鲤鱼200~300尾/亩,规格100~150克/尾;鲢鱼150~200尾/亩,规格150克~250克/尾;鳙鱼40~60尾/亩,规格150~250克/尾;鲫鱼200~300尾/亩,规格50克/尾,套养品种也可以选择叉尾等经济价值较好的种类,以增加经济效益。放养鱼种的数量和规格可根据设计捕捞次数和产量进行调整。
选择硬颗粒饲料与浮性膨化饲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比例为7∶3,投喂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根据水温、气候、鱼体规格、重量、鱼类吃食情况等进行投喂,每10~15天调整投饵率。滤食性鱼类以食用残饵、有机碎屑和天然饵料为主。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投喂充足,水中有机物累积,易造成水质污染,应做到每天巡塘,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把科学使用增氧机、改底型调水剂、活菌型调水剂和换水结合起来,使池塘水质做到“肥、活、嫩、爽”。
根据草鱼生长情况及市场行情,在7~9月分批捕捞上市销售,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正是水温高、鱼活力强、耗氧量大的时候,鱼类不能长时间密集于网箱内,捕捞前应停饲一天,捕捞时要轻快,并注意增氧,为减少鱼类机械损伤死亡,可在网箱侧面嵌入一排不锈钢栅栏,间距以商品鱼规格以上的鱼无法游出为准,这样可使未达到商品鱼规格的鱼自由游出箱外,做到捕大留小。
三、鲫鱼
鲫鱼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起到滋阴、补虚、养身调理、消除身体水肿以及调理肾脏的功能,与山药一起蒸煮,更可以帮助男性补阳壮气。尤其适于做汤,鲫鱼汤不但味香汤鲜,而且具有较强的滋补作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和病后虚弱者食用,也特别适合产妇食用。
鲫鱼隶属于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鲫属,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等。鲫鱼是以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适宜在各种水体中养殖,在全国各地均可安全越冬。鲫鱼经过人工养殖和选育,可以产生许多新品种,例如金鱼就是由此产生的一种观赏鱼类,宁夏本地的西吉彩鲫体色繁杂鲜丽,多姿多彩,风韵雍容,令人眼花缭乱,喜爱不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宁夏地区鲫鱼养殖分为主养和混养两种模式,养殖品种有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和黄金鲫等。2018年由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引进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也已经在宁夏水产品主产区开始养殖试验,有望在今后大面积推广。鲫鱼可与所有大宗淡水鱼一起混养,一般放养密度为每亩水面150~250尾,其他鱼的放养规格和数量根据需要确定。养殖过程无需特意投喂,以主养品种的残饵、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为食,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经200天左右的饲养,个体重在200克以上居绝大多数,每亩水面产量达20千克以上。
鲫鱼主养池塘最好是改造过的标准化养殖池塘,要求水质良好,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标准,水深1.5~2.0米,面积7~10亩为宜,池底淤泥≤20厘米,配备投饵机一台,每4~5亩配备1.5千瓦增氧机一台。放苗前15天,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培育好水质后,投放鲫鱼大规格苗种(50克/尾以上) 2000~3000尾/亩,搭配少量鲢、鳙鱼种,占总放养比例的20%,鲢、鳙比例一般为5∶3。还可套养少量草鱼、斑点叉尾等经济价值较好的种类,以增加经济效益。选用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选择硬颗粒饲料与浮性膨化饲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比例为7∶3,每天投喂3次,日投饵率为存塘鱼体重的2.5%~3.5%,投喂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根据水温、气候、鱼体规格、重量、鱼类吃食情况等进行投喂,每10~15天调整投饵率。滤食性鱼类以食用残饵、有机碎屑和天然饵料为主。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每隔10天加注新水一次,加水深度为5厘米,每月使用生石灰消毒两次,按照25千克/亩用量使用,以调节水质。
鲫鱼因其杂食性和商品鱼个体较小,也是稻田生态综合种养首选的品种。
四、鲢、鳙
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鲢属,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千克。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1龄鱼可达到0.8千克上下。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外形似鲢,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是中国特有品种,分布水域范围很广,在中国从南方到北方几乎淡水流域都有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宁夏沙湖大鱼头就是鳙鱼鱼头,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证。
鲢、鳙鱼属于套养鱼类,套养在主养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的池塘中,处于服从地位,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地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鲢、鳙鱼养殖是一项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益的生产方式。一般在一些大水面湖塘中开展,养殖过程无需投喂饲料,只需适当地施用机肥料、无机肥料及生物复合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和其他元素的含量,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鲢、鳙鱼喜食的浮游生物,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