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经济发展报告.2021
- 宁夏社会科学院
- 16212字
- 2021-12-22 18:38:54
宁夏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研究
段庆林
2019年12月,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首先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宁夏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统领美丽新宁夏建设。
一、从当前形势看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必要性
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区情和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需要必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从需求侧“三驾马车”来看。宁夏在2008年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之时,就已经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近些年更是遭遇逆全球化浪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开放引领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增长奇迹,目前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出口波动加剧,外贸依存度下降。随着投资效率降低,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加上严格控制政府债务、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民营经济投资在产能过剩形势下开始减缓。投资增长减速是经济紧缩的重要因素。消费是相对平稳的因素,但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减速,消费也开始明显减缓。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三驾马车”均出现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传统增长模式面临困境,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作者简介:段庆林,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西北区域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宁夏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等。
(二)新发展理念要求必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我国长期形成了“唯GDP主义”的政绩观,经济高速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消耗都非常巨大。通过低价征收土地形成土地财政,为工业化、城市化积累了资金,却不利于人的城市化。值得注意的是,以土地财政为特征的财政动员能力的下降。近期房价过快增长,与货币宽松政策有关,应适当控制房地产价格暴涨倾向,不能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潜力。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来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多元目标,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是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举措。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央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建议都把“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治区党委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四大提升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都将有效地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以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三)宁夏区情决定必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必须深化对宁夏区情的认识,建立在宁夏区情基础之上。宁夏山川差距显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是新时代主要的社会矛盾。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自治区也积极建设宁夏黄河生态经济带,宁夏区域发展面临新课题。宁夏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优化经济结构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宁夏发展面临新形势,必须在深化区情认识的基础上,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先行区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全面展开。重点抓好五项任务:以深化结构改革为主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推进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以扩大国内需求为基点,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坚持绿色发展为途径,推动先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实施民生“四大提升行动”为抓手,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在此对宁夏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分别研究如下:
二、坚持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重点,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理论,经济增长速度由技术进步速度、资本投入速度、劳动力投入增速共同决定。
(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2021年经济工作八大任务之首。自治区党委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宁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宁夏经济增长面临的矛盾主要在于供给侧,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方法纠正要素配置扭曲,达到结构调整目的,扩大有效供给。2020年,宁夏减税降费130多亿元,清欠民营企业账款68亿元,新增贷款600亿元,投放纾困基金39.3亿元。在“三去一降一补”中,要重点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在疫情防控之际尤其注重降低企业负担。
二是以改造传统产业为基础。宁夏产业以煤电化等传统产业为主,立足于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改造传统产业,要依靠信息技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企业生产自动化、装备数控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要依靠绿色技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形成绿色标准、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要促进产业融合,通过高新技术渗透、产业间延伸、产业内部融合等,加快融合发展。
三是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强区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产业转型升级。银川市积极打造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苏银产业园等园区,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高端产业集群,建设千亿级升级版园区。石嘴山市做大做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多元合金四大产业集群,积极建设智能制造、锂电池、长链聚酰胺、香精香料、光敏材料、河东奶牛养殖基地及乳制品深加工等专业园,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要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寓于产业投资之中,努力延链、补链、增链、强链,提升产业分工地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像中卫沙坡头黄河宿集那样注重业态创新,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设宁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宁夏曾经是西部地区最早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的省区,近年来宁夏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在130万公顷左右,水浇地比重有所上升,农作物播种面积从2011年的120.6万公顷减少到2019年的115.3万公顷,粮食作物面积从2007年的84.4万公顷减少到2019年的67.7万公顷。近10年来,宁夏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37亿千克水平,但稻谷、小麦产量从2006年的7.66亿千克、8.33亿千克减少到2019年的5.5亿千克和3.46亿千克,尤其是小麦产量大幅度减少,玉米等饲料粮显著增加。2020年,宁夏粮食总产量达到38.05亿千克,实现“十七连丰”。中央提出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守住宁夏平原耕地红线,优化种植业结构,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和农产品保障能力。
(二)增加有效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消费的贡献率,净出口的贡献率最低。近年来,宁夏投资边际效益持续下降,必须在增加有效投资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2008年以来,宁夏陆续出现了进出口额、投资和消费及其总需求的下降,出现过剩经济,经过多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逐步趋于新平衡。但2020年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巨大,中美贸易从摩擦开始出现脱钩的危险。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六保”和“六稳”,其中稳投资是重要方面。2020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解决居民就业和民生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都需要经济增长支撑。投资对宁夏经济增长影响大,对稳定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我国各级政府掌握着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经济发展负有艰巨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不搞强刺激,有效防止了政府债务风险。2018—2019年,宁夏工业、基础设施、民间、房地产投资都出现了负增长。2020年,宁夏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扭转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面对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中央强调必须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应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起到保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二是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企业是投资的主体。减税降费是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疫情对餐饮、旅游、酒店等消费类服务业及其就业影响较大,疫情将使经济全球化及其供应链发生重整,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才能充分发挥复工复产作用。2021年经济进入全面复苏阶段,要保市场主体。要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它们是就业的主要贡献者。要充分利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发展。
三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内需包括国内投资和消费,要强化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有效结合、相互促进。“两新一重”建设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中国是日益重要的国际大市场,并成为国际企业的目标市场。当前国外市场形势复杂严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将有利于扩大对宁夏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国务院办公厅也已经发布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可以促进对宁夏出产的羊绒制品等高端消费品的需求。
扩大内需不能建立在赶储蓄出笼上,居民储蓄是相当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保命钱。2020年下半年宁夏需求恢复滞后于生产恢复速度,关键是城乡居民就业和收入受疫情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内部阶层收入差距较大,要着力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稳定未来收入预期,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代化和创新型国家,逐渐形成国内消费—制造—资源的经济内循环,形成哑铃型的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结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从小康社会向高收入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三)稳定劳动力供求关系,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宁夏人口自然增长经历了1965年以前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随着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医疗卫生条件大幅度改善,进入1965—1982年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1982年以来逐步走上了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逐步降低阶段。2011年,国家逐步实行二孩政策,平均出生率为13.3‰,死亡率为4.8‰,自然增长率为8.5‰,人口增长进入相对平稳期。出生人口数从2015年以来略有上升。宁夏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消失,目前育龄妇女节育率仍然高达91%以上,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
建议争取在宁夏率先放开生育政策,争取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的政策,鼓励适当提高妇女生育率,努力促进人口结构相对稳定。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鼓励进城农民工和城市间流动人口落户就业,适当放宽对政府退休官员和科技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宁夏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以质量弥补数量不足。
逐步通过机器人等,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效率。
三、坚持以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宁夏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的重要抓手。中央强调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对当前和“十四五”时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建设,不在于投资规模大小,而是应该把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宁夏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处于落后状态,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老基建”还是“新基建”都非常必要。
宁夏高铁建设相对滞后,在银西高铁建成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包银高铁、中兰客运专线、银巴铁路建设。宝中铁路固原至中宁段扩能改造(二线),速度只有120公里/小时,且宝中线主要是作为货运线,对改善宁夏南北客运交通作用有限。建议宁夏与甘肃协同促进兰太(兰州—固原—庆阳—延安—太原)高铁提前立项,将固原市纳入全国高铁网络,联通银西高铁和西兰高铁,有利于银川、西安、兰州等开通到固原市的旅游专列,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宁夏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联系紧密,要加强银郑高铁前期研究,充分利用太中银铁路改造缩短进京距离,争取纳入国家中长期及“十四五”铁路规划,尽快缩短到北京、郑州、青岛等地的运行时间。
国家赋予宁夏开展黑山峡工程前期研究任务,自治区党委也已经列入“十四五”规划,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视察宁夏讲话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化黑山峡工程和先行区建设研究。前期研究要充分发挥水利部、黄委会和国家级工程科研单位的牵头作用,加强与甘肃等周边地区在方案协商方面的力度,把黄河黑山峡工程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结合起来,尽早达成共识。水资源依然是制约西北地区发展最主要的因素,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原则,切实解决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宁夏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改委提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2020年2月28日,恒大研究院任泽平研究小组发表了《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提出“新基建”概念。3月1日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将“新基建”定义为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本文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网络、数据中心五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2019年宁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数跻身全国十强,位列西部地区首位。
新型基础设施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成本中电费高达45%左右,宁夏具有电力和气候、土地等优势,也符合优化数据中心区域布局的要求。宁夏中卫西部云基地、银川iBi育成中心、宁夏中关村西部云基地汇集了一批国内外大数据龙头企业,要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数据安全和数据人才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和平台体系,鼓励企业将信息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和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降低企业网络使用成本,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App,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5G商用基础设施建设。
(三)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科学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推动山川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高度重视宁夏沿黄城市群的战略地位。中央把宁夏沿黄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作为国家级城市群,两大城市群是胡焕庸线以西最具战略价值的城市群。在历代西北地缘战略中,甘宁青特别是兰州、银川、西宁是经营西域的战略咽喉要地。清初康熙平定噶尔丹时把宁夏作为粮草转运基地和后方大本营,清末左宗棠收复新疆时设兰州制造局,把兰州作为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粮草转运基地。银川—兰州—西宁历来是稳定西北的战略线,对保持新疆、西藏、内蒙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宁夏沿黄城市群具有优良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应该适当布局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军民融合产业。
二是促进宁夏四个层次的区域一体化。2020年,宁夏城镇化率达到61%。宁夏区域一体化可以划分为四项任务,以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为目标,重点是人口合理流动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层次最关键,要以宁夏沿黄城市群为抓手,努力提高宁夏沿黄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第三,建设银川都市圈,重点是将银川市作为总部基地,与宁东、石嘴山、灵武、吴忠等制造业基地的分工问题,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农业的任务。第四,以3个组团式大城市建设为起点,促进银川—贺兰—永宁—宁东—灵武、石嘴山—平罗—惠农、吴忠—青铜峡等相邻城市同城化,从而在银川都市圈内形成大都市连绵区,把相邻小城市组合为3个大城市。
三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宜居化的大银川。2019年,银川市经济首位度高达54%,位居全国各省会城市首位。银川市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发展高质量、城市国际化、生态园林化、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走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宜居化道路。银川市城区的产业实力相对不强,要争做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建设创新型地区,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水平。城市国际化要求不断增加城市在经济流、信息流及整体文化等方面进行跨国界的交流活动,从而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最终形成国际性城市。银川市国际化要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以科学、文明、民主的知识为纽带。银川市生态化应以贺兰山东麓、典农河、唐徕渠、黄河金岸等生态走廊为基础,建设生态城市和绿色低碳之城。作为西北地区宜居城市,应该对标成都等宜居城市,强化宜居、休闲、旅游、文化、智慧城市等职能,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争做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充分发挥在沿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作用。
四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房地产业着墨最多的一次。主要政策是重点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高度重视大城市租赁住房建设,从控制房价过快增长解决购房问题到加快租赁市场建设解决住房问题,从土地供应上给予租赁住房建设倾斜。
2011—2018年,宁夏土地购置面积从554.7万平方米减少到144.9万平方米,而土地购置价格从亩均36.3万元增加到367.8万元,短短7年内地价增长了9.1倍。银川市作为西北地区最为宜居城市,商品房价格相对较低,近几年随着“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创造了巨大的购房需求和购买力,大型房地产企业入驻宁夏,土地价格暴涨。2020年1—11月,宁夏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7.3%、12%和25.8%。2020年6月以来,宁夏银川市新房价格环比涨幅连续多个月全国第一,引起极大关注。9月,银川市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市场调控8条政策措施,明确增加住宅用地供应量,以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必须坚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原则,建设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历史重任,并对宁夏如何建设“先行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宁夏黄河流域“先行区”比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范围更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将宁夏全境作为“先行区”的更为宏伟的历史使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宁夏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是宁夏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必然选择,是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的客观要求,是保障国家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把“先行区”建设成为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
形成一带、双极、三区、多点状多走廊多环形的发展新格局。一带,是指以黄河宁夏段为主轴和依托,建设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双极,是指形成以银川市为核心的沿黄生态经济带和以固原市为核心的大六盘山生态保护区的绿色发展双极空间结构;三区,是指将宁夏划分为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封育保护区、南部水源涵养区等三大生态区域,实行分类治理;以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一河三山”为生态坐标,形成贺兰山东麓、黄河金岸、典农河—阅海、清水河流域等生态走廊,以及以六盘山、罗山为核心的环状生态发展带,充分发挥主要城市和各县城的点状网络支撑作用。
积极参与推动黑山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战略水资源支撑。“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治理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多年来黄河上游宁蒙段出现了季节性泥沙淤积,有形成“新悬河”的危险。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据水利专家介绍:整个黄河由两坡三平共两段组合而成。其中,上段由“河源+青甘坡地+宁蒙平原”组成,黑山峡水库位于坡脚,负责上段总调节;下段由“晋陕坡地+下游滩地”组成,小浪底水库位于坡脚,负责下段总调节。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可以与上游龙羊峡、刘家峡等形成水沙调节体系,对调节黄河上中游水沙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要继续深化对黑山峡工程前期研究。
(二)加大自然资本投资,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落实《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保护治理规划(2020—2025)》,加强黄河流域、清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贺兰山、罗山、六盘山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屏障体系建设,形成“一带两河三山”的生态屏障格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因黄河而兴,打赢新时代黄河保卫战,是事关千秋万代的民生大计。应以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为核心,严格保护世界灌渠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树立山水田林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
加大自然资本投资。加大对林业发展、水资源保护、湿地保护和草原保护、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建设,以及土壤治理和沙漠治理等方面的投资,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工程。关注空气污染、水污染等治理,努力提高环境生活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弥补生态建设欠账,降低自然资本对发展的制约。积极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三)以绿色制造体系为核心,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是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发展方向。宁夏环境质量重点,是工业污染问题治理。工业对环境污染治理是最大的难题,而沿黄地区又是工业污染的主要地区,沿黄生态经济带和银川都市圈“三废”排放量分别占全区总量的91.2%、80.8%,这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难点,要以传统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为抓手,必须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绿色产业链,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绿色产业支撑。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
五、坚持以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相互促进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切实补齐开放不足这个制约宁夏发展的突出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开放不足是制约宁夏发展的突出短板”,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为宁夏指明了更高水平开放的路径。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落实,提出了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的措施。
宁夏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3.5%提高到2006年的15.8%。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宁夏进出口额波动大,外贸依存度有下降趋势,2019年降低到6.4%。从2012年以来,宁夏进出口额规模扩大,除了宁夏开放取得成绩之外,还有一些外地生产、宁夏海关结算的数据计入了宁夏进出口额的缘故。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地产品出口影响较大。宁夏对外开放短板还表现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少、吸引国外旅游人数少等方面。
图1 1998—2019年宁夏外贸进出口额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基本是开放引领发展战略。从沿海开放、沿边开放到内陆开放,宁夏对外开放相对滞后。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支持宁夏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而此时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发生。这场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至今都不能彻底走出,并形成了逆全球化等思潮。如今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经济脱钩和技术脱钩的威胁,都将会使中国开放面临新的变局。中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近些年更多地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开放引领战略转为创新驱动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近期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是基本国策。
宁夏如何切实补齐开放不足这个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结合对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分析,立足宁夏区情,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坚持更高水平的全面开放。中国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国,党的十九大提出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宁夏应该强调全面开放。新一轮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开放,强调扩大服务业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宁夏要培育国际国内竞争新优势,找准全面开放的着力点,主动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及其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
二是切实解决内陆地区经济密度、运输距离和市场分割三大劣势。宁夏是全国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内陆地区开放,一般面临经济密度小、运输距离长、贸易壁垒大等劣势,如何规避和弥补劣势,对内陆地区发展非常重要。宁夏要在创新内陆地区开放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必须加强宁夏沿黄城市群建设,提高人才集聚水平,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强化产业集群集聚。提高银川综合保税区服务能力,用好航权开放等政策。打破贸易壁垒,加强与主要市场的互联互通,发展跨境电商,努力降低内陆地区物流成本。
三是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宁夏处于亚欧大陆桥沿线,但通欧班列主要是重庆、成都、义乌、杭州、郑州、西安等对外开放高地。宁夏缺乏开放型产业体系,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有产业支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宁夏对外开放,要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开放型、外向型产业体系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培育开放型市场主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国际国内合作,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
四是优化多层次全面开放平台。宁夏主要向美国、日本、印度、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矿产加工品、羊绒及其绒线、服装、原料药等。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进口高端设备,从加纳、南非、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矿产品、牛羊畜产品等。中国香港在宁夏进出口中占一定地位。宁夏与西亚、中亚的经贸交往并不多。宁夏经贸平台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带一路”或全面开放新平台,适当恢复宁洽会等职能,加大面向国内外的招商引资。
五是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宁夏货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2008年货运周转量中铁路运输还占69%,到2019年已经下降到30.1%,主要是原煤、原材料等大宗产品外运减少。在国营“铁老大”和私营公路运输公司竞争中,公路运输以其无缝对接的灵活性、较低价格成为首选的运输方式,公路货运周转量比重从25.7%提高到61.1%,说明一些长途货运也越来越采取了公路运输方式。但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中公路运输量却在减少,减少了40.3%,民航运输成为客运和货运增长最快的运输方式。长途客运和货运将会快速增长,高铁将会使铁路中等路途的客运比重提高,区内短途客运中公路方式具有一定优势,部分将会被高铁替代。宁夏建设开放大通道,主要是面向北京、西安、兰州等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宁夏目前已经开通银川至中卫城际铁路,特别是银西高铁已建成开通,“十四五”时期也将建成包银高铁、中兰高铁,将大大提升银川市对庆阳、乌海等地区的辐射能力。提高宁夏南北客运速度,重点要积极促进甘肃提出的兰太高铁早日立项,通过定西—固原—庆阳线路,将固原纳入西兰高铁、银西高铁网络,强化西安、银川、兰州三大中心城市到固原的快捷性,为固原发展旅游业等创造条件。另外要加快宝中铁路扩能。应该提升银川市在航空、高铁网络中的地位,强化中卫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的地位。宁夏进出口都以原材料为主,决定了天津港在宁夏对外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应该继续扩大惠农陆路口岸辐射力。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对外贸易的便利性。
表1宁夏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输量分析
资料来源:历年宁夏统计公报。
六是重视对内开放。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扩散之际,中央作出重大决策,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既坚持对外开放,又作出必要战略调整。宁夏应该更加重视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宁夏国内省外销售额和购进额都远远多于对国外的进出口额。国内市场是宁夏最大的市场。重视对内开放,还基于当前所面对的国际经济危机环境,中国市场超大规模,成为各国企业抢占的目标市场。国内市场贸易壁垒少,也是宁夏招商引资的主要来源,高度重视东西部科技合作,加强国内经济技术联系,是宁夏重要的选择。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对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在能源、化工、商贸等方面合作,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宁夏补齐开放不足这个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要在发展思路上、体制机制上、着力点切入点上、投资营商环境上、政策措施上等都有新突破,努力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市场化改革宗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以顶层设计为主,改革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纷繁复杂,改革的边际效应也出现了递减的趋势。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以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为着力点的新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如下几点:
一是高度重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保障和稳定优势。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关键是如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中国的政治稳定主要依赖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进城务工失败后农民可以返回农村务农,土地是农民最后的保障。目前农村土地确权及其三权分置,鼓励耕地向规模经营大户和企业集中。在经济新常态、国际经济危机和疫情影响等形势下,保持社会稳定非常重要,要给进城农民保留退回农村的后路。
二是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央和自治区已经出台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非常必要和迫切。要以厘清科技产权边界、确立科研机构的法定地位、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等三大关键为突破口,围绕重点产业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建立以成效为导向的项目管理机制,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提倡重视业绩,人才、经费、资源等不要过分向学位、职称倾斜,精简各类繁多的人才称号工程等。要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避免科研人员陷入报账等繁琐事务,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度精简政府管得太多的事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造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利共赢的政商共同体,放宽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优化金融、税收、工商等服务,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优良营商环境。
六、坚持以共同富裕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曾经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四个提升行动”是最为集中解决收入不平衡问题的再分配计划。我们必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进包容性增长。
(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2020年岁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给予刚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贫困县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2013年以来宁夏陆续脱贫的50多万贫困人口,依然面临返贫的风险,如今脱贫者持续增收的难度增大,农户因能力和健康问题致贫和返贫的风险增加,少数农民工因权利缺失将可能成为相对贫困阶层,农村老人和儿童留守人员问题突出。要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分类制定产业扶持、区域开发、公共服务、防止返贫、城乡改革等类型的政策。要强化产业扶持措施,以农业工业化、产业融合化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以城乡相互开放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公平交易。鼓励乡贤返乡创业,提高乡村价值。要重点监测返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巩固扶贫成果,继续补齐全面小康社会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发生历史性转移,要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衡过渡。农村是全面现代化的短板,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乡村振兴是基本解决区域贫困之后支持欠发达地区的重要举措,要把脱贫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县。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提高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交通物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保护传统村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补齐农村污水处理短板,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体系。
充分重视产业脱贫富民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大规模脱贫主要依靠经济增长的带动,目前依然面临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从小康到富裕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对丧失劳动能力者的生活保障水平。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克服“等靠要”思想。
(二)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从微观分配来看,2013—2019年,宁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598.7元增加到12858.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从39.9%下降到38.6%,经营净收入比重从45.6%下降到38.7%,尤其是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比重从34.6%下降到24.6%,农民打工机会减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下降,尽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率逐年提高,但转移性收入比重从12.8%提高到19.2%,对收入增长贡献率高达29.6%。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减速,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从64.6%下降到56.9%,经营性收入比重从11%提高到16.4%。近年来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对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影响较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逐步提高工资性收入比重和农村农业经营规模化水平。从宏观分配来看,根据《宁夏投入产出表》分析, 2007—2017年宁夏GDP中,劳动者报酬比重从45%提高到51.4%,生产税净额比重从13.1%下降到11.5%,固定资产折旧比重从19.9%下降到13.4%,营业盈余比重从22.1%提高到23.6%。说明劳动力报酬刚性增加,政府减税降费效果明显,企业盈利水平略有提高。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对高收入税收调节,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宁夏教育资源在山川、城乡之间分配不均衡,高中、大学毛入学率依然较低,分别为93%和52.6%,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非常稀缺,要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教育公益化原则,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区,通过线上教学弥补线下师资力量不足。此外,也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适应性。
大力实施全面健康水平提升行动。2020年,宁夏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1岁,低于2019年全国平均水平(77.3岁),宁夏制定的人均预期寿命“十四五”目标是“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035年远景目标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一项加快发展才能够追赶的高目标。要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健康宁夏行动的意见》《健康宁夏行动(2019—2030年)》,全面推进健康宁夏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医疗资源努力向农村、向边远山区倾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变“以药养医”利益格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市县级监测救治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医疗联合体,提高医疗资源效率;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推广远程医疗。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建设自治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养生、治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大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宁夏通过吊庄移民、工程移民、易地搬迁、生态移民等方式,将100多万人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引黄灌区,大大改善了群众饮用水安全及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享受医疗、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便利,但迁入地各项条件差异较大,也形成了红寺堡等低收入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大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百万移民生活的关注和关心。要做好易地搬迁移民后续产业支撑工作,切实解决土地贫瘠、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等问题。做好对移民的后续帮扶工作,稳妥解决户籍、医保、教育、医疗等转接问题。支持红寺堡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示范区。增强自我发展动力,巩固扶贫成果,达到提升收入、实现致富的目标,逐步解决移民社会融入问题,今后更多地支持自发移民和人口自由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提出了“三个着力”的重点任务,其中着力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重点,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基础,着力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是保证。自治区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守好“三条生命线”是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必须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地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公报[N].宁夏日报,2019-12-07
[2]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宁夏日报,2020-12-14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新华社,2020-12-18
[4]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宁夏网络广播电视台,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