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与重大意义研究

马红梅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控和督查等方面的任务,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与根本遵循。

(一)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结合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实践的结合是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特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理论与实践的集合体,不仅需要理念的引领,还需要在实践中取得实效。从理念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仅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具体表现,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始终坚持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实践层面来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基础上,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倡导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绿色城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针对全区水土涵养、水土保持、防风防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类型分区、项目化推进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我们在生存与发展实践中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行动要求。

(二)必须坚持辩证的生态文明发展观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要面对和解决的最为基本的关系,要解决好这一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必须坚持辩证的生态文明发展观。

1.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是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论断。辩证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及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可以说,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2.坚持辩证的整体发展观

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包括绿色在内的创新、协调、开放、共享本身就是一个统一整体,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与绿色发展的辩证统一中才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论是新发展理念的组成部分——协调发展理念,还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质上都是在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基础之上形成的科学理念和理性布局。

(三)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步伐事关重大。

(四)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一条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走向美丽中国的全新道路,也是一条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提供生态智慧和方案的道路,这条道路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生产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客观、理性地处理好这种关系,才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才能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高效而健康,也才能使人民群众追求的新文明形态得以实现。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一)切实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当前,宁夏生态环境暴露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环境问题,根子上是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问题。要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个“牛鼻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1.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绿色发展作为质量变革的重要内容,引导实体经济向绿色清洁方向转型发展,使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特征。工业上,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产业发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形成一批绿色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农业上,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服务业上,要加快发展环境友好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

2.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多年来我们走的是粗放的规模速度型发展路子,这是当时的发展阶段和认识水平决定的。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推动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导向、发展路径全面变革。宁夏目前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达到31家,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普遍存在小、散、弱、低的情况,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是太高;要坚持分类指导,从发展定位、政策措施、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园区整合,着力打造和培育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示范性园区,使其成为宁夏转型发展的有力引擎。

3.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宁夏经济转型的根本出路就是创新驱动,要更加注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科技、人力资源等创新要素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强大动能。要坚持走开放创新、特色创新之路,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与东部科技强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创新合作,共享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引导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力度,大幅提高生产绿色化程度,培育有竞争力的创新集群,推动生产方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转变。

(二)深入实施“三大行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铁腕整治环境污染,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宁夏各项工作的重点。

1.铁腕治污

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整治并重的原则,聚焦燃煤污染、烟尘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工业废弃物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零容忍、硬碰硬、动真格,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亮剑,确保各项减排措施不折不扣得以落实。特别是要综合整治重污染行业企业,对一些偷排“红汤黄水臭气”的企业,绝不能心慈手软,要坚决叫停、依法处理。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和立场绝不能含糊。

2.全民动员

环境治理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抵制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要完善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制度,广泛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提升环境质量的积极性,把公民环境意识转化为保护环境的意愿和行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

(三)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要从宁夏脆弱生态的实际出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立健全耕地、草原、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不断扩大绿色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1.坚持规划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必须全面落实空间规划确定的重大原则和发展战略,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和控制性指标,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在规划问题上,要坚决防止“翻烧饼”,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能朝令夕改,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2.坚持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在“山”上,要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为重点,建设好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特别是要严格落实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方案,做到措施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切切实实把宁夏的这些山保护好、修复好。在“林”和“草”上,要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快全域造林绿化步伐,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统筹推进荒山荒漠、平原绿洲、城乡通道造林绿化,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有效保护草地生态系统,防止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在“田”上,要严格保护耕地,开展轮作休耕试点,持续抓好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功能。

3.建设绿色城乡

加快银川都市圈建设,大力推进城镇绿色化,城市建设要预留生态空间,加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城市绿廊建设,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所有县城和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打造一批生态特色小镇和乡村,建设绿色美丽家园。

(四)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通过改革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1.完善体制机制

推进统一履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职责体制改革,建立依法独立开展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要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全区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流域上下游市级政府间实施补偿。要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等试点,提高资源价格,形成市场化程度。要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谁损害,谁赔偿,绝不把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

2.要提高生态环境法治化水平

全面修订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与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不相适应的内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保护地方立法。要强化执法监督,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和惩处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尤其是基层环境保护力量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素质和能力水平,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组织领导,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有序开展的进程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发挥领导干部作用

重视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并发挥这个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是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取得重大成果的有效经验和重要方法。生态文明建设也不例外,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上行下效”带头作用的发挥,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人民生态权益的关键性因素。

1.领导干部必须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责任最大,作用也最关键。要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上来。要把生态挺在前面,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2.领导干部必须提升认识水平和执政本领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曲折过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认识到位,还要能力、本领过硬。增强在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打好环境污染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能力和本领,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位

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务实苦干,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不折不扣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1.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

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这个“牛鼻子”,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加快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较真碰硬,追责问责,集中人、财、物,重点抓、主要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突出问题整改、贺兰山等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黄河母亲河保护、秸秆焚烧治理等重点工作任务,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2.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考验领导能力,也检验责任担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跟踪督察、目标考核和问责追责力度,对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出现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严肃问责。

(三)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1.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生态文化、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和灵魂,生态文化除了物质方面的内容以外,还有制度和精神方面的内容,其中,精神方面的内容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内核。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就是让生态文化甘露滋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推动者,成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推崇者。

2.加强生态环境国情区情教育

加强生态环境国情区情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生态环境国情区情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和干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和干部的各类生态文明培训教育中逐步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3.加强生态文明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的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产业人才、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规划,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生态科技专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统筹整合专项资金,稳定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明确生态环保领域主体责任,积极推广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竞争性分配,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区、市、县三级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统筹整合既有生态环保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改革顺利推进。

作者简介 马红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