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闸与河涌
- 《水闸与河涌》编委会
- 1448字
- 2021-04-25 20:09:59
5.7 地基处理
(1)方案比较。水闸(泵房)基础第②层淤泥质黏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软土层,含水率高,为流塑—软塑状态,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以及触变性和流变性等特点,容易产生沉降问题,天然地基情况下地基承载力也不满足要求,因此须进行必要的基础处理。
泵房基础地层分布情况见表5.7-1。
表5.7-1 泵房基础地层分布情况表
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案的特点见表5.7-2。
由表5.7-2可知:换填垫层法不适于淤泥土层较厚的情况,而钻孔灌注桩造价高且施工易造成塌孔,由此进一步筛选组合出三种较优方案:水泥土搅拌法;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动力排水固结法+混凝土预制桩。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见表5.7-3。
表5.7-2 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案的特点表
表5.7-3 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综合考虑以上方法的优缺点、当地成熟的施工技术及施工工期的要求,最终选用水泥土搅拌桩法。
(2)水泥土搅拌桩设计及计算。水泥土搅拌桩采用湿法加固。为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调整桩和土荷载的分担作用,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应在基础与桩顶间设置褥垫层,垫层材料为粗砂,厚0.3m。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计算:
式中 fcu——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根据番禺地区蕉东联围某水泥土搅拌桩配比试验的数据显示,淤泥土,水泥掺量20%时,90d龄期的fcu值约为1500kPa;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湿法可取0.25~0.33;
up——桩的周长,m;
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qsi——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淤泥取4.0kPa,淤泥质土取6.0kPa,软塑黏性土取10.0kPa,可塑黏性土取12.0kPa;
li——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
qp——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
应使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2)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式中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面积置换率;
Ap——桩的截面积,m2;
fs , k ——桩间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由于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依据规范建议值,取0.3;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地基加固面积。
3)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复合地基变形s的计算,包括搅拌桩群体的压缩变形s1和桩端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s2两部分。
式中 pz——搅拌桩复合土层顶面的附加压力值,kPa;
pz 1——搅拌桩复合土层底面的附加压力值,kPa;
Esp——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kPa;
Ep——搅拌桩的压缩模量,可取(100~120)fcu,kPa;
Es——桩间土的压缩模量,kPa。
式中 φ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pz——水泥土搅拌桩桩端处的附加压力,kPa;
n——未加固土层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土层数;
Esi——搅拌桩桩端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zi,zi-1——桩端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一小距离,m;
αi,αi-1——桩端到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新涌水闸(含泵站)水泥土搅拌桩设计成果见表5.7-4。
表5.7-4 新涌水闸(含泵站)水泥土搅拌桩设计成果表
表5.7-5 新涌水闸(含泵站)地基变形(处理后)计算成果表
由表5.7-4和表5.7-5可知,最大基底应力小于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的1.2倍,且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平均基底应力;处理后基底最大沉降量4.6cm,最大沉降差不超过5cm。基底应力及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
水闸(含泵站)基础处理后形成复合地基,属中等坚实地基,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可提高为:基本组合2.00、特殊组合2.50,地震区的水闸数值可适当加大。因此处理后的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满足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