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重大水利管理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1.2.1 重大水利管理制度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障。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行为准则。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出了安排部署,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法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推进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切实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落到实处。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重大水利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体现。

1.2.2 重大水利管理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进入21世纪以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强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依存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和幸福指数提高对水利期望值越来越大,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对水利依赖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但水利发展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完善重大水利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开发的现象,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科学管理,有效解决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1.2.3 重大水利管理制度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历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都对新时期水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总体上看,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不仅要重视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法律化、制度化,建立全面、配套、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形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使水利发展建立在可靠、完备的水利管理制度基础上。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诸多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水利管理的难度。重大水利管理制度在水利开发、利用、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

1.2.4 重大水利管理制度是促进水利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水利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轨道。新的水利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在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目标方面,更加强调人水和谐、节水防污、环境友好;在社会管理方面,更加注重通过制度约束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管理手段方面,更加注重发挥法律和经济手段的重要作用,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新的水利发展方式需要调整人与人、人与水、人与环境的关系,涉及到管理体制、目标、内容、手段和方式的转变。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问题,水利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通过制度建设来引导和推动改革,通过加强监督来规范行政行为,通过法律规范来调整水事关系,通过执法活动来维持水事秩序,通过转变职能来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重大水利管理制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在各项水利工作中,有效防止和及时纠正了各种不当的用水、治水行为,有效地调整了人水关系,对有关的职责、权限、权利、义务、程序等,或是作质的界定,或是作量的界定,对于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怎样去做,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水利管理者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行为得到规范,有效保障了各项水利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