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1.2.1 研究目标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是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但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绿化在北京甚至国内尚属首例,科学、客观、定量地评估该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意义重大。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对平原区造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估,重点针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功能,特别是削减PM2.5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对策建议。

1.2.2 指标选取

本研究针对当前北京市的生态环境特点、森林的关键生态功能,并参考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技术规范》(DB11/T 659—2009),选取削减PM2.5、滞尘、吸收SO2、降温增湿、提供负离子、消减噪声以及生物多样性七项指标构建北京市平原区造林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1所示。

1.2.3 研究内容

在2012年已造林地矢量数据及未来造林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2012年已完成的平原区造林14个区(县)41个典型样方的野外样地调查,结合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文献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生态功能实测数据,利用模型模拟法、单位系数法和实地监测等多种方法手段对平原区造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如下。

图1-1 北京平原区造林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

(1)基于干沉降模型和单位叶面积系数法,定量评价平原区造林对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效应,重点评估削减PM2.5、滞尘以及吸收SO2的效应。

(2)开展野外实验测定和调查,综合定量评价平原区造林减弱噪声、提高舒适性(包括降温增湿、释放负离子)等对局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作用。

(3)基于已建工程测算结果,结合平原区造林工程规划,预估百万亩造林全部工程结束后所能发挥的生态环境效应。

1.2.4 技术路线

本研究技术路线见图1-2。

图1-2 研究技术路线图