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不会拒绝的人没有朋友

凌雨一直是一个和顺的女孩儿,如此可爱的女孩儿从小到大竟然只有一个朋友,而且性格与她十分迥异,她却倚赖多年。升入高中后,凌雨唯一的友情遭遇了危机,只因为她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不会拒绝。

1.焦灼不安的内心

凌雨读高中一年级,是我的学生。她所在的班级活泼好动的孩子多,心理辅导课总是上得热热闹闹的,而凌雨是那种容易被忽略的偏安静的类型,小组活动的时候常常躲在伙伴后面,即使轮到她发言也是声音小小的,话也不多。虽然小姑娘怯怯的,但是脸上总挂着清浅的笑容,看着很可人,让人不自觉心生怜惜,所以印象深刻。

一堂讨论友情的活动课,孩子们围绕“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什么样的人可以做长久的朋友?与好朋友相处应该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我发现整堂课凌雨都比较疏离,好像一直置身事外,并且极为少见的,脸上没有了笑容。下课以后,我请几个孩子帮忙整理课堂材料,故意留下了凌雨,悄悄问她:“凌雨,你是哪里不舒服吗?或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凌雨停顿了一会儿,沉了沉呼吸,抬起的眼睛中忽然有眼泪充盈,低声说:“老师,我想预约一下个别辅导的时间。”

在说好的午间,凌雨如约而至,我笑着欢迎她,她却直说打扰老师很是抱歉。

坐在小小沙发里的她有些不安,身体端正,细瘦的双手紧紧相握,眉头紧锁,看着楚楚可怜。这种敏感又乖顺的孩子,生怕给别人添麻烦,不是碰到了比较大的烦恼,或者不是出于足够的信任,一般不会主动与人说起。

我问她:“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题,讲给我听听可好?”

小姑娘低头吸了吸气,像是做了很大的决定一样,开始告诉我她的故事。

2.触到暗礁的友谊

凌雨说那节讨论友情的课,揭开了自己掩藏很久的伤心。虽然她表面上装作不在意大家在说什么,却字字入耳,句句扎心。同学们说的好多话都像是讲给她听的,因此一时间不知所措。课堂上同学们分享了那么多和朋友们之间的故事,她很是羡慕。大家一起分析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朋友,比如开朗乐观、真实自然、友好主动等等,她发现自己好像真的一条都不符合。

凌雨说其实自己很孤单,在班里是边缘化的存在,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自在随性地与别人相处。虽然她也很想融入这个充满快乐的集体,但是越用力接近,却好像距离大家越远。淤积多年的孤独和伤感汹涌而来,凌雨非常难过,她喃喃地问道:“老师,我似乎很少会被伙伴喜欢,一直很自卑,也总是自责,您说这会是我朋友稀少的原因吗?”

“凌雨,你刚刚用了‘稀少’这个词,那是不是说你并非一个朋友都没有?”

凌雨说:“的确是有的,我从小到大就一个朋友,她叫虹,小学和初中都是同班同学,现在同校不同班了。”

“哦,虽然只有一个,却是很多年的朋友。那你们现在关系怎么样呢?”

凌雨的脸色忽然黯淡,低下头,眼泪一颗颗滴到扭在一起的双手上。我赶紧递过去纸巾盒,小姑娘咬了咬嘴唇,抬起头看着我,说:“老师,这是最可怕的,我只有这一个朋友,可是现在也出问题了,我也没有遇到新的朋友,这感觉太可怕了,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走过去,轻轻抱着孩子抽搐着的瘦弱肩膀。孤寂的感觉竟然充满了这个每天微笑的女孩儿的内心,没有人可以感知,更没有人可以理解。我边安抚她,边轻轻地说:“你只有一个朋友,却发现连这段友谊也开始动摇,是不是既伤心又害怕啊?”

凌雨点头,努力控制情绪,擦了擦眼泪,说:“其实我很擅长掩藏真实的情绪,但这一次是太难受了,所以被老师发现了,如果老师不主动问我,我也不会来辅导室。”

“很多人都有烦恼,尤其是你这个年纪,所以几乎每一节课,我都会鼓励你们遇到难题要主动寻求帮助。你是太懂事了,不愿意麻烦别人,可是如果现在的问题不分析和处理,会变成更大的麻烦啊!如果你相信我,就给我一个机会,看看能不能帮到你。那咱们先来说说你和虹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在我的鼓励下,凌雨开始给我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凌雨明确感觉到友情动摇,起于一件貌似不起眼的小事。那是刚升入高中不久的一天,轮到虹在班里做值日,她让凌雨等她一起回家,两人走出教学楼时天色已晚,凌雨忽然想起物理书忘在了教室,晚上写作业要用,就跟虹说必须回去取。当时教室门已经锁上了,得先去门卫借钥匙再回教学楼,比较折腾。于是虹有点儿不高兴,埋怨说:“我做卫生都半个多小时了,你早干什么去了!我还有事儿急着回家呢,今天我妈过生日,要么你自己去拿吧!”说完虹就径直离开了学校。

独自走在灯光暗淡的楼道里,胆子很小的凌雨忘记了害怕,越想越生气,越委屈,忽然泪流满面,不明白两人之间为什么如此不平等,自己总得答应虹的要求,虹却很少顾及自己的感受。从那以后凌雨一直情绪低落,但是在虹面前还一如既往地笑脸相迎,答应她所有的事情,同时再也不向虹提出任何要求,尽管自己心里越来越难过。

那之后因为情绪糟糕,加上高中功课繁多,凌雨身心疲惫。在学校要装作若无其事,回到家里就蔫蔫的了,妈妈发现了她状态不好,问了问原因,虽然很少会和妈妈讲心里话,但因为太憋闷了就大概说了说。妈妈听了果然如往常一样不以为意,说这种小破事儿还值得上心,相处不愉快就别在一起玩儿了,高中功课紧张,也不在一个班,老是在一起耽误时间,应该在自己班里找个朋友,最好是学习上可以帮到自己的……

妈妈滔滔不绝,凌雨静默无声,从此在家里也要装作一切正常,再不和妈妈提及此事。那之后凌雨也试过主动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可总是觉得别扭,不知道该和同学们说什么,因为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班里的事情都无法介入,逐渐连参与的机会都很少。凌雨说越来越寂寞无助的日子里,每天最大的任务是逼着自己用笑容伪装。

3.只有一个人陪我长大

“估算一下,你的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快半年了,默默忍受这么久,心里该有多难过?”我问凌雨。

凌雨忽闪的睫毛下眼泪晶莹,“是啊老师,可是很久以来,我就是自己待着的时候偶尔会哭,从没在谁面前哭过。”她轻轻地说。

“是不是对你来说,虹太重要了?”

“当然啊!也就她这么一个朋友陪我长大。”

凌雨的话听着很心酸,我脑中不自觉地出现画面——场景不断变化,不变的是一个孤单的小女孩儿,跟在她小伙伴的后面,慢慢地走着。凌雨长大的过程,需要仔细地梳理,她不仅要学会怎么和朋友相处,更要学会怎么和自己相处。

连续一个月,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凌雨都会来见我,慢慢梳理和分析她的成长烦恼以及主要原因。凌雨在与人相处时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想法,她是一个不会说“不”的孩子,无论是直接的言语表达,还是通过非言语信息传递,在拒绝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在伙伴关系中就比较被动,还会时不时因此受欺负。一个偶然的机缘,她和性格与自己截然相反的虹成了朋友,从此获得了一个强大的外援。

虹是开朗活泼、风风火火的女孩儿,为人爽快,直来直去。小学三年级时凌雨总被班里的几个调皮男生捉弄,每天都哭,虹拔刀相助,教她怎么对付男生。可是凌雨总也学不会,虹索性就做了她的“保护人”,凌雨则成了虹的“影子”。两个孩子很有缘分,初中也是同班同学。

在两个女孩儿长达七年的友谊之中,虹一直是绝对的支配者,而凌雨始终是依附状态,像株小小的寄生植物,可是这棵植物有思想、有感情。小的时候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心理需求有限,凌雨习惯事事迁就虹,很怕伤了和气,反正是好朋友,委曲求全也不觉得怎么样,两个孩子各取所需、相安无事。从升入初三以后,已经悄悄长大的凌雨就越来越不愿意被虹呼来喝去了,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凌雨就只有一个好朋友,她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也不敢有什么改变。

学习成绩都还不错的两个女孩儿考上同一所重点高中,但没有分到一个班,虹还抱怨怎么没能同班,凌雨说当时自己的内心竟然有小小的喜悦,终于不用和虹朝夕相处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曾想她发现自己除了虹以外,并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其他伙伴相处,更不要说找到新朋友了,习惯使然,她还是要和虹捆绑在一起。

虹一直是个活跃分子,进入新的班级更是如鱼得水,阳光自信的样子经常扎入凌雨的内心。而且凌雨渐渐发现,虹常常是在需要自己陪伴时才会来找她,从不顾及凌雨的感受。殊不知,行为是相互塑造的,虹的霸道和随心所欲也是多年来凌雨一贯退让的结果。不对等的人际关系,迟早会因为严重失衡而出现裂痕,甚至断开。

为什么凌雨会只有一个朋友?如此擅长掩藏自己的内心,不懂得如何表达的个性特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是我和凌雨讨论的重要问题。分析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凌雨性格敏感、顺从,是典型的乖乖女,这样的特点原本就更重视别人的态度而非自己的感受。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她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引导和训练,反而是叠加和助长。凌雨的性情比较像爸爸,妈妈是性格外向、比较强势的类型。而且爸爸的职业是海员,任职于远洋货轮,常常离家很久,父女俩很少有机会交流。因为妈妈工作也忙,所以凌雨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他们认为小女孩儿就要稳稳当当,凌雨恬静隐忍的性格与此密切相关。

再者,凌雨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心理的不断成熟,对良好伙伴关系的需求程度也在逐渐增长,只有一个好友且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她内心压力很大。单一连接的伙伴关系很像走独木桥,安全感和存在感都低得可怜,也就没有资源和能量去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4.建立健康的友谊

在充分理解和接纳友情危机给自己带来的伤心、担心甚至恐惧之后,凌雨还要认识这些经历和体验的价值。成长的路上本就有很多困难和挫折,学会接纳、理解和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自己才会变得更强大。友情对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如何获得真正的友情是一个值得很多人钻研的课题。

凌雨是聪慧的孩子,在倾谈过程中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弱点:过于关注别人的看法,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所有问题的症结。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之间尚有很大距离,明白了道理之后,还要支持她勇于实践。有信心更要有耐心,不能太着急,毕竟是积累了很久的处事习惯,改变起来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澄清了问题之后,我们商定行动计划,决定先从优化她和目前自己唯一的好友虹的关系开始。重新评估与虹的友谊,凌雨确定自己对虹的不满由来已久,但是一味退让不仅仅是因为怕失去这唯一的伙伴,还因为自己缺乏拒绝别人的能力和勇气。回想之前种种,虹是个好女孩儿,非常善良,热心肠,虽然有时对自己很凶,但本意是好的,并且多年来一直护着自己,甚至在身体不舒服时还照顾自己,逗自己开心……这份友情对凌雨而言难能可贵。

凌雨给自己的行动计划做风险评估,其中评分最高的一项,也是她最大的顾虑,就是担心因为拒绝而惹虹不高兴,从而失去如此珍贵的一个朋友。我建议她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凌雨发现如果一如既往,这份友情迟早也会出问题,而且不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那永远也别想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了,于是下定决心施行命名为“友谊保卫战”的行动计划。

按照计划中制定的任务书,每周凌雨都会完成一到两项我们讨论好的实践任务。首先是准备活动,即尝试主动告诉别人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小组讨论时,和同学闲聊时,等等,这部分任务她完成得比较顺利。接下来才是重要环节,凌雨要尝试拒绝虹的一些要求。事先我们在辅导室中练习如何拒绝别人,比如注意语气要委婉,态度要真诚等。此外还做了情境分析,要考虑场合,还要循序渐进,从小事情开始,不能太突然,避免让对方感觉似乎是故意找别扭,等等。

一天放学后,凌雨忽然跑进办公室,红扑扑的小脸难掩兴奋,呼呼喘着气,笑盈盈看着我,伸出手掌说:“老师来,击一下!”

那是我认识她以来看到的最真实最明媚的笑容。她告诉我就在当天中午,虹约她去书店买练习册,她终于鼓足勇气说自己不想去,因为下午外语测验需要复习,虹当时愣了一下,说小测验不算什么,就一起去吧。凌雨紧张死了,都不敢抬头看虹的脸,内心挣扎了一瞬还是拒绝了。紧接着又是一个令凌雨窒息的停顿,空气似乎都凝结了。终于,虹说好吧,虽然语气有点儿失望但并没生气,还祝她测验好运,说放学后再见。看着虹离开时的笑脸和背影,凌雨心里有说不出的轻松,原来说“不”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难。

我鼓励凌雨坚持下去,直到建立起相对平衡的、尊重彼此独立空间的新的交往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因打开内心的枷锁而越来越自信的凌雨,还在班里找到了新的朋友。真正的友谊是人与人之间至真至纯的情感,正确面对它,给它适当的营养和足够的尊重,必定会在漫漫人生中收获一处处美丽的风景。

那时候夏日的阳光已经炽烈起来,校园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暑假就快来了,凌雨报名参加了一个去英国的学访团,相信这个可爱的姑娘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快乐。

5.写在后面

要允许每个人都持有和表达反对意见

对天性敏感顺从的人而言,训练其如何觉察自己的意愿,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家长和老师忽略。成年人很容易欣然接受孩子的懂事和听话,默认他们就是打心眼儿里愿意按照大人的话去做。然而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而且在不停地生长,不断地丰富。忽略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会给孩子成长的脚步坠上无形的枷锁,成为他们发展的阻碍和健康成长的屏障。

“受气包”是培养出来的

很多校园欺凌事件中受伤害的孩子,都有胆小、软弱、顺从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特质,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甚至是学校教育的“成果”。

就凌雨的家庭而言,父母的性格差异很大,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接近缺失,与父亲性格相近的凌雨得不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母亲性格急躁,比较强势,凌雨比较害怕妈妈,往往是希望得到帮助时反遭到一顿数落或者说教,所以放弃了这条很多孩子应该是首选的求助路径。

因为母亲工作繁忙,凌雨常常住在爷爷奶奶家,两位老人在宠爱孙女的同时,对她的生活细节和言谈举止等方面要求很严格,但是忽略了凡事有度,淑女性格并不是指不与人冲突,事事忍耐。一个本来就压抑自我的人,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很容易变得胆小脆弱,进入学校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受欺负、被忽略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适应能力的培养重于学业和成就

无论是学业成就还是事业成就,身心健康都是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很多家长都将注意力放到孩子的学习上,默认孩子的状态很好,有时候无异于掩耳盗铃。

孩子再擅长掩饰,也还是会有所显露,可惜家人并没有发现他们的成长烦恼,更别说加以引导和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后,家长却非常惊讶的原因,因为疏于观察和了解,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竟然处于糟糕的状态已经那么久了。

一个16岁的女孩儿,因为看着挺开心,也没有影响到学习,哪怕极少能够顺畅表达自己的意愿,没有什么朋友,也不需要关注。然而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之一,甚至可以说是生存能力的基础,如果不及时调整,在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会引发严重问题。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能凭运气

凌雨在小学三年级时遇到了好朋友虹作为自己的保护伞,这个伞虽然小小的,但是足够让那时孤立无助的凌雨获得无比宝贵的安全感。就是这一点点难得的安全感牵着凌雨慢慢长大,度过风雨飘摇的青春期。凌雨内心成长得很不健康,危机四伏的时候碰巧被老师觉察到,以渐进适宜的方式走进孩子屏蔽已久的内心世界,陪伴和鼓励她勇敢改变,从这点看凌雨算是幸运的。

假设没有虹,没有心理辅导课呢?凌雨的成长恐怕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所以家庭才真正是可以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孤身一人时该如何自处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难免在某些时刻与他人疏远,或是自身原因,或是他人原因。当我们陷入孤独的境地,该怎么办呢?这种时候与其盲目地讨好他人、迁就他人来解决一时的孤独,不如高质量地独处,在没有陪伴的日子里沉淀自己,厚积薄发、悄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