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学习如同吃饭

——我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知和体验,不断对新知进行自我生成、自我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一般性的接受和吸收,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反映了人类在进行学习这种高智能的心理活动时的普遍规律,对我国当前“讲风盛行”、注重知识传授的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思想,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

因此,无怪乎此种理论一经“海归派”的引入,便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支柱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是有道理的。

譬如,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倡导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做学生的学习辅导者、合作者、高级伙伴,而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讨论、发言、学习、争辩、建构意义、得出结论,教师可以调控节奏,但不能控制结果等等,这些确实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

这就如同人吃饭一样,饭菜的色香味是厨师调制的,但吃的行为却是食客自己的事。高明的教师如同技艺高超的厨师,可以让人一见饭菜便产生强烈的食欲,而学生则如同食客,面对风格各异的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就需要靠自己去积极主动地去“吃”,进而“吸收消化”,以变成自己的热能与血肉。因而学习确实如同吃饭一样,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嘴,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学习如同吃饭,老师可以创设吃饭的情景,营造饭厅的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地、认真地吃饭,但绝不能代替学生吃,当然也无法代替。——遗憾的是我们有些老师却在真真切切地代替着学生“吃”,如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代替学生写。

学习如同吃饭,还在于老师可以要求并鼓励学生多吃,吃饱吃好,但还必须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吃,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口味差异有选择性地、健康地吃,绝不可让高血脂、高血糖的胖学生多吃油脂高、含糖量高的食物,这样非但无益于身体,还会严重危害健康。

学习如同吃饭,这就要求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饭量”大小因人而异,不能同时要求大家都吃三碗米饭或五碗面条,要因材施“吃”,“量人”定“饭”,不然,名曰一视同仁的绝对统一,实际上是对“吃饭”的亵渎,是对差异性的践踏。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觉得对建构主义又有了一种较深入的理解。

学习确实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师教得好不一定学生学得就好,教师教得不好也不一定学生就学得不好,这是一种内外因巧妙结合的智力活动,绝不可简单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