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道广成子 道教溯源六盘山

六盘山

六盘山茫茫苍苍,绵延起伏,从南向北,矗立在祖国大西北。走近六盘山,总是能和历史与传说不期而遇,翻阅这座山的历史,其实就是在阅读华夏民族历史的篇章。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来了,他们在泾渭之源、葫芦河畔,率领族人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在人类蒙昧时代的黑暗中举起照亮文明的火炬,迎来中华民族崭新的曙光;喜欢巡游的周穆王来了,别过在瑶池为他举行盛宴的西王母,驾着他的八骏马车,那么急切地来到了六盘山,一睹云山雾海、层峦叠嶂的芳容;千古一帝秦始皇来了,在平定六国、扫平八荒之后,登上六盘山,寻觅着长生不老的仙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来了,西巡六盘,远眺河西,把昔日不可一世的匈奴踩在脚下;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也来了,这位史学奇才同汉武帝一起登上了六盘山,将这座名山和汉武帝的赫赫功业在《史记》中做了记载;开国领袖毛泽东来了,高声吟唱着《清平乐·六盘山》,率领长征的工农红军从这里经过,去开创中华民族的灿烂新天地。

对于一代又一代帝王将相、才子名人的登临拜访,六盘山像一位阅尽千古沧桑、看透了世间变幻的隐士高人,迎来送往,宠辱不惊,安然而卧,神态悠闲。或许,也只有了解了六盘山的神奇后,才能尽释我们心中的疑惑,那就是为什么六盘山会引来如此众多的名人足迹?这片土地为什么能诞生如此神奇的华夏文明?

六盘山地区的中华民族先民们,在那遥远的时代,靠着勤劳的双手,开创了中华最原始最古老的文明。根据六盘山南麓的天水大地湾古遗址的发掘,六盘山地区的先民们是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中华先民,他们在大约一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粟,也就是我们今天还在吃的小黄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六盘山地区的先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开始了解风雨雷电、四季交替的原因,开始了解植物枯荣、生命衰亡的真相。隐隐约约地感觉这些自然现象都有着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人们要想获得大自然的恩赐,必须要遵循这些自然规律。这就为原始哲学、天文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们开始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学会借助自然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不断飞跃,这种探索为道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源泉,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源出道家文化的中医至今还为人们服务,道家注重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我们今天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源头,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古代思想体现。道家文化所崇尚的虚怀若谷、谦逊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今日之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深入人心。道家文化博大精深,没有道家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就像是一棵烂了根的大树。

六盘云海

六盘山地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中华民族文化“先由西北高原开始,逐渐向黄河下游发展,到了三代以下,便形成中原文化。这一系列的老祖宗大致都上推自伏羲画卦开始,以黄帝轩辕为中心,终以文王演绎八卦的《易经》哲学,奠定自伏羲,经黄帝,至于文王一系的学术思想,发源于西北高原,展开于黄河流域中心地区的文化。”这个被南怀瑾先生称为“《易学》学系的文化学术”,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伏羲女娲时期,民间传说伏羲是其母华胥怀孕十二年所生,所以伏羲的降生地叫成纪。纪,就是十二年的意思。成纪的大概地域范围,就在今天葫芦河、泾河、渭河流域的六盘山地区。后世的人们把先民的创造更多地集中在伏羲身上:他引导万民抛弃穴巢而定居屋舍,不吃生食而改用烹饪,告别裸身而穿上衣服,禁止杂居而推行嫁娶。伏羲创制古琴;以书契代替结绳;伏羲时有了春种秋耘的记时,创造了在当时最为发达的文化经济。伏羲画八卦对世界进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孕育了中国哲学的萌芽,是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根基,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以阴阳八卦而始,中经周文王演绎成六十四卦的《易经》,更成为一门世界性的研究科学,千百年来著述充栋,无数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以及平民百姓,都能从《易经》中寻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从伏羲女娲的传说可以看出道家文化与六盘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庄子,在他的《庄子·在宥》篇中,就记述了黄帝登鸡头山(也就是现在的六盘山),在六盘山余脉崆峒山问道广成子的故事,更加鲜明生动地印证了道家文化与六盘山的不解之缘。

远古的时候,在六盘山下的黄土高原地区,有一个著名的部落首领,用他的智慧和勇敢,维护着部落的利益和尊严,他南征北战,曾经率领自己的部族与中原地区的炎帝部落、东南方的蚩尤部族发生过激烈的冲突,这位部族首领就是轩辕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与炎帝的部落起源地就在发源于六盘山地区的渭水流域的支流妫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和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黄帝部族与炎帝和蚩尤部族的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使黄帝的名声更为显赫,并成为中原各部落的共同首领,加速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

根据《庄子·在宥》的记载:黄帝称天子十九年,他所创制的政令通行天下,黄帝是个圣人,对于宇宙万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着深深的思索,迫切想知道世界的种种奥秘。他听说有一位叫广成子的高人,住在崆峒山上,特地前去拜访。

黄帝来到广成子修道的山洞,恭敬地对广成子说:“我听说先生您学识渊博,知道宇宙万物的奥秘和道理。我今天特地来向您请教这些世间的真理,我想用这些宇宙万物的生存之道来辅助五谷生长,来养育我所管辖的人民。我还想让天上的日月星辰、世间的风雨雷电、四季的变化交替都相互协调,和谐发展,为人类谋取福利,让世间万物都健康生长,我应当如何做,才能达成这样的愿望呢?”

对于黄帝的疑问,广成子却不屑地说:“你所想问的,都是世间万物的粗陋外表,没有注重世间万物的精神和精华;你所想掌管的,都是世间没有什么用处的残存之物。自从你治理天下以来,急功近利,不顾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天上的云彩没有积聚起来,就盼着赶紧下雨;没有到秋天,就盼着谷物赶紧成熟,草木赶紧凋落。在你的治理之下,自然规律都被你破坏完了,你这样的帝王虽然聪明睿智,但心胸狭獈,贪念过多,你这样的人怎么能和你谈论宇宙间的至道真理呢?”

广成子看似拒绝的话,实际上已经讲明了道家崇尚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黄帝听了广成子的话,默默无言,满面惭愧,知道自己对“道”的认识太肤浅了。回去之后,黄帝把繁杂的政务交给手下的大臣,建造了一间茅草盖的屋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整整3个月之久,睡在用白茅草铺就的床铺上,在这3个月里,黄帝天天冥思苦想,思索着广成子所说的世间至道,终于有所领悟。于是他又前往广成子处求说至道。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从下风口跪着用膝盖走近广成子,以头触地行叩拜之礼,然后问道:“听说先生您知晓天地万物的真理,请问应该如何养生,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黄帝通过悟道,从盲目寻求改变外在客观世界转而寻求探索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是符合道家“天人合一”至道之理的。

听到黄帝这样问,广成子非常高兴,他从床上跳起来说:“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过来,我给你讲讲宇宙万物存在的永恒之道。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客观存在之道是很难讲清的,也是很奥妙复杂的。但是要想达到修持自身、完善自我的境界,必须要不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干扰,保持你心灵的纯净,不要让各种贪欲左右你的躯体,那么你就能开朗豁达,与世无争,那么你的身体自然就会健康快乐。一定要保持心情平静,精神清爽,不要让你的身体过分劳碌,不要让外界的诱惑扰乱你的精神,就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眼睛和耳朵不要被外界虚假的现象所迷惑,心里也不要想着各种贪念欲望,这样你的精神和形体就能合二为一,你的身体就能达到长生的目的。我要让你了解宇宙客观存在的各种规律和真理,世间万物都按照自己原定的轨迹运行,不依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所以世间的人们不要强行去改变自然规律,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自然,那么世间万物将自行健壮成长。我按照这样的方法修身养性,已经活了一千二百岁了,我的身体仍然年轻,富有活力。”

轩辕黄帝

听了广成子的话,黄帝感悟很深,他佩服地用头触地,说道:“先生您可以说和天地一样永恒了。”

从这篇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道家文化所崇尚的文化精髓,那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只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都和谐相处了,人类才能得到更大、更久远的幸福。

传说中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崆峒山是六盘山的著名余脉,为陇右名胜,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所谓广成子,是道家供奉的上古神仙。究竟有无其人,议论不一。这里引用南怀瑾先生《禅宗与道家》中的一段话,至少可以提高我们对此传说的深层次认识。“究竟有无其人,姑且不谈,然而道家人物的名号,也和佛家菩萨的名号一样,往往名号是代表一种内容的,那么广成子便是集其中国文化大成的意思。”而就其实质来说,黄帝所问之道实际上就是上古圣人伏羲所创立的精神和物质的先进文化。至此,我们也就揭开了蒙在“道”上的层层面纱,正因为黄帝问道,终于得道升仙,被道家尊为始祖,这也是道家被称为“黄老之术”的原因。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秦汉以来,基于道家追求长生的神仙思想,渐渐演化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原始道教。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佛教思想等互相影响,共同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参天大树。六盘山地区从道家文化诞生到发展壮大,都相伴相随。西晋时期,安定朝那(今宁夏彭阳县)人皇甫谧就深受道家文化影响,他倡导健身之术,发明了基于道家“经络之学”的针灸术,享有很高的名望。宁夏出了皇甫谧这样一位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名士,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六盘山与道家文化的紧密联系。

如今,人们走进六盘山更多的只是观山看景,然而,六盘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那几千年的文化相依相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绚丽。六盘山也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彪炳史册,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