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校学员资政报告: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第49期中青班学员调研报告集
- 郝彤主编
- 5818字
- 2021-12-22 17:45:36
用“互联网+”推动石嘴山市创新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刘 强
“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简称,从定义上来说,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未来,互联网将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互联网+”对石嘴山市来说,将是其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2017年7月,石嘴山市正式提出建设互联网城市,打造西部“互联网+”产业融合与创新应用先行区和示范区,这是打造“石嘴山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对加快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一、石嘴山市“互联网+”发展现状
(一)石嘴山市信息基础设施已满足发展“互联网+”的基本条件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互联网+”的基石。近年来,石嘴山市全面推进“光网城市”工程,将4G基站建设和网络提速建设纳入“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以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主建设了覆盖全市的高速城域宽带网,电话、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各类信息终端普及率和使用率不断提高,多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累计建设4G基站近900处,全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42%,城区居民光纤入户率达98%,光纤到户工程基本覆盖了县区城市区域,全市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0%以上。因此,石嘴山市拥有发展“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优势,这为发展“互联网+”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互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石嘴山市“互联网+”不仅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科技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创新驱动,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石嘴山出台了《石嘴山市互联网+工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组织企业申报了10项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智慧园区等“两化”融合项目。2016年工信部确定的19家宁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中,石嘴山市贝利特化学、天地奔牛等6家企业入选,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还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也是宁夏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在对石嘴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和百家成长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网上评估时,中色东方等4家企业被列入自治区24家标杆企业中,有27家企业被列入自治区100家样本企业中。石嘴山市规模以上传统企业中有80%以上经过不同程度信息化改造,建成了天地奔牛资源计划系统、申银特钢ERP网络监控和节能控制系统、惠冶镁业自动化流程控制系统等一批信息化项目,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园四区”信息系统建设为试点,发挥宁羊农牧、泰金种业、华泰农等龙头企业农业信息化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了300亩水产养殖在线智能监控系统、1000亩露地瓜菜智能化种植系统,安装水质在线监测控制系统48套,在17家养殖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进行养殖质量控制和智能管理,争取自治区农牧厅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和农牧厅农业投入品在线管理建设项目,实现了产品来源、流向、质量检测报告全程信息化管理。打造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截至2016年,惠农杞红枸杞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实现枸杞销售1000余吨;简泉甜瓜价格从“触网”前的每公斤6元上升至每公斤8元以上,为瓜农增收40余万元;平罗县有48个品牌、140多种产品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向全国销售,长湖石磨面每天订单在200单以上,江苏一次性订购清真羊羔肉罐头2万件,农产品线上销售呈现良好态势。
产城融合,推动“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发展。石嘴山旅游网和石嘴山旅游微信平台建成后成为石嘴山旅游的“两扇窗”,依托宁夏旅游资讯网、手机APP和宁夏旅游微信平台,大力宣传推介石嘴山市旅游资源。将沙湖、北武当等4个景区纳入宁夏景区游客流量动态监测系统,及时提供实时客流量、客源地、驻留习惯、游客喜好等分析数据,为石嘴山旅游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持。在沙湖建设了名优产品展示馆O2O电子商务平台,引入“互联网+流通+旅游”的营销模式,将快捷支付、顺丰物流、淘宝特色石嘴山馆等元素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展示体验交易,实现智能服务。发挥石嘴山市物流业区位优势,开发了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鸿运天下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平台注册会员6000余人,货源信息5万余条,日均发布信息近700条,辐射全区及周边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个、孵化培训基地1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18个。与兴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计划投资4.9亿元建设科技金融广场。引进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拿到了西北地区第一张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牌照,与上市公司奥马电器共同发起成立了宁夏钱包金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驻石嘴山市科技金融广场的科技金融机构。
(三)“互联网+民生”发展情况
推进“互联网+”教育、医疗便民工程,提供优质惠民服务。推进智慧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建成市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市5所学校成功创建自治区信息化示范校。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了市级120紧急救援调度中心,远程医疗服务、电子病历、预约挂号等平台和系统,努力解决市民就医看病“三长一短”问题。在试点医院开展医院一站式自助服务系统,通过自助服务系统完成预约、挂号、现金缴费、银行卡缴费、微信缴费、支付宝缴费,以及各类检查报告及X光片的自助打印、查询等服务。推行惠民便民一卡通,为居民发放社保卡,推进社保卡在其他公共领域的集成应用。在西北率先建成首家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职业供求信息的实时共享、就业服务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
以信息化助推平安石嘴山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全市一级场所和重要场所建设视频监控探头,大力推进智能图控应用,利用智能图控系统服务案件侦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总数逐年下降,石嘴山市被评为2015年中国最安全城市之一。建设市级智慧城管平台和平罗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搭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网格“五级”网上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了人、房、地、物、事基础信息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特殊人群、困难人群、流动人口、矛盾纠纷、社情民意等信息一员采集、分类管理和数据共享。近5年来,石嘴山市信访量下降六成,90%以上的集体信访案件得到妥善解决,87.5%的信访积案成功化解。石嘴山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在全区交流推广,获评全国首批“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获得“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奖。建设石嘴山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全市传统文化资源,扩展文化服务,以移动端应用APP和PC端文化云整合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和3个县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形成以石嘴山文化云为载体,全面服务市、县群众的树形服务体系。
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建立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形成了集政务网上办事大厅、网上行政审批、电子效能监察于一体的“政务综合服务新平台”,开启了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全面推动实体办事大厅功能向网上办事大厅迁移。逐步实施以统一身份证系统和电子证照库为基础的“一号”申请,探索开展以分类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和网上统一申报系统为平台的“一窗”受理,实现“一网”通办。自2016年3月开通运行网上办事大厅以来,入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类事项422项,累计申报事项107.85万件、办结107.53万件,群众评价数达56.72万件,满意评价数为55.86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5%。
二、当前石嘴山市“互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石嘴山的排名由第29名大幅跃升至第16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近5年来,石嘴山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效益、质量稳步提升。特别是在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经济社会与互联网全面融合关键环节,石嘴山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加速产业转型变革,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城乡治理和民生服务能力,各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引导作用发挥不够,经济与互联网在发展理念、生产销售模式等方面融合不够,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发展环境提升不够,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资源整合不够以及推动各方力量协同合作、互动衔接、有序推进不够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互联网+”的发展。
(一)对发展“互联网+”的认识还不到位
当前,石嘴山市还处在“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产业、行业已扬起“互联网+”的风帆,推动产业、行业蓬勃发展,但一些面对变革感到不适应、害怕收入根基被动摇的传统产业、行业并不少。诸如“互联网+农业”,由于农村群众受文化专业知识的局限,以及对互联网了解不足,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愿望不够强烈,并且对于“互联网+”仍有怀疑和抵触心理,主观上还不够积极。
(二)推广“互联网+”技术支持缺乏
“互联网+”建设具有涵盖面广、技术要求高、实用性强、跨行业领域和项目众多等特点,需要公司化的运作,以此推动此项事业快速发展。但是石嘴山市没有专业化的公司来整体运作,又缺乏技术支撑,这对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运维运营等产生了诸多不利。
(三)信息化建设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因财力支持问题,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力度不够,已完成建设的部分项目的运维和升级也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达到应用效果,同时无法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这就影响到石嘴山市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四)“互联网+”发展领域有待于拓宽
石嘴山市“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政府服务”等领域已逐渐发展,但一些行业、产业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观念固化现象,没有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转变。如一些部门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上,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仅限于办事大厅,而在手机APP、微信等网络途径上没有全面推广应用。
(五)“互联网+”方面缺乏专业人才
当前石嘴山市信息化技术人才匮乏,领军人物奇缺,基层部门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普遍缺少,制约了全市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如在“互联网+农业”方面,由于技术人才不愿下基层工作,信息掌握不全面,缺乏帮助农村制定电商发展规划、策划农产品电商营销、规范财务管理的人才的情况比较突出。
三、关于推进石嘴山市“互联网+”发展的几点建议“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的极大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一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它具有超常的转化和带动作用,蕴藏着促进经济转型增效的巨大潜力。“互联网+”是全新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由此将产生一系列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新商业和服务模式,互联网城市建设更是实现“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的全方位应用和深度融合,其建成应当以实现的下目标为要件:
城市互联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络实现市域全覆盖, 4G通信普及推广,5G通信和物联网先行先试,建成泛在、普惠、高效的通信网络体系;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城乡治理、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全域旅游、政务服务等各个领域,全社会“互联网+”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互联网+”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贡献率显著提高;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机制初步建立,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
石嘴山市应抓住“互联网+”的难得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更新观念,从“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民生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五个方面先行取得突破,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配套设施,夯实互联网城市建设基础;推动互联网民生服务、政务管理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突破,重点要从点线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从守成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变,从传统思维向导向思维转变,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创新之城,打造经济升级版,将石嘴山市打造成为西部领先的互联网城市。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切实解决产业、行业的思想观念问题。将思想观念问题贯穿于发展“互联网+”的全过程,推动政府、企业、商铺的观念变化。特别是充分依靠市场力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工作,使得各行业、产业看到“互联网+”现代行动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宽市场。
(二)提高技术支撑,推动行业对接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背后需要信息技术等做坚实的支撑。终端应用等技术可以交给科技类企业进行研发,但对一些重大的基础类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因投资大、风险高,难以通过商业化收回投资,政府应给予这类技术研发一定的支持。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标准,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共享协同,全面推动信息共享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项目发展
适当安排部分专项信息化建设资金,加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压力,同时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石嘴山市信息化建设中来。督促网络运营企业切实负起社会责任,抢抓国家鼓励宽带网络大幅提速的契机,进一步完善网络架构,升级农村网络容量,使网络装备进村入户,延伸到田间地头。建立大数据平台,扩大信息容量,为“互联网+”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四)加强政府引导,拓宽行业领域
互联网既是“+”的前提,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根据石嘴山市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发展长远战略,在政策方面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效对接。同时,加大对电子商务小微企业在工商、税收、市场监管等政策方面的扶持,采取“放水养鱼”的态度,扶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全市工业产品、农产品、旅游业等与“互联网+”融合,通过网络渠道实现订单式销售。
(五)加强人才引进,提升人才素质
一是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将引进信息化人才列入石嘴山市人才计划,大力引进优秀信息行业领军人物和高级职业经理团队,借鸡下蛋,为顶层设计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创造条件,留住实用人才。通过政策支持、企业努力等多种措施拓展实用人才的发展空间,提高待遇,发挥特长,增强归属感、获得感。三是提升本土人才的素质。采取定向委培、外派锻炼、一线实践等办法,培养一批工匠式、扎得住根的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