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名校之旅
以德育人,创新学校文化建设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孩子成长的必要课程,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校本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聊城第五中学以文化立校、科研兴校,五育并举,以德为先,引导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越来越感到,良好的氛围既能激发人、唤醒人、教育人,又能让心灵更纯粹、更高尚、更富于奉献精神。每一位教师在这片文化净土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事业的归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甘甜和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幸福。
细微之处见精神,一枝一叶总关情
夏日清晨,当你迎着初升的第一缕阳光,走进聊城五中校园,你一定会为校园的美景所感染。迎门一方硕大醒目的泰山石,有山的连绵、起伏,也有山的沉稳、自信,更有山的质朴、浑厚和力量。校路两旁,绿树迎风,花枝招展。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草,都精心设计过。教学楼间的空地上,是一座帐篷式的读书亭,亭下石桌石凳,纵横蜿蜒的鹅卵石小路如梅花肆意开放,五彩斑斓。这所美丽的校园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倍加珍惜,细心呵护。这种由师生共同营造的艺术氛围,使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校园的一景一物,都体现了学校文化育人的理念,构建出浓郁的美育氛围。这优美的环境,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润物无声”的育人馨香,熏染着学生从小向美向善、热爱生活、健康向上,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身心的愉悦。
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体现出厚重的文化气息。大厅的廊壁上是一棵巨大的“教师树”,树干遒劲,枝叶茂盛,每一枝每一叶上都引出一位教师的照片和姓名。老师们来到树下,能感受到自己就是这棵大树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教学楼外,是一幅幅孔子、孟子、荀子的画像和人物介绍,他们面容慈祥,满目睿智,仿佛正在谆谆教诲着莘莘学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学不可以已。”楼道里独具特色的阅读长廊,生机勃勃的艺术长廊,“心之声”壁报栏里精美的文章,无一不让师生流连忘返,沉浸其中。校园文化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一跨进学校的大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所听到的一切都是温暖的,所闻到的一切都是香甜的,从而让他们得到里里外外的熏陶,获得自始至终的享受。
班级文化是学校着力打造的又一道风景。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创造富有活力和魅力的班级文化,使班级管理成为一种风格,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以此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而这所有的设计理念和呈现方式,也都凝聚着全体师生的心血和智慧。我们经常发动全体五中人为美化校园献计献策,一经采纳,就会获得学校颁发的“金点子奖”。
我们将一条长长的教学楼廊道,建成了阅读长廊,廊道的一侧摆满了书架,书架上是全体师生自发捐献的图书。饭前饭后,乃至班空休息时间,同学们都会来到这里,或席地而坐,或倚墙而立,他们拿起自己心爱的图书,读得如痴如醉。常常是高、中、低年级的同学一同前来,共同搜寻。只要来到长廊,这里总是安静的。同学们读完了会自觉地把图书放回原处,自觉地维护着这里的宁静。此前,我们对校园的墙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布置,赋予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不同的功能。即使在地下停车库的坡道上,我们也设计了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图画及文字。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一面墙活起来,让每一次驻足,每一眼浏览,都能触及温馨的提醒和醒目的劝勉,加上老师的因势利导,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我们相信,送给孩子一粒种子,他就一定会还给我们满园春色。初时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终会迎来“万紫千红总是春”。那些板报长廊、文化墙壁上的校训、警句,楼道口、走廊上悬挂的名言,楼梯台阶上的提醒宣传,教室外墙的展示台……它们如一张张春天的笑脸,无时不在展示着学校的情怀、老师的情怀,也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美丽温馨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书香校园溢芬芳,熟读深思寸心知
有人说过,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更有人说过,一所学校,最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去拼命地管理一群不读书的学生。这句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说出了现在学校的一些不良现象。细究起来,一是家长的急功近利,只重成绩,不重素养。二是依然存在着许多干扰项,随意地占用老师和学生的时间,扰乱了校园的安静。作为学校,尤其是作为一校之长,一定要有定力、有耐心,要旗帜鲜明地呵护,坚定明确地支持,用心用力地培育,让每一位老师成为阅读者,让每一位学生跟上老师阅读的脚步,让学校充满宁静和安详,让琅琅书声唤来朝阳,让默诵深思送走夕照。更要用心去唤醒师生灯下阅读的雅兴,让阅读的习惯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不枉为学校。正是基于此,我大张旗鼓地在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用阅读引领师生的境界,用阅读开阔师生的视野,更用阅读濡养师生的精神,我认为,这是一所学校的天职,也是一位校长的天职。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是打造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师生共同成长,书香浸润校园,让师生在与书为友的过程中健全人格,成就乐学善教、厚学致远的品质,这是我的追求,也是聊城五中人的追求。
教师阅读是引领。读书,是丰厚一线教师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方式,也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推力”。学校以构建“学习型学校”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力创“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快乐读书”的书香校园。在活动中,校长率先垂范,在广泛开展自由阅读、学科阅读的同时,学校还定期购置并向教师推荐图书。例如,推荐老师认真阅读魏书生、李希贵、佐藤学等当代教育名家的专著,让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作批注,定期开展老师的学习交流活动,谁读到一本好书,及时向全校教师推荐。老师们阅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等20余种图书,并及时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感受。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老师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让老师们通过读书,在灵魂深处储存了一笔精神财富,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让心灵因交流而贴近。老师们深深感受到,走进阅读就是走进了一位智者的内心世界,与崇高对话,与灵魂对话。与大家交流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全校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大大提升了教师个人专业化水平,也时时改变着每一位教师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学者型教师和研究型教研组的形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这是书香校园建设获得的丰厚回报。
学生阅读是习得。我们从制度制订上保障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首先,形成了学生晨读制度。引领学生早晨自觉进教室放声读书,做到晨读书声琅琅,整个校园洋溢着书香的气息。其次,开设阅读课。每班每周,不管是哪个年级,一律保证不少于两课时的零干扰阅读时间。学校有专门的学生阅览室和丰富的阅读书目。再次,开放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创设借阅平台,学生可以定期借阅。最后,在每一个班级教室开设图书角。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背上书包进学堂后,都能成为一个会阅读的人,成为一个爱读书的阅读者。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让他们立志做一个聪慧、睿智、有品位的人,从而为孩子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创新促发展,仪式提升促成长
亲身参与一次活动强过十次干巴巴的说教。我特别看重活动育人,一次活动全员提升。为此,我们设计了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学校的常规仪式和典礼有升旗仪式、师徒结对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我们将其作为学生精神补充的燃料库。学校还定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运动会、诵读比赛、歌咏比赛、课本剧场、演讲比赛、古诗词大赛、辩论会、综合素养展示等。各种活动由校团委、学生会、教务处、政教处统筹安排,统一节奏,次第进行。定期举行的仪式和典礼,可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也可以增强文化的凝聚力。丰富的校园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又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让整个校园更加充满活力。我们充分发挥黑板报、校报、宣传橱窗和广播站的作用,创办了各种兴趣小组,同学们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参加到一个或几个兴趣小组中去。我们还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报刊等,及时宣传优秀师生事迹,树立身边的榜样。
具体说来,各种活动的设计要实现“常规化、系列化、特色化”的总体要求。常规化:每年的体育节、科技节、合唱节、艺术节、读书节、戏剧节以及感恩报告会、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学雷锋系列实践活动、节日教育、军训汇演活动等。系列化:初一新生军训、建设节约型校园、法制报告会、运动会、乒乓球(篮排球)比赛、师生安全疏散演练、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系列活动以及大型主题教育活动。特色化:设立书画、舞蹈、合唱、棋类、综合实践、科技创新、阅读、写作、播音与主持、美工设计、编导等特色课。
巧手绘春色,文化铸校魂。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师生的情操,又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了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显特色,个性发展有路径
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学校办学宗旨的有力支撑。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设各种有益有效的校本课程,根据学生需要,进行科学评估,最终确定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确保课程与学校的育人理念相吻合。在此基础上,鼓励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当中。通过全体教师的参与,教师们认识教育资源的普遍性,逐步熟悉了课程的开发和形成过程,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甚至也发现了自己潜藏的优势,使每一位教师实现了由课程使用者到课程开发者的角色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先后设置的课程有科技创新、综合实践、手工制作、合唱、舞蹈、健身操、国际象棋、乒乓球、足球、书法、绘画、阅读、写作等30余种。
综合实践课
学校完善了课程开发与使用制度。将校本课程排进课程表,要求校本课程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研讨、评估。对学生的成果,及时报送、参赛、展览,并做到及时反馈总结。做到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让每一位师生真正成为最大受益者。
以学为主新模式,以生为本新课堂
坚持课堂主阵地,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永远是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要决胜课堂,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就必须探索课堂教学规律,遵循课堂教学规律。以学为主,“生本课堂”,着力打造“115”教学模式,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去,让每个孩子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学习,一定要关注学习的真实情景,关注学生行为的变化,注重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长久地保持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课堂教学。组织省、市、区级教学能手进行优质课、公开课的评选,全体备课组成员观摩研讨,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其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同名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及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追求教学艺术,提升课堂效率。
制度管理科学化,遵章守纪五中人
抓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老师在教学质量监测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监测试题难易程度,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监测方法采取纸笔监测、面试监测和实际操作监测相结合。监测类型为集中监测、随机监测、特长监测三种。集中监测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四项赋分。随机监测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项赋分。特长监测按比赛获奖、特长展示、大课间活动等项赋分。监测完成后,写出质量分析报告,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对于教师的课前、课中、课后和作业批改等各个环节,学校都制订了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的良好运行局面。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加快教改步伐,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化浸润苗茁壮,阶梯攀升谱华章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正是抓校风、树形象的关键时期。学校文化建设就成为我们特别关注的建设热点。好在全校师生上下同心,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学校有省、市级课题十几项,市、区级教学能手40多位。在2019年的区教学能手评选中,我校有多位教师再获“区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019年,聊城市“水城之星”颁奖大会、聊城市古诗词大赛、山东省“讲好中国故事”大赛、山东省“戏剧节”聊城赛区比赛、山东省曲艺文化进校园等大型活动依次在我校举行。学校已经步入了阶梯攀升的良性轨道,教育教学质量保持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的氛围日渐突出,比、学、赶、帮、超的文化氛围浓郁,教学亮点纷呈。全校形成了以“文化建设”促发展,以“五育并举”求质量,以“社团活动”为龙头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一套定位清晰、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学校文化体系。聊城五中将以规范化、示范化、生态化为目标,以全力打造全市城乡结合部初中教育新高地为己任,努力提升全体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位,再鼓劲,再努力,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