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头上的绘画——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的气魄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或者石窟等建筑的石材,萌发于西汉,兴盛于东汉。汉代画像石,在绘画技法上较为稚拙凝重,只看重形体的大致勾勒,却不注意对细节的刻画。在风格上,平实自然、质朴粗犷;在构图上,独立、简单,黑白分明,装饰味道极浓。汉代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从女娲、伏羲、龙飞、凤舞这样的神话题材到忠臣、孝子、斗鸡、舞剑这样的现实题材应有尽有。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汉人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社会景象和大汉“气魄深沉宏伟”的社会风貌。画像石涉及的地区十分广泛,山东遗存最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嘉祥武氏祠和沂南画像石。

武氏祠位于山东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是汉代祠堂和墓地,全石结构,始建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期。武氏祠共有四个石室:武梁祠(图12)、武荣氏、武斑氏和武开明祠。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上部,罗列40多个历史故事,从伏羲到夏商等朝代的帝王,还有蔺相如、荆轲等忠臣义士,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是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顶端刻着东王公、西王母等仙灵故事,在那些仙灵故事中,还有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庖厨图》(图13)细致刻画了杀鸡、宰牛、烹饪的画面。在厨房中还能看到悬挂着的鲞鱼、酱鸭,放在架子上的牛头和牛腿,有的画面还能看到鼎下熊熊的烈火,鼎上蒸腾的热气。

【图12】武梁祠汉画像石拓片

【图13】汉画像砖《庖厨图》

沂南画像石墓位于山东中部地区,分为前、中、后三主室,共有42块画像石,73幅画像,分布在墓门和前、中、后三室的横额、过梁、柱、藻井、隔墙等处,总面积442平方米。

沂南画像石分为四组,墓门上描绘的是墓主生前带兵打仗的场景,前室描绘的是墓主身后的哀荣,中室描绘的是墓主生前安逸的生活,后室描绘的是墓主人夫妇生前的生活。沂南画像石在大场面的处理上十分出色,把众多的人物、器具、建筑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动有静,构成的画面丰满而生动。如墓中室的《百戏图》,各组技戏虽然是平列的,但主次鲜明得当,最突出的焦点是戏竿、伐鼓、乐队和戏车的画面,四周交杂着飞剑、跳丸、七盘舞、走绳等画面,里面还穿插点缀着小队奏乐和送酒浆的人,在一个横而长的布局中,完成了对“百戏”这一热闹场面的刻画。

【图14】弋射收获画像砖

画像砖的动感美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出来的有图画的砖,兴起于秦代,发展到东汉时进入了鼎盛期。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虽然不同地区的画像砖有着不同的风格,但整体来说,都是以大轮廓、大动作来表现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动感,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所特有的动感美、豪放美。

秦代的画像砖分为大型空心砖和实心扁方砖两类,主要发现于陕西临潼、凤翔和咸阳。秦代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等地上建筑,画面以写实为主要手法,同时兼顾情绪的表达,通常画满全砖,不留余裕。秦代的画像砖发展了线条的表现魅力,丰富了线条的表现技法,能让线条自如地表现速度和力度,使得秦代绘画在气势上更有表现力。

汉代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在题材上,涉及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对研究汉代历史帮助极大。汉画像砖多数以模印为主,雕刻的很少;在雕刻的同时,还保留彩绘的更加少见,以绘画为主的大型空心汉画像砖就已经是国宝级的了。汉代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等地。

河南出土的多是西汉和东汉早期的作品,多为空心画像砖,上面的花纹除几何纹外,还有人物、鸟兽、树木等图像。东汉中期以后,画像砖兴盛的中心地区主要在南阳,在这一地区,既有空心砖,又有实心砖。在题材上,和当地的画像石类似,多为对现实的描绘,如河南南阳新野出土的《迎客拜谒图》《兽斗图》等。《兽斗图》画像砖,画的是一头牛和一头老虎朝一头熊扑抓过去的场面。牛低着头,扬着蹄,用双角猛力向前冲刺;虎扬着头,张牙舞爪地冲向熊;熊站在中间,它的旁边还有一只振翅欲飞的鸟雀,让紧张的争斗场面显得趣味十足。

相比于其他省份,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一般为实心砖,内容丰富,刻画细腻,是镶嵌于墓壁间、装饰壁画用的。四川一带的画像砖和河南一带的画像砖截然不同。河南一带画像砖上的图像要经过多次模印,而四川画像砖上的图案是在砖成型的过程中一次模印到砖上的。

四川画像砖在题材上很有特点,所描绘的画面大部分都是现实生活,如表现墓主生前社会地位的车马出行、待客迎谒、门阙仪卫、宴饮歌舞、六博、讲学等场面,也有些展现封建庄园经济生产活动的画面。如成都扬子山汉墓出土的弋射收获画像砖(图14),长458厘米、高40厘米、厚5.2厘米。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弋射场面:荷花池边的枯树下,两个人正在拉弓射箭。左侧的射者仰身向后,右肘着地,看起来正在用力拉弓。右侧的射手坐在地上向远处瞄准。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沉着的神态和弹力十足的肌肉,给人一种蓄势待发的紧张感觉。下层是收获场面:左边的两个人正拿着镰刀收割稻子,在两个人后边的三个人在拾稻捆束,再后边是一个手提竹篮、肩挑稻束过来送饭的人。画面生动地再现了蜀地收获季节的繁忙景象。整个画面上下虽然是两种活动,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上层弋射的枯树、莲蓬,暗示我们这时是深秋时节,正和下层收割的画面相呼应,整幅画洋溢着亲切而浓郁的生活情趣。

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原料材质、图案风格、雕刻技法上。画像石的原料一般为青色的石灰石或者红砂石,雕刻线纹后将空白处磨掉一层,使图案凸出。而画像砖则要制作砖坯和印模,趁着砖体未干时,将图案印上去,所以更多是浅浮雕的风格样式。这些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图案被人们拓印在纸上,也被称为“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