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耘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探微
- 何伟
- 4981字
- 2021-12-22 18:10:41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兼有多项正向教育功能的教学活动。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道德伦理意识的学习认知过程,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也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和养成过程,融会贯通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价值导向的学科系统。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不知”与“知”“知”与“情”“知”与“行”三对矛盾。这三对矛盾的依次解决,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呈现出“明理、激情、导行”三个紧密相连的、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发展阶段,这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力争达到的三重境界。只有这三重境界和谐统一,才能最大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明理
“明理”,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内容,明白道理,形成观点。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第一重境界,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的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理呢?我认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重点放在说理上。
1.坚持真理,把“正道理”讲准。
这是教学的原则性问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涉及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原则与规范,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教师必须把这些“正道理”讲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切忌信口开河随意讲,曲解原意庸俗讲,道听途说胡乱讲。
2.联系实际,把“大道理”讲实。
思想教育离不开大道理。大道理是具有根本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立身做人的原则。但大道理较抽象,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观点,学生就不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实”字上做文章。一要重视实证,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史实来论证人类发展的趋势。二要贴近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居民生活的改善、当地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面貌的变化、国家机构改革等事实中悟出社会发展的轨迹。同时,也要讲清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是“添砖加瓦”的基础工程。三要注重实效,允许学生存疑质疑,摸准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加以疏导。
3.利用媒体,把“浅道理”深化。
如遵规守纪这一道理,从幼儿园到高中,天天在讲,时时提及。怎么才能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并在行动上落实呢?经过精心设计,利用影视媒体,我首先播放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片断,引导学生讨论马谡被斩的原因。然后请一名学生简述邱少云的故事。最后播放了“驻澳部队协助救灾一瓶水一盒饭都不取”的救灾现场画面。澳门遭受台风“天鸽”袭击后,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请求,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澳门驻军协助救治灾害。驻澳门部队营长朱毓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官兵自带装备、纪律严明,冒着酷暑天气清理路障和垃圾。澳门的市民非常友好,很多人还给官兵送水送盒饭,但由于严格的纪律要求,官兵一瓶水都没喝,并向民众做好解释工作,获得澳门市民好评。解放军驻澳部队从8月25日起投入协助澳门灾后的各项援助和建设工作,行动迅速、成效显著。经过连续3天3夜的奋斗,截至8月28日上午7时,驻澳部队共完成澳门半岛十月初五街、河边新街、高士德大马路、新桥、凼仔广东大马路等11大区域的灾后清理任务,累计面积约107.6万平方米,街道总长约12.05万米,截锯拉运约680棵树木,运送约700余车垃圾。驻澳部队纪律严明、不辞劳苦的救助行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体会到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共赴危难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如果不守纪律,不按规章办事,就会堤毁、家破、人亡。学生们深切体会到遵守纪律,是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是现代社会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
4.知难而进,把“难道理”讲透。
所谓“难道理”,往往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认识上的模糊问题、是非难辨的复杂问题、不易回答的重点问题。中学生科学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受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容易形成偏激乃至错误的思想观点。如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学生就提出这样的疑问:“现在党内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该怎样理解共产党还是伟大光荣的政党呢?”对此,教师不能回避,而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用辩证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冷静思考分析,把原因弄明,把是非分清。十九大报告在党建领域的新思路突出体现为三个“首提”——首提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首提“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提“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些论述代表了党建工作新思路,透露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磅信号,蕴含深意。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等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推进党建工作取得新发展。
5.言正辞严,把“歪道理”驳倒。
要上好思想政治课,还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要把在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的“歪道理”驳倒。比如有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大学毕业生还找不到工作,“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为此,我专门组织了一次课堂讨论,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这样的例子,但是,每一个热血青年必须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从长远来看,只有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站稳脚跟。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怎么能够平地盖高楼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哪来的知识基础去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并取得长足发展呢?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我们的意识还停留在依靠父母的层次上,那么人生还未起步,就已经输了。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大家只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中途辍学去创业,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年仅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百科全书,甚至在天文,地理、历史等众多领域都达到了精通的程度。而从事计算机软件行业数十年,比尔·盖茨所读的各类书籍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经常有已经毕业的学生在纵观世事后感慨: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骗没脑子的人的。对歪道理教师不能回避,更不能任其蔓延,必须用科学的理论予以驳倒、驳透,树立正确的观念。
“明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师生教与学的双向活动,除了发挥教师解疑释难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学、自问、自议、自辨,达到理解教材、明白道理的目的。
二、激情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德育影响时,他们的情感和态度起着重要作用,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德育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因为情理是相通的,情不通则理不达。所以激发情感、感悟共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第二重境界,是对前一种教学境界的延伸,是思想政治教学取得成效的切入点。
1.以理激情。
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照亮心灵的阳光。讲清道理,明白事理,晓之以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如为了讲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我曾让学生搜集材料、展开辩论,懂得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并引导他们思考今天中国的发展该走什么道路,我们从中应起什么作用等问题,促使他们从内心上接受这一理论并站在更高层次上审视自己的学习活动。这一方式较利于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且更有利于理论的掌握和运用。
2.以情激情。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一下可以影响别人,使人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其中语言是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的载体。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感染,很大程度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富有变化的语调来传递的。因此教师要驾驭好语言工具,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打动和感染学生,动之以情,从而激其情、促其思、凝其力、聚其神。
3.以境激情。
激情,还需要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育环境,化境为情,融情入境,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如讲授“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时,我在教室正上方悬挂一面五星红旗,黑板正中画一幅中国地图,把写有56个民族名称的小纸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56个民族是一家”的背景音乐中把小纸片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开始讲解课本内容。在讲到“祖国的神圣领土如香港与澳门曾经或继续被外国侵略者占领”时,我播放了1997年6月30日晚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片断。当学生听到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沮丧无奈地离去,看到英国的米字旗落下而五星红旗高高升起的镜头时,掌声雷动,欢呼雀跃起来。此时此刻,无须老师赘言,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取得了很好的情境相融、以境促情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一阶段,学生有了强烈的情感共振,但还缺少持久的意志力,教学和境界还需向导行延伸。
三、导行
“导行”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情况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促使学生积极践行。这是教学活动向更高层次的延伸,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如果教学达到辨析导行、学以致用的境界,学生知行一致、言行统一,也就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了知识能力到学科素养的提升。
怎样促使学生积极行动付之于实践呢?应该说学生优良行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其中起到“龙头”作用。
1.强化目标,导入激励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多维结构系统,由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构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目标。制定目标,不要好高骛远,可从最基本的“一日常规”“十大规范”等身边的小事做起。实施目标,不要求一步到位,而要求持之以恒。目标考核,是现行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的薄弱环节。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每周一评“优秀行为奖”,每月一评“最大进步奖”,每学期一评“最佳达标生”,并把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按一定比例折合记入政治课总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最后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立规明纪,保证约束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外化为学生行为、内化为学生品德,还需要立规明纪,加强督导。要与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以制度来保证和约束学生的行为。
3.树立榜样,培养感召力。
法国的朱贝尔说过:“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中学生上进心强,不甘示弱,先进人物的行动会对他们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我们既要选择孔繁森、徐虎、黄大年、廖俊波等优秀先进人物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要注重教师的自身典范作用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鼓动他们。学校有位班主任老师了解到班上一名家境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后,默默资助该生三年直到毕业考入大学深造后。以此为典型事例,我在学生中组织了一场“雷锋精神在哪里”的讨论会,有的学生还写出了《这件小事说明了什么》《让我们都来做这样的“傻子”》等政治小论文。由于身边的榜样更具有影响力,后来在学校团委组织的各项募捐活动中,该班同学显得更为踊跃。
4.积极实践,形成辐射力。
组织社会活动需要一定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活动载体选得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延伸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开学初组织“当兵一周”学纪律,冬季来临组织“结对助老”倡新风等社会实践或者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转化为内在的意志和信念。特别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学生在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与舆论的赞扬,容易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并形成一种辐射力,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当然,青少年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光靠政治课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配合,凝成聚合力。
总之,“明理、激情、导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重境界。“明理”是教学的着眼点,“激情”是教学的切入点,而“导行”是教学的着力点,三者密不可分,融会贯通,梯次渐进,相辅相成,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忽视任何一环,都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