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葡萄设施栽培的意义及栽培模式

1.4.1 发展葡萄设施栽培的意义

葡萄设施栽培是葡萄栽培方式上的一个变化与更新,它将葡萄从传统的露地生产转变为在人工控制下的设施内生产,使葡萄的成熟时期明显提前或延后,从而延长了葡萄鲜果的上市供应时期,有效地抵御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并使葡萄果实的品质得到改善与提高,从而产生与一般露地栽培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与作用。

根据葡萄设施栽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避雨栽培、促早栽培和延迟栽培等,其中促早栽培是设施栽培最主要的目的和形式。大量的栽培试验表明,葡萄通过设施促早,可提前20~60d 成熟;通过设施栽培延迟,又可推迟10~60d 成熟。还可利用葡萄一年多次结果的习性灵活调节成熟期,大大延长鲜果供应期。设施栽培葡萄是露地栽培葡萄产值的2~10倍。除此以外,与露地相比,葡萄设施栽培还具有如下优越性。

1.调节葡萄成熟上市时期,促进市场均衡供应

葡萄设施栽培通过对设施内光照、温度的控制,从而能够人为地促进葡萄提早成熟或延迟成熟。这不但有效延长了葡萄上市供应时期,而且也防止了由于成熟期过分集中给生产和销售上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

在葡萄设施栽培中,除了促成(提早成熟)栽培以外,采用后期覆盖技术,推迟果实成熟时期进行延迟栽培,在我国北方晚熟葡萄栽培地区也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葡萄属于浆果类果树,长时间保鲜贮藏较为困难,而且花费大、成本高,利用设施进行延迟栽培不仅免除了昂贵的建库贮藏费用,而且生产出葡萄果实的新鲜程度和优良品质也是贮藏果品难以达到的。

我国广大葡萄栽培区露地葡萄成熟期均集中在7月下旬到9月上旬,由于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内,7月和8月中下旬(正值葡萄成熟时期)降雨量大而且较为集中,不良的气候条件给优质葡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在夏季高温时节,大量葡萄集中上市也给生产、运输、贮藏和销售都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以至于严重影响到销售价格和栽培者的经济收益。近几年来各地因葡萄大量上市,销售不畅造成卖葡萄难的现象已屡见不鲜。

2.提高栽培效益,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随着葡萄成熟时间的提早或延迟,葡萄价格和生产效益明显随之提高。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设施栽培京秀等品种,第三年亩产1500kg,亩产值近3万元;河北省滦县西商家林乡采用日光温室冬季加温栽培乍娜品种,果实5月初成熟上市,亩产1500kg,售价24~30元/kg,每亩收益高达3.6万~4.5万元,加之葡萄架下间作蔬菜和育苗,每亩收益高达5万元;辽宁省熊岳地区采用塑料棚室规范化栽培巨峰品种,5月中旬采收,平均亩产2000kg,每亩收益4万元左右;上海市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欧亚种品种,已在高温多雨的上海地区成功栽培乍娜、玫瑰香等品种,平均每亩产值达3万元左右;河北省怀来县、山东省平度市开展葡萄延迟栽培,将葡萄采收期推迟到11月下旬,亩产值达到4万元左右。类似范例在全国不胜枚举,因地制宜发展葡萄设施栽培已成为发展高教农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改变栽培环境,扩大葡萄栽培范围

设施栽培在局部环境内形成与露地栽培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从而使一个地区能够栽培以往在露地不能栽培的一些葡萄品种。如在我国东北、西北一些高寒地区,积温不足常常成为发展葡萄生产的限制因素;而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温度条件得到改善,一些原来不能在当地栽培的品种,现在通过设施栽培也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设施栽培的增温、延长生长季节的作用使东北、华北、西北等一些积温不足的地区现已能正常栽培一些优良品种、晚熟葡萄品种,大大丰富了当地果品市场的供应种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

4.有效抵御各种灾害侵袭,生产优质绿色食品

传统露地栽培葡萄生产中,病虫为害和各种自然灾害(严寒、阴雨、冰雹等)常常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各地普遍反映,在良好的设施栽培条件下葡萄生长健壮穗形整齐,果粒大小一致,色泽、品质都明显提高。

在葡萄栽培品种中,一些品质优良,但抗湿、抗病力较低的欧亚种品种如玫瑰香、乍娜等常因果皮较薄,抗病性较差在露地栽培时受自然降雨和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常常招病虫侵害或造成裂果,对生产形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这些品种的栽培和发展。而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由于设施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上不受自然降雨的影响,因此病虫害和裂果发生较轻,从而使这些优良品种在一些地区的发展成为可能。栽培实践表明,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设施栽培中几乎无严重威胁葡萄生长的病虫害发生。

在我国北方,冬季葡萄埋土防寒、春季出土上架是相当复杂的一项工作,而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葡萄生产上免除了冬季埋土防寒和春季出土上架等繁重工作项目,从而大大节约了劳力开支。

在华中、华南地区,潮湿的气候是发展优质欧亚种葡萄品种的限制性因素,近几年来,上海市郊区及浙江、福建等地采用覆盖避雨栽培,成功地将一些不耐潮湿的欧亚种品种如乍娜、玫瑰香、无核白鸡心等引种到长江流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有效地减轻了病虫、自然灾害对葡萄生产的影响,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这不但有利于产量、品质的提高,而且为生产无污染、无公害、优质绿色食品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1.4.2 葡萄设施栽培的模式及栽培特点

1.小拱棚避雨栽培

小拱棚搭建成Y形架,以水泥架为主,一畦立一行水泥柱,柱距4~5m,行距2.6~2.8m,立柱高2.3~2.4m,地下留0.5~0.6m,地上部分留 1.8m。分别在地上0.7m、1.2m、1.7m处绑3 根长0.5m、0.8m、1m长的横木,要求两端等长,并在横木的两端顺行各拉一道铁丝。同时在地面0.5m处,立柱的两侧各拉一道铁丝。这样在立柱的两侧各有4 根铁丝,完成架形。

小拱棚葡萄栽培,具有设施简单、投资小、见效快的优点,对于改善葡萄的果实品质,降低感病率有一定的作用。在南方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适当的小拱棚避雨栽培,并配合施用葡萄专用复混追肥,对于提高葡萄的叶片质量,改善果实品质,降低感病性,延迟成熟期等具有一定的效果。遮棚处理后果穗重量增加,穗形整齐,果穗紧密,果粒大,且无大小粒,糖度高、酸度低,与相同采收期的露地对照相比,着色较差,生产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延期采收。小拱棚葡萄栽培实例如图1.39所示。

图1.39 小拱棚葡萄栽培实例

2.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这两种塑料大棚是寒地葡萄生产的新形式。同温室葡萄相比,具有投资少、效益高,设备简易,不受地点和条件限制等优点。在南方地区进行葡萄的避雨栽培,可以有效地阻隔大部分的雨水,减少病原菌的入侵,适当地提高果实品质。塑料大棚葡萄栽培实例如图1.40所示。

图1.40 塑料大棚葡萄栽培实例

大棚可以改善棚内光照、温度、湿度等小气候环境。根据郯城县农技中心的测定,7月下旬连续5d,至13:00,外界平均光照强度为11.8万lx,棚内1m高处仅为5.9万lx,光照减弱50%,达到葡萄生长发育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从测定结果看,降温效果也明显,在防雨棚内上部温度比外界略高,但下部靠近植株范围内温度则比外界低2~3℃,10cm地温比棚外低4~5℃。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的特点是较为稳定,受降雨影响较小,棚外湿度在连续阴雨天后长达十几天仍高达90%以上,连续晴天时仅为51%;而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相差不大,阴雨天为89%,晴天为76%。

葡萄大棚栽培既集合了促成栽培与露地栽培的优点,又避免了二者的弊端,这是南方栽培高品质亚种葡萄既经济、实惠,又方便有效、易于广大农户接受的栽培方式。

3.日光温室栽培

日光温室是依据温室加温设备的有无而分的一种温室类型,即不加温温室。主要依靠日光的自然温热和夜间的保温设备来维持室内温度。通常作为低温温室来应用,在北方应用较多些。一般作为晚花的防霜、御寒或者在早春解冻前育苗用。

日光温室由于具有倾斜度较大的坡式薄膜屋面,白天能使阳光充分射入室内,冬季阳光直射北墙,增加室内反射光及热能,使室内增温。夜间北墙阻挡寒风侵袭,有利于保温。有的地区在薄膜屋面上加盖草帘或棉被,保温效果更好。日光温室的缺点是东西两面山墙遮光面较大,上午东墙遮光,下午西墙遮光,使两墙附近的植株由于受光少而生长发育较差,果实成熟稍晚。

温度是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五大基本因素之一,温室内的温度直接影响温室果树的质量和产量,果农必须掌握温室增温、保温、降温措施,使温室内的温度适宜于果树的生长发育,以利于温室水果优质高产。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日光温室栽培能够使无核早红葡萄提早成熟,可显著提高叶片的总叶绿素的含量,叶片大而薄,干物重下降。尽管植物能够通过增加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以适应环境的不利温光条件,日光温室葡萄、桃的成熟上市期一般比露地同品种提早40~60d,塑料大棚葡萄提早20~30d。不加温日光温室栽培葡萄于6月中旬采收上市,塑料大棚栽培葡萄于6月底至7月初成熟上市。葡萄日光温室栽培实例如图1.41所示。

图1.41 葡萄日光温室栽培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