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水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
- 马超 田贵良
- 3380字
- 2021-04-25 20:04:56
1.5 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从全面分析虚拟水贸易实施的驱动因素入手,将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指出虚拟水贸易实施的路径依赖和政策内涵,深入分析虚拟水贸易实施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并引入一般均衡的思想,建立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从单一行业到整个经济系统全面衡量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实证结果设计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的补偿机制,旨在保障虚拟水贸易的顺利进行。技术路线如图1-7所示。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章:
图1-7 技术路线图
第1章:绪论。从水资源问题成为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可持续理念引导水资源管理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虚拟水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需水管理的思路拓展三个方面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指出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并得出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本书的研究启示,最后给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虚拟水贸易的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基于时间序列计算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虚拟水的流动格局及结构差异,并从空间角度计算我国区际间农产品虚拟水的流量关系矩阵。进而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技术和政策六个维度系统考察以农产品为主要载体的虚拟水贸易实施的影响因素,收集32个典型的虚拟水贸易实施国家的横截面数据,利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以虚拟水对外依赖程度为因变量,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根据实证结果从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贡献的角度对我国区际间农产品虚拟水的流动格局进行结论的阐释。
第3章: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的微观机理。首先指出虚拟水贸易合理的立足点应该是经济目标和水资源问题的协调,进而通过分析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指出虚拟水贸易实施进程中促进节水技术推广及采用的路径依赖,建立缺水地区需水部门与供水部门技术节水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在用水价格调整以及政府财政补偿的影响下用水主体与供水主体的策略选择,基于信息经济学及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虚拟水贸易实施通过节水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作用的内在机理。
第4章: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的宏观机理。根据区域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理论,对资源约束下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作简要解说,指出虚拟水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路径选择,对索洛经济模型基于水资源要素及技术要素进行拓展,建立起区域内两部门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并加以论证。进一步的阐述虚拟水视角下由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区域分工合作的演绎逻辑,建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虚拟水贸易分析框架,全面考察缺水地区通过虚拟水贸易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并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宏观效应。
第5章: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的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采用虚拟水量化研究中的前沿理论——投入产出法进行研究,并为更贴近区域经济系统中的现实状况,将传统的线性静态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扩展,基于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的思想,构建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贡献的测算模型。利用庇隆-弗罗宾纽斯定理(P-F定理)及迭代运算思想对基于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水资源I-O模型的虚拟水测算方法进行研究,并利用著名的“快车道”定理,回答如何基于以上模型对最优增长路径下虚拟水贸易的经济贡献进行分析。
第6章:北京地区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的经济数据及用水数据为基础,在第5章的研究基础上,测算静态条件下北京地区的直接虚拟水含量及完全虚拟水含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北京水资源I-O表及其非线性动态水资源I-O模型,利用“母表”与“子表”相结合的水资源I-O表形式,实现经济系统平衡增长路径及最优增长路径下的虚拟水测算。针对计算结果比较不同情形下的经济产出结构及对应的产业用水结构,对北京地区虚拟水贸易的经济贡献进行实证分析。
第7章:区域虚拟水贸易有效实施的政策保障。从虚拟水贸易实施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出发,对区域虚拟水贸易有效实施的政策保障展开分析。主要包括围绕于水价、水量以及制度层面的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中的水价分担机制,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的流域补偿机制,以及区域虚拟水贸易的用水权益保障机制三个角度,旨在促进缺水地区水资源节约的同时,有效地发挥虚拟水的经济价值,使虚拟水贸易在保障缺水地区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8章:结论与展望。
与目前相关的出版专著和研究文献相比,本书的特色或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考察近年来中国国际间及区域间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时序变化及空间格局,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区域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
根据时间与空间维度对我国虚拟水贸易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考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际间农产品虚拟水的变动趋势及结构差异,以及我国区际间农产品虚拟水的空间流动格局,并对农产品虚拟水区际间的流量关系进行预测。进而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技术和政策六个维度系统分析虚拟水贸易实施的驱动因素,考察虚拟水贸易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机理,并选取32个典型的虚拟水贸易实施地区的横截面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实证结果对区际间农产品虚拟水的流动格局从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贡献的角度进行阐释。
(2)建立区域内基于水价调整及政策补偿的节水技术激励模型,研究区域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的微观机理。
结合虚拟水的节水效应及经济价值两个角度对虚拟水贸易的经济内涵进行阐释,建立资源约束下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作用的数理模型,从微观角度论述虚拟水战略在不同层面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机理。具体根据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指出虚拟水贸易实施进程中促进节水技术推广及采用的路径依赖,并通过建立缺水地区用水部门与供水部门技术节水的激励模型,基于信息经济学及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虚拟水贸易实施通过节水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作用的内在机理。
(3)设计区域内不同用水部门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以及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的比较优势分析框架,考察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的宏观机理。
基于资源约束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阐释虚拟水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对传统的索洛经济模型基于水资源要素及技术要素进行拓展,建立区域内两部门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对其加以论证;进而根据区域经济学中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传导机制,分析虚拟水贸易背景下区域分工合作的资源要素流动效应,并设计区际间虚拟水贸易实施的比较优势分析框架,指出缺水地区通过粮食贸易的方式引起水资源的隐形流动,实现水资源在区际层面和国际层面的水资源配置,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宏观效应。
(4)将线性静态水资源I-O模型拓展至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水资源I-O模型,建立平衡及最优路径下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的测算模型。
为克服了线性水资源I-O模型中投入要素不可替代和CGE模型只能求解市场静态平衡点的缺点,更为真实地描述区域经济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的相互关系,利用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理论,描述区域经济系统生产与价格动态方程的构建过程,并基于实物平衡方程的列写,对区域经济系统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从一般性分析向水资源领域进行转换,将传统的线性静态水资源IO模型扩展至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水资源I-O模型,给出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贡献的测算思路。在此之后,针对区域经济系统内部的平衡增长与最优增长问题展开讨论。利用庇隆-弗罗宾纽斯定理(P-F定理)及迭代运算思想对基于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水资源I-O模型的虚拟水测算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著名的“快车道”定理,回答如何基于以上模型对最优增长路径下虚拟水贸易的经济贡献进行分析。
(5)基于水价、水量及制度三个层面设计区域虚拟水贸易有效实施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虚拟水贸易的实施进程中,为保证其节水及经济贡献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之余,同样离不开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本章主要从虚拟水贸易实施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出发,将区域虚拟水贸易有效实施的政策保障依次从水价分担、用水补偿及制度体系的研究逻辑进行论述。主要包括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中的水价分担机制、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的流域补偿机制,以及区域虚拟水贸易的用水权益保障机制。
[1]作者根据1996年全国取水许可管理工作会议内容整理而来。
[2]位于巴基斯坦边境南方,为印度西南海岸之一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75%人口在农村。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高粱和玉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