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出江湖:别样的昆虫世界
- 王江
- 1640字
- 2024-11-02 05:09:02
杀手的江湖磨难
人们喜欢螳螂不仅因为它捕杀害虫,还因为它经过几次羽化后那更加强壮的身体、“大刀闪闪”的好斗性格、那不屈不挠追杀猎物的本色。每当在草丛中飞舞或跳跃的螽斯等来到螳螂眼前的时候,它的复眼和颈部的本体感受器神速地把昆虫的形状、大小、飞行速度、跳跃方向报告给大脑指挥部,再由大脑发出捕捉的命令。于是,螳螂迈开4只脚,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移向昆虫,只要昆虫做出下一个动作,螳螂便立即用大刀般的前足猛地向昆虫出击,其速度之快如同电击一般,猎物还没反应过来便已成了螳螂的刀下“活”尸。不论是鸣叫的蝉、飞舞的蝶、蹦跳的蝗虫,还是庞大的螽斯、善飞行的蜻蜓、丑陋的苍蝇等,只要在螳螂的捕猎范围之内,一瞬间都会成为螳螂的美食。
◎ 一只螳螂若虫抓到一只大个头的黄蜻,杀手永远都不能被低估
◎ 中华大刀螳(雄性)最后一次蜕皮
◎ 刚刚完成蜕皮的螳螂,其翅膀薄如蝉翼
◎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螳螂完成了若虫的修炼,蜕变为成虫,开始了自己平生最威风的时期
◎ 这只螳螂若虫没能在蜘蛛的网上死里逃生,蜘蛛的打包迅速、准确、结实
昆虫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像螳螂这样的杀手,亦不能称霸江湖。蜘蛛就常常扮演螳螂克星的角色,当螳螂专注捕食的时候,不仅忘记了身后有要吃它的黄雀,还常常忘记自己和昆虫中间有一张透明的蜘蛛网,结果往往昆虫没抓到,自己还落入网中。螳螂自然不喜欢这样,它挥舞“大刀”拼命挣扎。可是,那刀就像砍在棉花上,毫无作用。这时蜘蛛会迅速爬过来,同时从尾部拉出细丝来“打包”螳螂,蜘蛛在螳螂的刀下辗转腾挪,游刃有余,只一会儿工夫,威武的螳螂就成了蜘蛛的死囚。蜘蛛再迅速爬回原来的僻静处静观其变。此时,螳螂的两个“大刀”已经被牢牢地缠住,但它仍在做无用的挣扎。虽然,拍到这样的场面我很兴奋,因为我又得到了一张真实的生态图片。但我也非常同情这只马上就要换龄,步入性成熟期的雌性螳螂。我本能地伸出手想把网上的螳螂营救下来,但我马上看到了那焦躁不安的蜘蛛正愤怒地盯着我,像是在警告我说“这就是我们昆虫界的生态法则,少管闲事”。于是,我打消了营救念头。稍后,蜘蛛疯狂地扑向已经没有反抗能力可依然鲜活的螳螂。除了蜘蛛会给螳螂带来巨大麻烦外,还有一种叫真菌的菌种也会给节肢动物带来致命灾难。这种真菌专门寄生于昆虫的体内,当昆虫感染上真菌后,脑部就被真菌控制了,慢慢地就会停止爬行,处于静止僵硬状态,保持着爬行的状态直到死亡。真菌促使濒死的昆虫向高处爬,到达地形有利的地方,这样有利于成熟的孢子四散传播。我们的杀手亦不例外地会受到真菌的入侵。这时螳螂的各个关节处都生出白色的菌,死得颇为悲壮。螳螂在成为杀手的成长过程中还会遇到寄生虫的困扰。有一种叫铁线虫的寄生虫会促使螳螂投水自尽,以便自己钻入水中,寻找蜻蜓的若虫产卵,而被寄生的蜻蜓飞出水面后会再被螳螂吃掉。这样,铁线虫的幼虫就能在螳螂的体内寄生了。
◎ 从螳螂腹内钻出来的铁线虫
◎ 这是受到真菌入侵而死的螳螂,其症状是每个关节处都长出白色的菌毛。图中这只螳螂死了也要保持自己杀手的尊严
◎ 螳小蜂是螳螂的天敌,专门在螳螂的卵鞘里生产自己的后代
◎ 螳小蜂真是胆子大,这只中华大刀螳正在产卵,它冒险将自己的卵产在螳螂的卵鞘里
自然界的法则就是适者生存。杀手螳螂以勇敢和机智逃过了种种劫难,但更严重的劫难是常常面临的食物短缺。怎么办?只有在杀手与杀手之间解决,于是刀对刀,大打出手,各施绝技以置对方于死地。只有吃掉对方才有机会进行最后一次换龄。通常体形较大者获胜。但是,由于螳螂之间相互了解对方的弱点,相互厮杀、争斗都是致命的,即便是胜利者有的时候也伤痕累累。如果螳螂的前足在争斗中负伤就会直接导致羽化的失败。这一悲剧连生物学家都感到惋惜。
◎ 由于右前足在争斗中受伤,当羽化到右前足的时候难以往下进行,它将悬吊在野菊花上慢慢死去
◎ 原本是一对伴侣,一言不合就开打,结果两败俱伤,雄虫已是奄奄一息,雌虫也难以脱身(中华大刀螳)
◎ 同室操戈(棕污斑螳)
◎ 对雌虫来说,身边的雄虫就是最方便的食物了(薄翅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